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王孟凡 (图来自网络)
夏日的阳光洒在村庄的小径上,金黄色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寸土地。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远远地看见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入我们这个小村庄。车门打开,下来的正是我的大伯。
大伯是村里的骄傲,听爷爷说,大伯的官做的很大,是正厅级干部,比我们村长厉害多了。他虽然人到中年,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十分精神。
村里的人们看到他,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和他打招呼,有的在低声耳语,我那会年纪不大,他们说话也不避开我,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看,老王家的大儿子回来了,听说人家现在可有本事了,在城里当官,有车有房,日子过得比咱们可舒服多了。”
他们的语气中夹杂着羡慕和一丝嫉妒,不过和大伯打招呼时,立马转换语气说道:伟东(我大伯的名字)回来啦,听说你工作挺忙的,回来一趟不容易吧,你渴不渴?要不要到我家坐会,我给你倒茶。
大伯笑着婉拒:不用啦,我去看看我爸。
奶奶走后,爷爷一个人在家待得无聊,就会去村口的老树下坐一会。大树自从记事起就很繁茂,尤其是到了夏天,树叶遮挡出一大片阴影,村里人都喜欢在大树下聊天,慢慢地,那里就成了村里人聊天的聚会地。
大伯不用猜,都知道爷爷在那。爷爷坐在石凳上,看见大伯时眼神里满是骄傲,坐在爷爷旁边的大都是中老年,有的和大伯是平辈,有的是长辈。
大伯看到他们,立马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一盒烟招呼这些人。大伯拿的是那种10块一盒的普通烟,见到村里的人就发一支烟。有多人笑着接过去,等大伯转身的功夫,嘴角就露出一抹不屑的讥笑。
有的人心直口快,又仗着自己是长辈,看着大伯递来的烟,不拒绝也不伸手去接,反而带着讥讽的意味说道:伟东,你说你都是正厅级干部了,怎么回老家还拿这种烟招呼我们,怎么说,也该买五十一盒或者二十五一盒的吧,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们,觉得我们不配吸好烟啊?
这番话说的很直接,我当时听了都觉得尴尬。大伯也算是经过事的人,丝毫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韩叔,我虽然是干部,但工资也不高啊,你家卫国包工程,一年的收入抵我好几年的,他抽好烟也就抽了,我哪能抽那么好的烟啊,韩叔你要是想吸好烟,我现在就去小卖铺给你买也行。
大伯姿态放的很低,又夸了韩叔的儿子一般,他也不好再为难大伯,接过烟不再说话。
大伯不喜欢和村里人聊天,他来了以后,爷爷就回家做饭了。爷爷会做饭,大伯在一旁给他打下手,妈妈收拾屋子,到了饭点,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
爸妈在村里做点小本生意,每天早出晚归,我基本上都住在爷爷家。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起床,走到院子里,看见大伯正在给爷爷的菜地浇水。他的动作熟练而细致,大伯说他天天在家里也干这些活。虽然有些蔬菜能买到,但还是觉得自己种的菜更好吃。
爷爷吃完饭会去地里劳作,大伯扛着锄头跟在爷爷后面。爷爷的地在桥东头,从家里出发要穿过小桥,早上有些人会坐在桥边聊天,大伯路过的时候,依旧会掏出口袋里那盒十块钱的烟招呼他们。
他们大多笑着接过去,不过有的人当时接了,我们还没走远,就用我们能听见的声音议论:你说他也真够小气的,都当官了,还抽十块钱一盒的烟,也不知道是拿这种烟应付我们,还是瞧不起咱们。
不过也有人说大伯虽然当官了,但是每次回村里见到人就打招呼,还会递烟,没有架子,说话也和气,能做到这样也挺好的。
大伯听到他们的话,笑了笑,不反驳也不生气,假装听不见。
午饭的时候,大伯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烟,递给爷爷一支,自己也点燃一支。我看着他们两人抽烟的样子,心中有些疑惑。我知道大伯是正厅级的干部,他应该抽更好的烟才对,为什么他抽这种十块钱一盒的烟呢?
他这么做,村里人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他小气,有的说他瞧不起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大伯只是笑着摇摇头:你呀,还年轻,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那时候,我确实不理解大伯的做法。不过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大伯当了官,村里的人大多都高看他一眼,有的人想找人办事,也会想到大伯。但是他们没有大伯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工作,只能先找爷爷。
有一次,村里的刘大勇想托大伯给他儿子在单位里谋份差事,按照辈分,大伯要喊刘大勇一声哥。刘大勇背后没少说大伯坏话,嫌弃大伯的烟便宜,不肯接的就有他。
爷爷也不说帮也不说不帮,就拿出10块一盒的烟递给刘大勇,和他聊些家常,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烟的事,爷爷说,大伯这个人,官位不算低,但做事还是不行,不然怎么会抽十块一盒的烟?我都和他说了多少次了,给我带点好烟回来,可你看看他,哎。
刘大勇听出爷爷话里有话,扫兴而归。
刘大勇走后,我问爷爷刘大勇为什么走?爷爷说,我大伯每次回来,抽的烟都是十块一盒的,刘大勇觉得大伯小气,再看到爷爷也是抽这样的烟,觉得大伯肯定不好说话,也就放弃了。
爷爷拒绝了刘大勇,刘大勇对大伯更加没好气。有时候大伯回家和他打招呼,他也是爱搭不理的,不过大伯从来不生气。我彻底理解大伯的做法,主要和爷爷后来的葬礼有关。
爷爷享年89岁,葬礼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家人的心情更低落了,大伯作为家里的长子,忙前忙后招呼着前来悼念的村民。他依然拿出那盒10块钱的烟,见到村民就递过去一支烟,和他们寒暄几句。
有的人想通过大伯得到些好处,结果一直没得到,爷爷去世了,他们觉得以后更没机会了,也不装了,看到大伯递来的烟,瞥了一眼,假装没看见就走了。
爷爷的葬礼上,来帮忙的大多都是不嫌弃大伯拿便宜烟招呼他们的人。他们觉得大伯每次回村都和他们打招呼,该有的礼节都有,爷爷去世了,不管是看在村里人的面子还是大伯的面子,都该去帮忙。
爷爷的葬礼结束后,大伯为了感谢那些真心来帮忙的人,一家送了一袋米一袋面一袋油,还有一条好烟。他们大多不肯收,大伯坚持让他们收下,他们心里很感动,夸大伯有情有义。
而那些没送的人,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爷爷去世的第三天,大伯准备回城了。我送他离开的时候,看到他松了一口气。临走时,大伯递给我一支烟,我们相视一笑。
经过这件事,我才明白大伯为什么总拿10块钱一盒的烟招呼大家。他并不是因为买不起更好的烟,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人心。那些愿意接过大伯的烟的人,说明他们看重的是情义而不是物质的诱惑。而那些嫌弃大伯的烟的人,则暴露了他们内心的贪婪和虚伪。
那些嫌弃他的烟拿不出手的人,找他帮忙他自然不会帮,因为帮了也不落好,对方还觉得他是应该的。而那些重情义的人,看到大伯并没有想象中大方,他们怕麻烦大伯,一般也不会轻易开口帮忙,如果开口了,大伯就算帮不上,也会做点其他小事卖给对方一个人情,对方不仅不生气还会感恩,对待爷爷自然也和和气气。
大伯用一盒烟就看清了人性,实在让人佩服!
一个在城里当大官回到村里请人家抽廉价香烟也不会有人嫌弃的,还是应该这样做的,倒不是为了看清人性是给人一种廉洁的感觉,后来你大伯怎么了?是不是被抓走?涉案金额上亿?然后村里人大骂。
陈行甲说的对,一个贫困县的县长,今天梦见什么,现实中就就能办到。
我有个邻居当时在我们那,不说最富前三是跑不掉的,那时候老农民抽春耕,人家发的就是这个,邻居吵吵闹闹很正常,真正有困难找着帮,但心不正从来都是打马虎眼,所有大爷服他做人的道理。
科幻小说?
故事编的太假了
一个不愿造福桑梓地的自私鬼
胡编乱造
后来你大伯家搜出两亿现金被判无期村里人炮仗齐鸣锣鼓喧天。
怎么可能???
看过老纪老和的人,五观五做
还送了一袋油?
讲鬼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