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蔡州之战,金国即便灭亡,也瞧不起南宋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2-24 14:21:20

当我们谈及蔡州之战,就不得不提到名将孟珙。在很多人的讲述中,往往会让大家热血沸腾,会着重去凸显南宋在这场战役里表现得极为强悍,甚至让金国最终尝到了亡国的苦果。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啊。真实的蔡州之战,就算金国最后走向了灭亡,可他们打心底里还是瞧不起南宋的虚弱状态呢。要知道,南宋参与蔡州之战这件事,从南宋自身的角度来看,那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耻辱”。

金国的大臣张天纲不幸沦为俘虏,随后被抓到了临安。当时的南宋呢,一心想着要找回些颜面,于是就想故意去羞辱张天纲一番。南宋这边的人对着张天纲说道:“你本来就是汉人,怎么就去为那些胡虏效力了呢?现在你落到了我们手里,成了我们的俘虏,你难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在南宋时期,出现了这样一件事儿。当时南宋似乎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站在那里的,可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个叫张天纲的人却丝毫不给南宋面子。只见他直言不讳地说道:“这王朝的兴起与更替,从古至今每一代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说子都变得哑口无言了。他们心里清楚啊,张天纲这话可不好接,要是继续审问下去,指不定还会惹出更多让自己丢人的事儿呢,所以就都不敢再接着审问张天纲了。

咱们来说说蔡州之战啊。这一场战役啊,可并没有像有些人所期望的那样洗刷掉靖康之耻,反而是给南宋带来了另一种耻辱呢。在蔡州之战的整个过程当中啊,蒙古方面那压根就没把南宋瞧在眼里,完全是一种轻视的态度。可南宋呢,却一个劲儿地去讨好蒙古,又是各种迎合又是各种迁就的,想想真的是挺可悲的,就这么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却也没换来什么好结果,反而落得个这般耻辱的局面。

在公元1211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开启了南征之路。在这场征战当中,发生了一场极为关键的战役,地点就在野狐岭。在那里,成吉思汗率领的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举击垮了金国的主力部队,这一结果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时间来到1214年,金国方面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金宣宗选择向南迁移,并且最终将都城定在了开封。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南宋和金国之间一直以来的关系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面对这样全新的局势,南宋就处在了一个需要做出重要决定的关头,可以说,南宋迎来了一次关乎未来走向的战略抉择时刻。

当蒙古对金国发起攻打之时,南宋方面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且棘手的抉择,那就是到底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在南宋朝廷内部,对于此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执一词,相持不下。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应当联合蒙古一同去灭掉金国,而另一种观点则觉得应该支持金国去抵抗蒙古的进攻,借此建立起一个能够起到战略缓冲作用的地带。总之,对于在蒙古攻打金国的局势下南宋究竟该怎么做,朝廷内部一直争论个不停呢。

要是选择联合金国,那就等同于和蒙古站在了对立面,如此一来,自己就会成为蒙古接下来要打击的对象啦。可要是和蒙古联手去灭掉金国呢,又会出现唇亡齿寒的状况哦。就像北宋那时候,与金国订立了“海上之盟”,本想着能从中获利呢,结果却招来了靖康之变那样的大祸,国家陷入了极为悲惨的境地呢。

在南宋时期啊,当时南宋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就是谁也不帮。可即便这样,局势也没见好转。北方有一支叫“红袄军”的队伍,他们的首领里有不少人是想着归顺南宋的呢,想着能和南宋一起去对抗蒙古还有金国,像彭义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那时候北方的起义军面临着很艰难的处境,被蒙古和金国联合起来围剿。这时候就有个问题摆在眼前啦,南宋到底要不要出手帮忙呢?结果南宋还是选择中立。这下可让北方的汉人心里凉了半截,对南宋朝廷也就渐渐没了什么指望,这么一来,对南宋朝廷其实也没什么好处。

在1217年的时候,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南宋这边还没琢磨好接下来该采取怎样的举措呢。而另一边的金宣宗呢,他想出了一个所谓的“北失南补”的作战策略,然后就付诸行动啦。他派出了十几万的兵力去进攻南宋,他心里打的算盘呢,就是想通过攻打南宋,来弥补之前和蒙古作战时所遭受的那些损失。

金国妄图通过“北失南补”的策略来挽回局势,可最终却以失败收场。南宋这边呢,对金国南下的行径极为恼火,于是也动了与蒙古联合的心思。在1221年的时候,南宋特意派遣使者赵珙一路北上,去和蒙古国王木华黎进行商谈合作相关的事宜。不过呢,南宋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是犹犹豫豫的,始终没能痛下决心真正去和蒙古联合起来。这其中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在金国这边,接替金宣宗即位的金哀宗,采取了与南宋缓和关系的举措,这让南宋在是否联合蒙古的问题上更加举棋不定了。

在1224年的时候,金哀宗登上了皇位。这个时候呢,南宋方面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主动缓和和金国的关系,还把一直以来给金国的岁币给放弃了呢。其实,南宋自己本身内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当看到金国在新皇帝继位后做出了让步的姿态,南宋这边心里又有了别的担忧啦。他们担心啥呢?就是害怕蒙古那边的势力变得过于强大。就因为这些种种的情况,南宋最终做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暂时保持中立的态度,并没有和蒙古一起去对金国形成夹击之势呢。

在南宋时期,南宋有着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而蒙古同样也有它自己的利益盘算哦。想当年成吉思汗以及木华黎在和金国进行作战的过程当中呢,他们从中琢磨出了一个情况。那就是面对金国所设置的“关河防线”,要是单纯从正面去发动强攻的话,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所以呢,他们就想到必须得向南宋去借路才行,要通过走汉中、唐州、邓州这样的路线,从而迂回到金国的侧翼,形成夹击之势去攻打金国的开封城哦。

在1226年的时候,成吉思汗正忙着展开那场“灭夏之战”呢。就在这个期间,他还另外派了蒙古的骑兵部队进入到了汉中、成州以及阶州这些地方。这些蒙古骑兵可没干什么好事哦,他们一边在当地大肆进行劫掠,抢夺各种财物,一边还在探索所谓的“借道路线”呢。要知道,这汉中、成州、阶州那可都是南宋的领土,蒙古这般行径,那可就是公然地在藐视南宋的尊严。他们在南宋的地盘上肆意妄为,又是劫掠百姓的财物,又是残忍地屠戮百姓,搞得当地是一片混乱,百姓们苦不堪言呐。而面对蒙古骑兵如此嚣张的侵犯,南宋呢,因为自身实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也只能是紧紧地坚守着自己的城池,除此之外,还真的是一点有效的办法都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土被践踏,百姓遭苦难,实在是无奈又可悲呢。

话说在历史上有个“借路攻金”的事儿,这蒙古方面啊,在这件事上可没跟南宋好好去商议呢,完全就是自己拿主意,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压根就没把南宋当回事儿,就好像南宋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存在似的。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做派啦,等他之后的继任者窝阔台上台呢,也没什么两样,还是不把南宋放在眼里。而那个拖雷,就更过分了,简直把南宋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小国”,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全然不顾南宋也是一个有着自身地位和权益的政权呢。

蒙古的行径那可是相当悍然,毫不留情地踩踏了南宋的尊严。可南宋又能怎样呢?没办法,毕竟自身实力摆在那儿,根本打不赢蒙古嘛。那这时候就有人会问啦,南宋和蒙古联合了没呢?或者说南宋有没有同意借路给蒙古?实际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哦。南宋朝廷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然而呢,拖雷可不管这些,他直接动用武力来施加压力,硬是强迫汉中的守将把路借给他们,而且还得给他们提供粮食补给才行呢。

在公元1232年的时候,拖雷率领着军队从汉中、唐州以及邓州这几个地方一路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直奔开封而去,为的是要和窝阔台所率领的主力部队汇合在一起呢。这可把金哀宗给吓得不轻,心里那叫一个惶恐不安呐。没办法了,他只好下达命令,让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张惠等等这些有名的将领,把原本驻守在潼关的军队给撤回来,然后用这些撤回来的兵力组建起一支勤王军团,让他们去阻挡拖雷前进的步伐,期望能够阻止拖雷继续向开封逼近。

在历史上的三峰山之战中,出现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情况,那就是一场大雪起到了关键的助力作用。在这场战役里,拖雷凭借着诸多因素,其中那场大雪的影响不容小觑,最终成功地将完颜合达所率领的足足13万大军全部歼灭。这一下,金国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损失得一干二净了,元气大伤。面对如此糟糕的局势,金国的君主金哀宗心里明白大势已去,已经没办法再坚守首都开封了。于是,他只能选择放弃开封,先是逃到了归德这个地方。可或许是觉得归德也并非安全之所吧,他紧接着又跑到了蔡州,妄图在那里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期望能有一丝转机出现,不过这也只是他在绝境之下的无奈之举罢了。

蒙古采用了“借路攻金”的策略,这一招效果相当不错呢。要知道,金国原本是有着“关河防线”作为屏障的,可经蒙古这么一操作,这道防线没了。没了防线的金国,就只剩下一个蔡州可以据守了,但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蔡州城,在蒙古的强大攻势下,迟早是要被攻破陷落的。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南宋这才做出了出兵的决定。他们派出了江海和孟珙这两位将领,率领着两万人的军队去协助蒙古,三方的兵力就此汇聚到一起,共同朝着蔡州发起进攻,准备一举拿下这座金国最后的据点。

咱们来说说蔡州之战啊。其实呢,就算南宋方面参与或者不参与这场战役,都不会对蒙古最终攻破蔡州城这件事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哦。您瞧啊,当时参与作战的塔察儿军团以及张柔军团,那可都是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精锐之师,作战经验相当丰富。而他们所面对的蔡州城呢,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城里也就只有几千名残兵败将在苦苦支撑着。就这种情况而言,对于这两支实力强劲的军团来说,要拿下蔡州城,还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呢。

然而,窝阔台大汗有着自己的考量。他并不想轻易地损耗自身所拥有的兵力,毕竟兵力对于征战等诸多事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呢。而且,当时的情况是,窝阔台大汗还期望南宋方面能够为其提供粮食,以满足相关的物资需求。于是呢,窝阔台大汗就向南宋发出了邀请,希望南宋能够参与到战斗当中来,如此一来,便可借助南宋的力量分担一部分压力,进而减轻蒙古在这场战斗或是相关战事行动中的损失啦。

窝阔台大汗心里的想法,南宋方面那是心知肚明的。可即便知道,南宋却也没办法,只能表示同意呢。就这样,江海和孟珙带着两万人的队伍去参与作战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南宋还特地送给蒙古足足三十万担粮食,就是为了能保证蒙古军队在打仗的时候有充足的补给,让他们不至于因为物资短缺而影响作战呢。

在历史上的蔡州之战,其结果其实从一开始就没什么悬念啦。要知道当时的金国那可真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在苦苦支撑着,面对蒙古和南宋的联合进攻,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时间来到了1234年,这一年蔡州城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彻底地陷落了。在这之后,金国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金哀宗走投无路,最终选择了自缢身亡;而末帝完颜承麟呢,也在这场战役中不幸阵亡了。不仅如此,金国当时还有多达500名的文武官员,他们在城破之际,表现得极为决绝,竟然全都投河自尽了,没有任何一个人选择投降。这一场战役,也宣告了金国在历史舞台上的落幕。

南宋虽说在与金国的对抗局势中有那么一种所谓“赢了”的结果,但这胜利实在是毫无光彩可言呐。要知道,金国的主力部队那可基本上都是被蒙古给消灭掉的,从始至终都是如此哦。就拿蔡州之战来说吧,在这场战役当中,蒙古方面那妥妥的是绝对的主力。南宋呢,虽然也参与到了这场战斗之中,可这过程别提多耻辱啦。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啊,蒙古当时强行要借南宋的道路通行,而且还在南宋的土地上肆意劫掠呢,可即便这样,南宋还得配合着蒙古去进行战斗,您瞧瞧,这事儿办得可真够憋屈的。

就这样,哪怕金国最终走向了灭亡的结局,张天纲打心底里还是瞧不上南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南宋获得的所谓“胜利”,并不是依靠自身实实在在的能力,也并非凭借自身真正过硬的实力去赢得的。

我们来看看蔡州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呢,可以明确地讲,蒙古无疑是最后的赢家。那金国呢,在这场战争之后就彻底灭亡了,算是输得很惨。而南宋呢,其实也是输家哦。虽说南宋在这场战役里配合蒙古去攻打蔡州城了,可结果呢,南宋压根就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你看,最后那些打下来的土地,全都被蒙古给占去了,南宋在这过程中连应有的尊严都丢掉了呢。

端平年间所进行的北伐行动,当时宋军投入的兵力约为6万左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6万兵力仅仅是江淮战区的部队参与到了此次北伐作战当中。而川蜀战区以及襄樊战区这两大重要战区呢,它们在此次北伐行动里,既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前往参战,同时也未曾为北伐的军队提供任何粮食方面的支援。

要进行北伐,可粮食却成了大问题,没粮食那北伐可怎么开展呢?赵葵面对这样的困境,实在是没办法了,最后只能选择分兵来行动啦。就安排了前锋部队,这前锋部队有15000人呢,然而给他们配备的粮食却非常有限,仅仅只能够供应5天的量。而其余的部队呢,就只能留在开封原地等待粮食补给到位之后,再看后续的安排啦。

你瞧,居然有人想凭着仅够5天的粮食就去攻打洛阳,这事儿可真够让人咋舌的。赵葵呢,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满心的无奈,而徐敏子更是够倒霉的。为啥这么说呢?原来,宋军所带的粮食就只够撑5天,可到了洛阳才发现,那就是一座空城,根本没办法从当地获得补给物资。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蒙古那边的刘亨安瞅准时机进行了一次反击,这一下可好,各路宋军完全招架不住,一下子就溃败下来了,被人家蒙古的这支偏师打得那叫一个惨,就好像是被人家“吊打”一般啊。

大家知道30万担粮食意味着什么吗?这里面每担粮食是120斤呢。要是有6万大军的话,平均下来每人能分到600斤粮食哦。就拿一个士兵一天吃饭3斤来算,这些粮食足够支撑这个士兵200天呢。

要知道,当时要是有能维持200天的粮食储备,只要宋军不出现严重失误、不表现得太差劲的话,守住开封和洛阳这两座城应该是没太大问题的。毕竟啊,城里一旦有了充足的粮食,那赵葵就能够不慌不忙地去安排布置各项防务工作啦,而且朝廷这边呢,也能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去筹备、收集各类物资。

大家知道吗,当时有川蜀、京湖这两大战区呢。当看到赵葵成功守住了城池之后,再加上国内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这两大战区呢,就会逐渐地去改变它们原本的态度啦。慢慢地,它们最终就会出兵,然后和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着去进行作战哦。要是这样的情况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南宋就有机会把自己的防线一路向前推,一直推到黄河那个地方呢。如此一来,南宋也就能够赢得更为广阔的战略纵深啦,这在军事布局等方面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南宋时期的情况实在是有些可惜,那时的南宋国力太过弱小了。就拿拖雷武力借路这件事来说吧,面对蒙古这样强硬的做法,南宋根本就不敢提出抗议,甚至还得乖乖地给蒙古送去粮食呢。而说到蔡州之战呢,表面上看好像是蒙古和南宋联合起来一起去灭掉金国,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联合,分明就是蒙古在灭金的过程中,顺带也把南宋给羞辱了一番呢。南宋在这整个过程里,显得特别被动又无奈,完全没什么话语权,只能任由蒙古这般行事。

一直以来啊,蒙古对待南宋的态度就很不平等呢。它压根儿就没把南宋当作可以平起平坐的盟友,而是看成了自己的仆从。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啊,就是因为蒙古那时候的实力特别强大,相比之下,南宋就显得太虚弱啦,在两者的关系当中,南宋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处于那样比较被动的地位咯。

话说当年,金军那可是凭借自身实实在在的本事攻克了开封,完全是靠着他们自己的能力做到的呢。而到了南宋时期,在攻克蔡州这件事上,南宋其实是处于一种被动协助蒙古的状态,并非是自身主导且凭借自身力量去完成的。也正因如此,后来张天纲说出那句“我金之亡,比汝二帝如何?”的时候,南宋的君臣们一下子就被问得哑口无言了,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才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