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血管比作水管,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水管内壁长出的“水垢”。这些“水垢”的形成,始于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就像砂纸一样,每天摩擦血管内壁。当血管出现小伤口时,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会像泥沙一样钻进血管壁,形成黄色脂质条纹。
日积月累,这些脂质堆积逐渐钙化变硬,形成凸起的斑块。初期斑块可能只让血管狭窄30%,此时身体毫无感觉。但斑块表面一旦破裂,血小板会立刻“封堵缺口”,形成血栓,瞬间堵死血管——这就是心梗的爆发瞬间!

一、心梗前的5大“求救信号”
心梗不是突然发生的,身体早有预警!出现这些症状,别不当回事:
1.胸痛/胸闷: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可能放射到肩膀、下巴。
2.异常疲劳:没干活也累到虚脱,爬两层楼就喘。
3.呼吸困难:躺着憋气,坐起来才好点,可能是心脏在“罢工”。
4.上半身疼痛:肩膀、后背、牙齿莫名疼痛,别光看牙科!
5.胃部不适:恶心、胃胀,可能是心脏在“喊救命”。
二、预防心梗:从日常小事做起
1.吃“干净”点:日常应坚持“少盐、少油、少糖”的饮食原则,多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2.动起来: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得适量,别过度。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每周坚持几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给心脏带来太大负担。
3.戒烟限酒:抽烟的人心梗风险高3倍!戒烟越早越好,且日常喝酒要适量,每天饮酒量应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
三、中西医协同治疗
基于大量研究证据,我国医学界专家提出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金三角”方案,即“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通心络”的中西联合治疗方案。通心络与他汀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在抗凝与抑制血栓形成方面具有与阿司匹林相同的作用;此外,通心络还能保护血管内皮、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供,和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有协同增效、防治结合的优势,能更全面、更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
一项发表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也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在研究一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再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74%,为改善急性心梗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

血管健康不是小事,从动脉粥样硬化到心梗,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记住这5个危险信号,从今天起,少抽一支烟、多走一步路,让心脏年轻起来!你的每一次健康选择,都是对生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