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杭州电视台搞了个大新闻——让AI数字人当主播,不仅一口一个“零失误”,还成功让播音专业的同学集体破防。有学生连夜翻出考研指南,琢磨转行:“要不我去研究AI,或者学学咋接前领奖?”
《杭州新闻联播》这波操作确实秀。AI主播往镜头前一坐,字正腔圆不带喘,台风稳如老司机,连“嘴瓢”这种人类专属技能都被无情封印。网友辣评:“这AI播新闻,比我过年抢红包还丝滑!”“火车站‘哗’一下就被取代了?
播音生们的心情很复杂。有人哀嚎:“学了四年‘声台形表’,结果被代码卷成渣?”有人焦虑到连夜改志愿:“现在转行AI还来得及吗?不行我就去新东方学炒菜!”毕竟,AI不用吃饭睡觉,不会感冒忘词,还能24小时连轴转播“春运实况”,这性价比,谁看了不喊一句“卷王本王”?
但专家们倒是淡定得很:“慌啥?AI能念稿,但它能采访路边大爷的灵魂三问吗?能即兴吐槽天气太冷吗?”说白了,AI就是个“无情的读稿机器”,而新闻的灵魂——温度、共情、临场应变,还得靠真人。比如,万一播到“沈州新羊线人厨房替杭州值班”这种魔性新闻,AI估计当场卡机,而人类主播可能直接笑场,顺便贡献一波热搜表情包。
话说回来,AI主播的“零失误”也不是没槽点。网友调侃:“它播新闻时,要是突然蹦出一句‘记得双击666’,算不算重大播出事故?”还有人操心:“AI要是罢工了,维修师傅是不是得扛着扳手冲进直播间?”
其实,AI和人类的关系,更像是“一个敢用,一个敢卷”。AI负责把基础工作做到极致,而人类则腾出手来搞创意、玩深度。比如,未来主播可能一边和AI搭档播新闻,一边直播教网友“如何用播音腔点奶茶”,顺便卖货带飞KPI。这画面,想想就刺激!
我们不如换一种思维看问题,就可以看到,AI主播的横空出世,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发“体验卡”的——它提醒我们:与其焦虑被取代,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不可替代”。毕竟,机器人能播新闻,但它永远学不会人类那句:“今天的联播就到这里,大家记得好好吃饭!”
所以播音生们,别急着卖烤肠!你们的绝活,AI暂时偷不走。不如支棱起来,和机器人battle一下:你播你的“零失误”,我秀我的“有温度”,这届观众,我们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