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写尽狐朋狗友之弊:西门庆资助吴典恩,却遭应伯爵算计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5-04-22 22:24:35

《金瓶梅》主题之一,就是揭露人情世态的虚假,身处市井阶层,鱼龙混杂,你欺我骗、当面一套嗑,背后一套词的事屡见不鲜,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再没有哪本小说,能像《金瓶梅》这样把人情世态的猥琐冷酷如实记录下来。

绣像本《金瓶梅》开篇,写的是“西门庆热结十弟兄”,这十位兄弟中,不乏狡猾奸诈之徒,其中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吴典恩算一个。

西门庆热结十弟兄

兰陵笑笑生擅长使用谐音梗,吴典恩谐音“无点恩”,表明此人是个恩将仇报之人,跟《红楼梦》中贾雨村当是一路货色,而且从书中细节来看,这个人虽然不善言辞,却颇有心机城府。

原著第三十回“蔡太师擅恩赐爵”,西门庆派来保、吴典恩两人押送生辰担,前往京都给蔡太师送寿礼,蔡太师高兴之余,就要给西门庆赐官,来保和吴典恩也因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两人也各自谋了官职。

蔡太师赐官这一段写得极妙,尤其是对吴典恩的描写,我们来看原著:

蔡太师又向来保道:“你二人替我进献生辰礼物,多有辛苦。”因问:“后边跪的是你甚么人?”来保才待说是伙计,那吴主管向前道:“小的是西门庆舅子,名唤吴典恩。”太师道:“你既是西门庆舅子,我观你倒好个仪表。”唤堂候官取过一张札付:“我安你在本处清河县做个驿丞,倒也去的。”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又取过一张札付来,把来保名字填写山东郓王府,做了一名校尉。——第三十回

这段文字里藏着丰富的信息量。

蔡太师擅恩赐爵

首先是吴典恩的身份地位,他虽是西门庆的结拜兄弟,但两人关系并不亲密,吴典恩更多是西门庆手下的一个伙计,书中也每每称他是“吴主管”,从身份地位来看,他甚至不如西门庆的小厮来保,所以蔡太师问话,答话之人是来保,吴典恩只能跪在后面。

其次,吴典恩的城府在他的答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蔡太师问“后面跪的是你什么人”,显然问的是来保,来保也准备回答是伙计。可来保还没来得及说话,吴主管早已向前答话,考虑到吴典恩此时是跪着的状态,原著所说的“吴主管向前”,显然吴典恩抢在来保之前,跪爬向前答话,足见其迫不及待,尽显鹰犬势利之态。

更有意思的是,吴典恩居然敢当着蔡太师的面撒谎,他说自己是西门庆的舅子——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姓吴,吴典恩便“由姓生亲”,给自己编撰了一个“舅子”的身份。

西门庆生子加官

此情此景,来保尽管知道吴典恩在吹牛,可他也无法当着蔡太师的面,和吴典恩掰扯他到底是不是西门庆的舅子。蔡太师也不会考虑,为何西门庆舅子在后面跪着,倒是一个小厮上前答话,读者细思此问题,当为之一笑。

就这样,一份生辰担,换来三个官职,西门庆当了理刑副千户、吴典恩当了驿丞、来保做了校尉,主仆三人的官职,横跨司法、行政、军队,兰陵笑笑生用这种手段进行讽刺——借西门庆主仆的鸡犬升天,讽刺官场的黑暗。

更值得注意的是吴典恩得官之后,为了打点入职官场的花销,他准备向西门庆借钱,可作为西门庆“十兄弟”的他,却不敢自己去找西门庆,转求应伯爵帮忙。

蔡太师见来保、吴典恩

应伯爵是《金瓶梅》里的重要人物。应伯爵,字光侯,伯爵谐音“白嚼”,光侯则暗喻他是个光凭喉咙混饭的帮闲,单从名字的设置,就可见其人口齿伶俐,三言两语便可搬山卸岭。

应伯爵是个狐朋狗友式的人物,这样的人在身边会有趣,尤其是兄弟聚会,有个这样的人在旁边嬉笑调侃,调节气氛,能让人感受到聚会的趣味,但他绝不会讲所谓的义气,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评价应伯爵说:

应伯爵是趣人,没有这样的人,富贵也显得不那么热闹。比较十兄弟中的白赉光就知道,应伯爵深谙帮闲的艺术,无怪乎作者为他取名“应伯爵”——应该白嚼,因为在众帮闲里面,他最有白吃的资本也。——《秋水堂论金瓶梅》

吴典恩问西门庆借钱,首找应伯爵,这件事既反映出吴典恩和西门庆之间的兄弟关系浅薄,也照出吴典恩城府深厚、知人善任,他明白应伯爵一出手,这件事是必成的。

西门府开宴

纵观第三十一回,应伯爵帮吴典恩借钱一段,有一个很令人伤心的真相——虽然借出钱的人是西门庆,可吴典恩最感谢的却是应伯爵,我们看原著此段:

良久,应伯爵也作辞出门,来到吴主管家。吴典恩早封下十两保头钱,双手递与伯爵,磕下头去。伯爵道:“若不是我那等取巧说着,会胜不肯与借与你。”【绣像夹批:实实亏他。】吴典恩酬谢了伯爵,治办官带衣类,择日见官上任不题。——第三十一回

吴典恩向西门庆借钱时,仅仅是站在旁边听应伯爵和西门庆说话,随后等应伯爵来家里,吴典恩不仅从借的钱里抽出十两银子,双手递与伯爵,还磕头与应伯爵,前后对比真令人心惊胆战——吴典恩感恩应伯爵,而不感恩西门庆,这就为结局中西门家败落,吴典恩恩将仇报的事,提前埋下了千里伏笔。

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应伯爵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单凭一张嘴,就能成为“借钱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比如吴典恩本来要借七八十两银子,应伯爵却劝他直接借一百两银子,而且话还说的头头是道:

且说吴典恩那日走到应伯爵家,把做驿丞之事,再三央及伯爵,要问西门庆借银子,上下使用,许伯爵十两银子相谢,说着跪在地下。慌的伯爵拉起,说道:“吴二哥,你借出这七八十两银子来也不够使。依我,取笔来写上一百两。恒是看我面,不要你利钱,你且得手使了。到明日做了官,慢慢陆续还他也不迟。俗语说得好: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哄了一日是两晌。”吴典恩听了,谢了又谢。于是把文书上填写了一百两之数。——第三十一回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吴典恩一开始就许下十两银子给伯爵,最后借到一百两,还是给伯爵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伯爵横竖只得十两银子,却帮吴典恩多借了钱,尽管这钱是从西门庆兜里掏出来的,可在吴典恩看来,这笔钱却是应伯爵的恩惠——人家帮我多借了钱,却没有多要中介费,还帮我考虑借的钱不够用,真是我的恩人!这就是吴典恩的心理!

抱孩童平儿受宠

这其中还有一处细节,应伯爵告诉吴典恩“恒是看我面,不要你利钱”,可后来拿出借条的时候,上面并不是这么写的:

这吴典恩连忙向怀中取出,递与西门庆观看。见上面借一百两银子,中人就是应伯爵,每月利行五分。西门庆取笔把利钱抹了,说道:“既是应二哥作保,你明日只还我一百两本钱就是了。我料你上下也得这些银子搅缠。”于是把文书收了。——第三十一回

西门庆拒绝收利息,这原本应该是他对吴典恩的好心帮助,可架不住应伯爵早已料到西门庆不收利息,而且提前告诉给吴典恩,导致借条上的“利行五分”变成了一个走流程的程序,人情早已被应伯爵挣完了,西门庆的好心没有收到吴典恩的任何感激。

应伯爵完美验证了什么是“空手套白狼”,单凭一张嘴,不但拿到吴典恩十两银子的谢礼,还收获了本应属于西门庆的人情,最终西门庆身死,应伯爵再跟别人提起西门家,口中称呼变成了“他家”,顿感人情冷漠之至,故而《金瓶梅》一书,写柴米油盐、人情冷暖,臻至化境,暴发户如西门庆者,读吴典恩借钱一节,怎能不沉心静思?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1

居士不红爱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