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娃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自己的娃能有个好前程,在孩子的教育投资方面,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不管是家境殷实还是家境一般,大家都倾其所有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小到购买各种学习资料、设备,大到参加各类辅导班,这几乎成为了城里乡下各地家长的标配举动。然而有一件板上钉钉的事却是我们所有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那就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被挤下来,或者中途掉队,或者直接上不了桥。

我们当然佩服有些家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归结为不差钱,但是不得不说,相当部分的教育投资到最后都打了水漂,跟我们当初的预期相差甚远。即使你再有钱,你也不得不承认,你的投资是失败的。所以我不认为这种所谓的以爱的名义为出发点的行为有什么可值得赞扬的,相反我认为这样的投资花的实在是冤枉,甚至有点太傻。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现在的教培机构收费尤其是一对一培训等模式,收费那叫一个高,一小时几百到上千不等,有的孩子一个国庆假期全科辅导就要花掉好几万。所以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其实家家也都有一本不好念的教育经。我们且不说拿不拿得起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想想,这样的投资到底目的何在。
老家是个县级市,每逢假期,辅导班是络绎不绝,即使到现在双减政策出台,那种隐藏在各个小区内的分散式培训那也是大有人在。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多少在孩子的教育培训方面投过资花过钱,典型的全民内卷。

然而全民内卷的结果是什么呢?举个例子一个班级30个孩子,这些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基本上是稳定的,然后这30个孩子都出去参加培训 ,教培机构老师水平也就那个样,差不太多,这样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大家都提升了3分,然后呢?没有然后,因为高分的也在继续往上提,中等的还是中等。而且从概率上来说,上中下三个梯队的学生,想要通过辅导实现等级跨越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小的,毕竟学习不只是靠拼时间,学生自身的悟性才是决定孩子成绩等级的根本,只不过有太多人不承认这一点罢了。

全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千万级别,在这千万毕业大军中,大家最终的去向千差万别,除去相当小的一部分考研考公外,大部的人会择业,然而择业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有太多的孩子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相当模糊,要么明明所学专业自己不喜欢,硬着头皮选择了对口的职业;要么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别人干啥我干啥,结果最终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
当然,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喜欢的就能干出多大成就,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赶鸭子上架选择的,断然成就不了所谓的人生理想。而且多半浑浑噩噩,郁郁不得志,看似在上班,其实是在硬着头皮数日子,人生幸福与否,就可想而知了。

看看董宇辉,他今天的成功其实就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当初的选择就是教育,他在没成名之前,在辅导班跟孩子讲课一样也非常幸福,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即使没有像自己今天这样出名,他也一样会找个高中去教书,去实现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这是他的爱好,创造奇迹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做父母的要清楚,即使钱多到没处花,也要花的有价值,毕竟你前期的资本积累也是靠的成功的投资思路才实现的,到了给孩子投资方面就更应该愈发的清醒,你应该重点投资的方向是孩子自身纵向的定位!

比如孩子非常喜欢侃侃而谈,那就不妨投资个语言类的提升班,让他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更加厚重一些,说不定将来某一天央视的主持人不再是小撒,而是你家娃;
再比如,你家孩子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每天就喜欢看那些动画片,而且还喜欢画那些乱七八糟的动画人物,那你不妨就投资让他学习一下编程、图形设计、3D打印,说不定未来你们的家族就会因为拥有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而光宗耀祖。

很多家长,本身自己孩子成绩在学校就属于垫底的水平,但是却死要面子,相信培训机构的鬼话,认为只要钱到位,孩子就会有起色,结果最终鸡飞蛋打,孩子学得特难受,最终成绩可想而知没有任何的起色,一家人坐在家里唉声叹气的同时却想不到培训机构正在家里开心的数钱,甚至还要一边数一边嘲笑这些有钱人冒傻气。
有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确实悟性会弱一些,我从来不相信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说法几乎就是傻瓜思维,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一位老师,那不妨把全国的孩子都交给他,我断然不敢相信,他能把这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优生,是考试就会有排名,不会都是第一名,这是客观事实,谁也改变不了。

但是我同样要反对的是把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归类为失败的谬论,看看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包括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你能找到几个当时班级的第一名呢?换句话说,这个社会里的精英,确切的说相当数量的精英,当年的成绩反而都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有一些当年成绩很一般的孩子,后来的人生也相当的精彩,这不属于什么新鲜事。
其实反过来想想,这个社会处处充满了机会,这些机会与学历不成正比,而与你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息息相关,大学里学的东西就那么多,人生这堂课要学习的要多的多,真正要掌握的东西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个人修为与人生历练,所以我们更应该培养的不是一个读书的机器,而是能够心态健全、思维敏捷、善于交际、心理健康、从容干练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成绩当然重要,但是不要忘记,成绩不是唯一,如果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与社会格格不入,那么孩子的生活质量断然不会太高,也就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幸福指数;反过来,即使成绩一般,将来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游刃有余的游走于人世间,这样的人生才不叫虚度。所以,从今天开始,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不要再傻傻的花钱,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孩子,重新去走进他的内心,了解掌握他的性格、脾气,他的优势不足,找到一个点试着去提升,说不定这会成为你人生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有些人补不补都一样,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