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要我说,皇帝的心思可没这么简单。
隋朝大战过后,唐朝初年人口锐减,李世民犯了难:怎么才能让天下人增多?思来想去,他竟想出了一个妙招,结果宫女和光棍都高兴坏了!

要知道,宫里的女子一入深宫,基本就没了婚配的希望,而民间的光棍们也愁得睡不着觉。
可李世民这一手,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双方皆大欢喜!到底是什么办法,能让朝堂和百姓都拍手称赞?

从战乱中崛起的新王朝
大唐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隋朝末年的连年征战,让神州大地满目疮痍。
原本繁华的长安城,经历了数年的动荡,街道上少了往日的熙攘。人口锐减的问题,成了李世民心头的一块大石。
数据显示,隋朝全盛时期有890万户人口,到了唐朝建立时,竟只剩下200万户。这锐减的近700万户,让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都觉得不踏实。

李世民深知,人口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再丰厚的自然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国库的充盈,也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赋税收入。而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人口作为支撑。
李世民上任之初,就把人口问题视为头等大事,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增加人口数量。他明白,只有人丁兴旺,国力才能蒸蒸日上。

但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扭转人口颓势,谈何容易?战乱带来的创伤还未痊愈,百姓的生活依然艰难。
生存都成问题,又哪里有心思生养后代?再加上许多青壮年在战争中丧生,留下大量的孤儿寡母,人口结构严重失衡。
这些问题,都让李世民寝食难安。他知道,必须采取非常措施,才能尽快扭转局面,让大唐重现生机。

百姓婚恋真难搞
战争带来的不仅是人口锐减,更是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
年轻力壮的男子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留下的光棍们因为家境贫寒,娶不起媳妇。
农村里的适龄姑娘,不是被富贵人家纳为小妾,就是被选入宫中当宫女。

这种现象,让李世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在皇宫里转悠,看着成群的宫女来来往往,他突然灵光一闪。
在当时的社会,婚姻并非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法约束。
门当户对,是绝大多数人的婚恋准则。身份低微的光棍,即便有心结婚,也很难找到门当户对的对象。

这种种障碍,导致男女双方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婚配对象,导致结婚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危机。
李世民看到,宫中的宫女大多也到了婚配年龄,虽然身在深宫,但她们并非皇亲国戚,按理也应有婚配的权利。

只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无法像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一样,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寻找夫婿。
她们日日夜夜伺候在皇帝左右,青春就这样悄然流逝。李世民不忍心看到这些女子们就此错过良缘,决心为她们谋一个幸福的归宿。

宫女婚配计划
李世民可不是个只会空想的皇帝。他一拍龙椅,立马颁布政令:年龄较大的宫女可以出宫成婚。这个政策一出,立马在民间引起轰动。
宫女们个个喜笑颜开,毕竟谁不想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些苦等多年的单身汉更是欢天喜地,宫里出来的媳妇,那可不是一般的体面。
李世民这一招,真可谓是一石二鸟,既让宫女找到了归宿,又给光棍们解决了终身大事。

这项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婚姻阶层壁垒,为广大男女青年提供了一个跨越身份的婚恋平台。
宫中选出一批品德优良、身体健康的宫女,将她们的画像张贴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吸引众多单身男子前来相亲。
对于那些家境贫寒但品行端正的男子,朝廷还提供一定的嫁妆补助,帮助他们迎娶心仪的新娘。

对于那些入宫多年、日渐老去的宫女来说,出宫成婚无疑是一个解脱。
她们终于可以走出深宫,开始自己崭新的人生。即便是那些年纪尚轻的宫女,也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愿意留在宫中,可以继续侍奉君王;如果向往自由,也可以出宫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这种选择权,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人口倍增
李世民的这套组合拳打得可真准。他不光让宫女出宫成婚,还把官员的政绩考核跟当地的结婚率挂钩。
结婚的小两口还能领到朝廷补贴,这可比现代的婚育补贴来得早。短短几年,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贞观十三年,全国人口就突破了千万大关,家庭总数超过300万户。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又增加了将近60万户。

李世民的这番操作,让后来的皇帝都纷纷效仿。等到了唐玄宗时期,全国人口更是突破了5200万,创下了大唐王朝的最高记录。
李世民还在人口政策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他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开发,扩大粮食生产。
他推行均田制,确保每个百姓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百姓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他们生育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李世民还注重提高人口质量。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十分关注人口结构的健康发展。他注意矫正战乱导致的人口失衡,采取措施鼓励男女平等。
他废除了野蛮的女婴弃杀习俗,严惩那些重男轻女、欺凌妇孺的歹徒。

在继承法上,他也赋予了女性一定的权利,让她们能够获得应有的财产保障。这些举措,让妇女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也让人口结构渐趋平衡。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唐的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正是他一系列英明政策的结果。数百年后的史家们,依然对他的远见卓识交口称赞。

人才回归
李世民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明白,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既需要充足的劳动力,也离不开大批的专门人才。
隋末的动荡,不仅导致了大量百姓流亡他国,也让许多士人远走他乡。这些文人学士,本是社稷的栋梁之材。
他们的流失,无疑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因此,李世民一即位,就把招揽人才视为头等大事。

在对外方面,李世民广泛派出使者,远赴域外邻邦,寻访流落海外的中原人士。他许以高官厚禄,力邀他们回国效力。
对于那些难以说服的,他又以国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动了他们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同时,他还积极与突厥等游牧政权交涉,要求他们归还在隋末战乱中掠走的中原百姓。

凭借他的外交智慧和谈判技巧,李世民最终说服了这些政权,让数以十万计的流亡汉人重返故土。光是这一招,就为大唐收回了160多万人口。
在对内方面,李世民广开言路,虚怀若谷,积极任用各种人才,不拘一格。
他打破门阀制度,废除了以前的阶级歧视,让底层的平民百姓也有机会凭借自身的才干而飞黄腾达。

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高低,都能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
他还设立了专门的考试制度,为平民子弟提供了一条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在他的大力提拔下,一大批寒门学子脱颖而出,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国理政不能只盯着高大上的目标,柴米油盐、婚恋生育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儿,才是治国的根本。
李世民能把这些小事办好,难怪能开创出“贞观盛世”。就是不知道,当年那些从宫里出来的宫女,到底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这或许会成为历史上永远的谜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