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凯,张燕群,《热量限制与人类寿命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103卷,第7期,页456-461
2. 王立新,《适度饮食与健康长寿关系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5期,页753-758

真是想长命百岁,还敢把肚子吃得溜圆?如今满大街的养生号都在宣传"吃七分饱,活到九十九",可又有不少人嘲笑这是无稽之谈,吃不饱哪来力气干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饭菜当前,到底是大快朵颐还是细嚼慢咽?是重养进补还是轻身寡欲?究竟是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还是这不过是一派胡言?今日老中医便为诸位解开这千古疑团。
中医自古便有"饮食有节"的说法。《黄帝内经》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
"意思是说,长期饮食过量、油腻厚味,会导致疾病丛生。古人早已看清了饮食与寿命的微妙关联,只是缺乏现代科学的验证手段。

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这一古老智慧正逐渐得到科学证实。
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率达到16.4%。这些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健康代价——肥胖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肥胖的根源,除了运动不足外,过量饮食无疑是"罪魁祸首"。
正如老祖宗常说:"饭不可过七分饱。"这是何等深刻的洞见!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过量,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五脏六腑皆受其害。
上个月,《自然·医学》期刊刊登了一项跨国研究,追踪调查了12个国家、超过10万名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历时22年。研究发现,长期保持七分饱饮食习惯的人群,平均寿命比习惯吃到饱或过饱的人群长4.7岁。
这项研究首次从大样本统计学角度证实了"吃得越饱,死得越早"并非空穴来风。
老话常说:"想要活得久,常常饿一肚。"这看似是老农的俚语,实则蕴含深刻的生命智慧。
学术界称之为"热量限制"理论,指的是在保证基本营养的前提下,摄入低于平均水平的热量,能够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话说回来,咱们大部分人对"饱"的感觉其实存在极大误区。真正的饱,应该是"不饥不饱"的状态,而非"撑得肚皮紧绷绷"。
中医讲究"胃不可太饱,饱则伤胃;胃不可太饥,饥则伤脾",这恰恰道出了饮食之道的精髓。
有个病例颇具代表性。
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张总,45岁,工作压力大,常年饮食无度,应酬频繁,动不动就是"不醉不归"。一日三餐必吃到撑,还美其名曰"干饭人,干饭魂"。
结果年纪轻轻就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三高齐全,腰围一年比一年粗。后来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医生建议他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量,做到七分饱。起初他不以为然,直到几次血糖飙升导致急诊。
经过三个月的饮食调整,不但血糖趋于稳定,体重也减轻了12公斤,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古往今来,长寿老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饮食有节,不贪口腹之欲。百岁老人的研究显示,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习惯于吃七分饱,从不暴饮暴食。

这个现象在世界各地的长寿区都得到了证实,无论是日本冲绳、意大利撒丁岛,还是中国的巴马,长寿老人们都践行着"少食多餐"的生活方式。
从中医角度看,过饱伤脾胃,伤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受损,气血化生不足,必然导致五脏六腑失调,百病丛生。《黄帝内经》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意思是说,饮食过量会伤及肠胃。
过饱还易致痰湿内生,滋生百病。

中医理论认为,水谷精微在体内转化,若摄入过多,脾胃运化不及,则生湿生痰。痰湿内阻,气机不畅,各种慢性疾病便随之而来。
正如老话说:"十病九痰",痰湿乃百病之源。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长期过量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加速细胞衰老,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有趣的是,古人早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的说法。意思是说,调整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比单纯依靠食物补养更为重要。

现代研究证实,适度的饥饿感能刺激大脑产生更多的神经生长因子,增强认知功能,延缓大脑衰老。
那么,如何做到"不饥不饱"的健康饮食?老中医有几点实用建议:
一是细嚼慢咽。
"一口饭,嚼三十六下"不是没有道理的。细嚼慢咽可以减缓进食速度,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进食。

同时有助于食物充分消化,减轻胃肠负担。
二是定时定量。
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持饮食规律,使脾胃功能稳定。
三是注重饮食质量。不是单纯减少食物量,而是提高食物质量。
多样化摄入各类营养素,保证身体所需,才能在少食的同时不失健康。
四是顺应四时。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应顺应季节变化。
夏季宜清淡,冬季可适当增加热量,但始终保持七分饱原则。

五是因人制宜。体质不同,饮食需求也不同。
虚寒体质者不可过分节食,反而需要适当温补;痰湿体质者则应严格控制饮食量,以免湿热内生。
总而言之,"吃得越饱,死得越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现代医学研究支持的健康理念,也与中医"饮食有节"的古训不谋而合。
正如一位古人所言:"若要身安,饮食休贪。"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节制饮食反而成了一种智慧和修养。

与其大鱼大肉吃到撑,不如细嚼慢咽品滋味;与其暴饮暴食短命数,不如七分饱来延年寿。健康长寿,始于口中,慎于饮食。愿诸位读者都能从此刻开始,放下筷子,留下长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