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你未来养老有着落了吗?2个方面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雪珍谈育儿 2024-02-04 00:18:45

俗话说人过四十天过晌,即使考虑到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的延长,40岁不管在生理上还是各方面精力上,都已经不再是黄金期,举个例子来说,医院查体,医生往往都会建议你40岁以后,身体的某些某位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这也从侧面也印证了40岁以后人的生理走下坡路的事实。

可能有些人认为,自己坚持缴纳社会保险,退休后有养老金,完全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不用过多担心,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妨用事实来说话,接下来我们就从退休后我们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以及我们目前的养老保险是否可以让我们高枕无忧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深度分析:

一、退休后我们到底要花多少钱?

作为普通老百姓,有句相当质朴的话挺经典,那就是“多了多花,少了少花”,意思就是说,钱多钱少够不够用,完全跟自己花销用度直接相关,省着点花就能节省下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即使钱少也照样可以衣食无忧,这句话有道理吗?

是否有道理,我觉得应该要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老祖宗勤俭持家的理念,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别人赚钱多,买上万的手机,图的是个牌子,而我收入低,买一千两千的手机,图的是个实用,看起来价格差距悬殊,但是功能够用,基本无太大差别,其他诸如穿衣、买车等等各项生活开支都是这个道理,能省则省,够用实用为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节约节俭、勤俭持家确实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准。

比如同样是退休金3000,有的人吃穿无度,到处旅游,东西买名牌,那铁定了不够花,然而也有的大爷大妈,精打细算,天天把主要精力放在身体锻炼方面,吃饭荤素搭配,且挑选最便宜且有质量的菜品,衣服得体够穿即可,即使是旅游也选择徒步或者是近郊游,这样的话,3000基本上也足够了。

另一方面,单纯指望养老金,无法确保一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各项生活成本的日益推高,我们在吃穿住用行等生活的各方面的开支都在大大增加,七八十年代纸币硬币的最小面值是1分,而现在的最小面值是1元,且购买力大大下降;以前一个村里出个万元户,那是了不起的新闻,现在没有个三五十万,找个媳妇都费劲。换句话说,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老金在确保温饱的前提下,对于一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就比方说生病,如果没有家人可以照顾的前提下,请一个护工少则一两千,多则三五千,这笔费用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请得起的。

二、退休金是否可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考虑到职业性质、缴费基数等等各项因素,各地区、各工种之间的养老金数额还是存在挺明显差异的,个别企业基层员工少的只有一两千,而也有公司高级人才退休的能拿到五六千甚至更多,其实养老金的差距整体上还是跟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相关,打个比方,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退休的职工,跟在四五线小城市退休的职工,养老金必定有着很大的差距,毕竟生活成本高低差距太大了。

那退休金是否可以让我们高枕无忧呢?我觉得对于多数人来说,完全不可能。就算不考虑对于过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即使是基本生活,也只能是紧着花,这还是得在老两口身体都很健康,没有额外医疗支出的前提下。尤其很多慢性病的老年人,常年服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养老金就捉襟见肘了。

三、我们该做点啥?

其实放眼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养老体系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高枕无忧,毕竟这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所以养老金的性质一定是兜底,也就是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想人人实现个别自媒体炫耀的那样,拿着养老金四处旅游、游山玩水、潇洒惬意的舒适生活,基本上就是白日做梦。

所以作为我们自己,趁着年轻,还是应该早做打算。从目前整个政策层面,其实也是在鼓励多种形式的养老形式相结合,确保晚年生活无忧的思路。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有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相对完备。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目前只有部分企业在做。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就属于国家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三大支柱里面,第三支柱恰恰是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支柱的兜底性养老保险上了,反而忽略了第三支柱的存在及价值。看起来好像是我们付出了一些,但是不要忘了,若干年后,你的养老收益除了普通的养老金,还有个人养老金作为补充,如果再有企业年金的收益加持,你跟其他人相比较就相当于是多了双重保障。

普通人想要追求更高的退休后的生活品质,不能一味的等靠要,尤其那些在网上把基础养老金比来比去的人,其实目光还是太狭窄了,趁着年轻,提前早做规划,提高未来退休后的抗风险能力才是当下年轻人最应该去考虑的事情。

0 阅读:0

雪珍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