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妃子如厕时野猪闯入,侍卫见死不救,为何还受到了奖赏?

楚风文史 2025-02-19 05:12: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人这辈子做事不能太死板,这话谁都懂。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朝廷,就有个叫郅都的官员,愣是把"死板"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一次妃子上厕所,被野猪追杀,更离谱的是,郅都明明在场,却袖手旁观。

本以为要被治罪,结果不但没怪罪,反而得到奖赏。这事搁谁身上都想不通:侍卫失职,怎么还能奖赏呢?

公正执法的楷模

在西汉朝廷,郅都算是个另类。一般人入朝为官,不说大肆收礼吧,至少也得给亲朋好友留点门路。

可郅都倒好,一来就给自己定了死规矩——谁说情都不管用。

这种态度在当时的官场文化中显得格格不入,因为"官场文化"向来讲究"人情世故",讲究"灵活变通"。

但郅都偏偏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他认为法律和规矩就是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设事,不能看关系办事。

当地方官员纷纷上书向朝廷进言说郅都不近人情的时候,郅都依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他的堂兄托人带着重礼来求他办一件小事,郅都连看都不看,直接把人打发走了。

这事传出去后,很多人都说他不懂做人,连自家人的面子都不给。

但郅都却有自己的道理,他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若连自己的亲戚都开特例,那还谈什么公平正义?"

老家的亲戚托人递信求办事,他连看都不看。

妻子劝他好歹回个信,给个说法时,郅都撂下一句:"我连在父母身边尽孝都做不到,哪还顾得上别的?"就这么把老婆的话堵了回去。

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郅都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他深知"孝道"的重要性,但作为一个执法者,他又必须把公务放在首位。

在衙门里,每当有人来找他走后门,他就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冷漠"。

他不是简单地拒绝,而是采取更加决绝的方式——干脆把耳朵一堵,就这么坐着。

这种举动看似简单,却充分展现了他的态度:法律面前,不讲人情。来人说了半天,见他这副德行,只好灰溜溜地走人。久而久之,再没有人敢来找他走后门了。

忠心耿耿的"固执"护卫

升任中郎将后的郅都,把他那种一板一眼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他认为,作为皇帝的护卫,安全就是第一要务,其他一切都要往后靠。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看来或许有些过于僵化,但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却也不无道理。

在上林苑里,郅都的表现可以说是到了"较真"的极致。

皇帝想摘个果子,他就担心果子没洗干净会让皇帝生病;想过个小河,他就怕河水太深会有危险;就连和妃子们玩捉迷藏,他也觉得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举动虽然让汉景帝感到不自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郅都尽职尽责的体现。

有一次,汉景帝想去看新修的花园,郅都事先就把整个花园检查了三遍,连地上的石子都不放过。

皇帝笑着说:"朕又不是小孩子,用得着这么小心吗?"郅都却正色回答:"陛下贵为天子,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安危,不得不慎。"

这种处处为皇帝着想的态度,虽然有时显得过于啰嗦,但却真实地体现了他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野猪闯厕所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春日。当时正值百花盛开,汉景帝心情大好,便带着一众宫妃来到上林苑游玩。

这上林苑是皇家园林,平日里戒备森严,但偶尔也会有野兽偷溜进来。恰巧这天,最受宠的贾姬想去如厕,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意外。

一头体型硕大的野猪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正好堵在厕所门口。

这野猪獠牙外露,模样凶悍,吓得贾姬躲在厕所里直喊救命。她那凄厉的喊声引来了不少宫女太监,但都被野猪的凶相吓得不敢上前。

汉景帝见状又急又怒,他看了看身边威猛的郅都,又瞧瞧那头野猪,暗示郅都赶紧出手相救。

谁知郅都竟然站着一动不动,面无表情地说:"臣的职责是保护陛下的安全,救妃子不在臣的职权范围内。"这番话把汉景帝气得不轻,当即就要亲自上阵救人。

郅都见状更是着急,一把拽住皇帝的衣袖,说什么也不让他去冒险。

就在众人手足无措之际,那头野猪倒像是看够了热闹,摇晃着脑袋悠悠地走了。

这件看似惊险的闹剧传到太后耳朵里后,太后不但没有怪罪郅都,反而称赞他懂得分寸守规矩。

她认为郅都宁可得罪贵妃也要确保皇帝安全的做法十分可取,便吩咐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以示嘉奖。

雷厉风行的改革者

有了这一出,汉景帝对郅都更是另眼相看。

正好济南那边闹得厉害,一帮地主豪强以瞷氏为首,欺男霸女,无法无天。汉景帝寻思着,得派个狠角色去收拾他们。想来想去,郅都最合适。

郅都一到济南就放了个大招。他请这些地主们来衙门"吃饭",等人到齐了就把门一关,亮出真刀真枪。

把这些人干的坏事一条条列出来,吓得这帮平日里横行霸道的主儿直哆嗦。该坐牢的坐牢,该砍头的砍头,一点都不含糊。

在处理这些地主豪强的过程中,郅都不是简单地依据权势大小来定罪,而是实事求是,按照犯罪事实来量刑。

即便是有些地主与朝中大臣有关系,他也一视同仁,决不手软。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

他的办案方式也很有特点。每审一个案子,他都要亲自调查,详细记录。

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证据确凿,他就绝不姑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济南的治安状况在短期内就得到了明显改善。

酷吏的悲惨结局

当了中尉的郅都在长安城更是威风八面,但他依然保持着那种不畏权贵的性格。连见到权势滔天的丞相周亚夫他都不下跪,只是抱拳行礼。

有人说他不懂官场规矩,但郅都却反问:"哪条法律规定见了丞相要下跪?"这句话虽然噎住了不少人,却也为他树立了更多的敌人。

临江王刘荣的案子最终成了压垮郅都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刘荣因为修建宫殿侵犯到宗庙地界,被郅都提审。按照常理,皇族成员犯事,一般都会网开一面,至少也该给个回旋的余地。

但郅都却坚持按律办事,连给皇帝写信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虽然最后在太后的干预下,笔墨还是送到了刘荣手中,但刘荣写完信后就选择了自尽。

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太后。在她看来,郅都的做法不仅害死了皇族,更是挑战了皇权的威严。

即便汉景帝极力周旋,想保下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最终还是没能改变太后的决定。

郅都被发配到边远的雁门,并很快被太后派人赐死。这个结局虽然悲惨,却也许是郅都早就预料到的。

在他选择做一个铁面无私的执法者那一刻,或许就已经预见到了这样的结局。

《——【·结语·】——》

郅都这个人既不是贪官,也不是奸臣,单纯地只想做个称职的官员。可他把规矩看得太死,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最后落得个身死人亡的下场。

这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原则,但也要懂得变通。过于死板的性格,有时候反而会害了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汉书》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