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感:“完全没药,建议回家”,治疗流感还需中医!

鸿朗说健康 2025-02-05 14:22:42

日本流感:“完全没有药,建议回家”。西医没法治,可中医却有方法。不要再被西医的病原致病理论所欺骗了!在非典时,邓铁涛中医团队不戴口罩也是零感染,在武汉抗疫,西医穿上金钟罩也有几千名西医生感染并有部分死亡!西医的病原微生物致病理论必须受到质疑,中医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更可信!西医只有科技而没有科学,中医却是人体整体的科学。

我们来看中医药治疗甲流的效果:一女35岁,甲流感染后持续高热不退,同时伴有咳嗽和全身酸痛。她原本服用了西药奥司他韦,但效果不明显,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根据她的具体症状开具了以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方剂,包括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同时配合扶正的药材如党参和黄芪。

三天后,她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减轻,身体逐渐恢复元气。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中医药在缓解甲流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预防与治疗甲流,到现在为止西医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和药物,但中医理论早在千年之前便对类似疾病的成因和防治提出了独特见解。

正如中医所言,“外感风寒,邪气入侵”,甲流的高发,与“风寒之邪”密切相关。

我们不要被“甲流”的名字所迷惑。所谓的“甲流”,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感冒。你就买点风寒感冒药吃,不用害怕。他问为什么啊?我说,你看现在是腊月7、8号,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一出门多冷啊,尤其是北方,冻得直接受不了,耳朵都被冻坏了,古代很多叫花子、穷苦人都冻死了。他说是挺冷的,而且几乎每年的甲流新闻,都发生在冬天。我说这不就清楚了?甲流之所以发生在冬季,就是因为冬天的主气是寒气。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到了三九、四九这两个节气,天地之间,寒气弥漫,一派寒冷肃杀之气。

寒气多了就会伤害人体,就像《伤寒论》中所说的:“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就是说,被寒气触犯了,就会得病。具体过程是:当你外出时,四面八方的寒气就会穿透你的衣服,从你周身的皮肤往里灌冷风。寒气一旦贴近皮肤,就会伤害皮肤里的阳气,皮肤阳气一受损,人就会怕冷,像是掉进冰窟窿里一样冻得直哆嗦,中医把这种症状叫做恶寒。恶寒,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怕冷、打寒颤。中医说,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啥是表证?表,就是皮肤,就是皮肤怕冷的症状,就是寒气从表而入造成的损害。所以,甲流有没有表证?当然有,凡是感冒怕冷,都是表证。甲流最开始就是一个表证,因为甲流一开始就是浑身怕冷。

这是古代智慧的体现,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找到了科学依据。即使不内服药物,中医外治法也可以大展身手:

治法一:干浴。干浴出自《诸病源候论》,现代研究发现干浴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功能,尤其适合儿童及老年体弱者。将两手搓热,用手掌对周身皮肤进行自我摩擦,重点是头面部、胸腹背、两腿。

治法二:中药食疗。可采用黄芪、防风、白术、山药、大枣、大米熬粥口服,每日一到两次,中医认为黄芪、山药、白术等可增强卫气,也就是增强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还可养胃益脾。

治法三:中药香薰。平日佩戴或生活环境中放置中药香囊,香囊中放置藿香、佩兰、苍术、羌活、石菖蒲等中药,可达到避秽气、扬正气之用。

治法四:中药敷贴。对于平时常感冒、体弱多病的孩子,还可以在三伏天、入冬前后去当地中医院进行中药贴敷,能起到预防效果。

治法五:耳穴压豆。主穴:感冒穴、肺、肾上腺、神门、内鼻穴。

随症配穴:发热加耳尖放血;咽痛声嘶者,配加咽喉穴;全身无力者,配加肾、皮质下穴;咳嗽者,配加气管穴;腹泻者,配加脾穴;胃纳不佳者,配加胰胆、胃穴。

操作:每穴按压 1分钟,每天3~5次,3~4天更换一次。

治法六:中药沐足。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用中药煮水泡脚,配合按摩足部穴位,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想想那些污蔑中医的人,想想那些反中医的人,如果我们没有了中医,医疗全部西化的话,受苦的将是我们大众。2月3日,中国台湾著名艺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西医与中医相比,差的太远了,太远了,西医完完全全就是小儿科的幼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