70不上坟,80不扫墓

冬青灯 2025-04-01 12:40:33

哎,姐妹们,你们有没有听过那句老话:“70不上坟,80不扫墓”?这话啊,听起来简单,可背后藏着的故事和情感,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咱们今天就坐下来,泡上一壶好茶,聊聊这事儿,看能不能戳中你的心窝子。

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爷爷总是早早起来,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手里提着竹篮,篮子里装着奶奶亲手做的青团,还有几束刚摘的野花。那时候的我,蹦蹦跳跳地跟在爷爷身后,觉得扫墓就是一场春日郊游,好玩极了。可爷爷的眼神里,总是藏着一丝我看不懂的深沉。

后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渐渐长大,开始明白那些沉默背后的重量。爷爷上了年纪,腿脚不便,清明时节,他总爱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手里摩挲着一块旧手帕,那是奶奶留给他的。他说:“人到了七十,心就软了,坟头路远,走不动了,也不想让儿孙们太操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是一个故事。

再往后,村里的老人们开始遵循起“70不上坟,80不扫墓”的老规矩。起初,我不太理解,以为这只是老一辈的固执。直到有一次,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聊天,她才缓缓道来:“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去一趟坟地,回来得歇上好几天。不是不想去,是怕去了回来就成了孩子们的负担。再说,心里那份思念啊,不在坟前哭天抢地,也一样沉甸甸的。”

听到这儿,我这心里头啊,就像是被什么轻轻揪了一下。原来,不上坟、不扫墓,不是忘了根,忘了本,而是另一种深沉的爱。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这份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同时也体谅着子女的辛劳。

想想咱们自己,平时工作忙,陪父母。每到节假日,本想带着他们出去走走,放松放松,结果往往又因为各种琐事,把计划一推再推。现在想想,如果父母真的到了“70不上坟,80不扫墓”的年纪,咱们还能有多少时间,陪他们去做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事情呢?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去年清明,我特意请了假,陪着老爸老妈回了趟老家。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我们还是按照老习惯,准备了青团,摘了野花,只是这次,是我搀扶着老爸,一步步走上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小路。那一刻,我仿佛能感觉到爷爷就在不远处,微笑着看着我们。

所以啊,姐妹们,别总以为时间还长,机会还多。趁父母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哪怕只是聊聊天,散散步。至于“70不上坟,80不扫墓”,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感悟呢?是不是也觉得,有时候,那份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底那份永远的牵挂?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力量吧!

0 阅读:0

冬青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