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人中有多少能活到退休?研究:年过65,做好6件事或能长寿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4-25 09:52:4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甚至是自己,有多少人可以顺利活到退休?不是说工作到60岁,而是真正健康、有尊严地迈过65岁的门槛。

在中国,每年有数百万中年人,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被疾病、意外或慢性病缠上了。有研究指出,在一万人中,平均只有约6200人能活到65岁,这不禁让人心头一紧:活着不难,健康地活着才是本事。

这不是吓唬你,是实打实的数据。根据《柳叶刀》2023年关于中国人寿命和慢病负担的分析,慢性病、心脑血管问题、癌症和糖尿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提前“下岗”的四大杀手。

这些病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从三四十岁就已经悄悄埋下了种子。很多人年轻时不当回事,等到退休那年,才发现命根子出了问题。

我有一位老病号,姓李,55岁那年就被查出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三把“斧头”。他是那种典型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死拼活供孩子上学”的工薪族。

结果孩子刚大学毕业,他自己却倒在了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床上。那年他57岁,离退休只差3年。

你说,这样的人生,值吗?

真相: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健康

很多人以为,“长寿”就是活得久。其实不然。真正的长寿,是能活得久、活得好、活得有质量。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老年人中,超过65%的“长寿者”其实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而这些病症,很多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明确提出,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中,医疗只占10%,生活方式占了60%以上。

这也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重点:年过65,想要不被病痛缠身,做到以下6件事至关重要。

第一件:把血压控制在安全线以内

血压高,万事难。高血压是中国最常见的慢病之一,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统计,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30%。

但问题是,真正按时服药、规律复诊的人,不足40%。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没事”,等到脑出血、中风来了,才追悔莫及。

我曾收治过一位63岁的退休教师,平时血压飙到180都没在意,结果有一天突然晕倒在家中,送来时已经是脑出血中晚期,偏瘫、失语,从此生活不能自理。她反复问我:“医生,我怎么就这样了?”我只能沉默。

建议: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以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切忌擅自停药。

第二件:糖尿病不能“隐形”治疗

糖尿病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但一旦发作,后果极其严重。

根据《2024年中国糖尿病蓝皮书》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突破1.4亿,而其中超过50%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它带来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衰竭、心血管疾病,才更致命。

我有个老朋友,60多岁才知道自己“糖尿病十几年了”,平时不控制饮食,爱吃甜点,结果眼睛几乎失明,肾功能也变得岌岌可危。他说:“我以为糖尿病就是少吃糖,没想到整个身体都塌了。”

建议:每年体检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5.6-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第三件:心脑血管不能等出事再管

你知道吗?每年中国大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因此去世。

这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很多五十出头的人就被猝死打了个措手不及。尤其是“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简直是心梗和中风的温床。

2023年我接诊过一位52岁的出租车司机,凌晨突发心梗,送来时已经心跳停止。后来查出三支冠状动脉严重堵塞,医生说:“这不是突然,是慢慢积累的。”

建议: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做心电图和血脂检查。

第四件:动得多,病才少

久坐不动,是现代人最大的“隐形杀手”。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死亡风险会增加20%以上。

别以为只有运动员才需要锻炼,普通人每天只需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就能显著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

我认识一位老大爷,68岁,每天雷打不动地快走一小时,从不吃保健品、不打吊瓶,身体硬朗得很。他常说:“人不动,血不流,病就来。”

建议:不必追求高强度运动,快走、太极、骑车、游泳都可以。关键是——坚持。

第五件:管住嘴,养好胃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随着年龄增长,肠胃功能逐渐减弱,暴饮暴食、辛辣油腻、吃饭不规律,都是胃肠道疾病的诱因。

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HP),在中国的感染率超过50%,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建议:定期查胃镜,尤其是有胃痛、反酸、家族史的人,必要时根除HP。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吃腌制、烧烤、油炸食品。

第六件:睡得好,老得慢

很多人忽视了睡眠的重要性。睡不好,不仅仅是精神差,长期失眠还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一系列慢性病。

2024年《中华神经科杂志》一项研究指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提升了35%。

我曾遇到一位退休干部,每天只睡4小时,自我感觉良好,结果不到65岁,就出现记忆力衰退、轻度抑郁。家属说:“他以前是铁人,现在连钥匙放哪都记不住。”

建议: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前避免饮酒、咖啡、电子屏幕刺激。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

留住健康,不是运气,是选择

很多人总觉得“听天由命”,但事实是,健康从来不是运气,而是你每天的选择积累的结果。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有人70岁还能跳广场舞,有人50岁就走不动路?

为什么有人退休后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有人却天天跑医院?

这背后,没有天壤之别的体质,只有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差异。

从现在开始,不熬夜、吃好饭、少生气、动起来、查体检、听医嘱。

别等到躺在病床上,才开始后悔。真正的自由,是有健康的身体支撑你去做你想做的事。

中国人常说“百年之后”,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一百年怎么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联盟.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2): 1040-1045.[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报告[R]. 北京: 中国疾控中心, 2024.[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睡眠与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4): 289-29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50 阅读:12142
评论列表
  • 2025-04-25 17:46

    能活到买完保险就不错了。每天吃的添加剂各种各样的。

  • 2025-04-25 21:41

    一千人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