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望大卖吧,这样才能对得起小米集团的股东(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张银银&编辑|欣欣然
最近小米汽车的消息很多。
我觉得小米这个公司、雷军这个人和他的团队,太会搞传播和销售,真的佩服。
近期流传的小米汽车高配版本上险价格为36.14万元,再次引发了热议。
在2023年末举行的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多次将小米SU7与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这样的豪华跑车对标,此外他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定价可能有点贵,相当于两三百万豪车的性能。
雷军说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的定价不会是9.9万元、14.9万元……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上险价格流传后,小米方面娴熟地辟谣,并披露更多信息,但就是不说最终的价格。
反正消息一条接一条,预热够牛。好吧,今天杠杆游戏也跟着关注关注。
我就不客套了,杠杆观车直接先说观点,希望小米第一款车SU7起步价,不要超20万元。为什么?同时谈点关于小米的造车模式。
1、牛掰的价格预热
2023年末,小米汽车举行了技术发布会后,可没闲着,一直有消息,一直有探讨。车没出来卖,C位经常站。
2024一开年,雷军再次表示:“50万元以内,有对手吗?”而此回复也引发外界猜测SU7最终价格或在20-50万元之间。
“定价确实会有点贵。”
接着界面新闻日前报道,某大型保险公司向记者证实,小米汽车高配版本上险价格为36.14万元。该车型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最高车速265km/h。市场据此猜测,小米汽车最终售价可能在25万至37万之间。
难道真有点贵?
2024年1月30日午间,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网友微博并回应道:最近几天内部车辆开始上牌,这是为了测试跑通销交服的所有流程,买保险也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如上文图。
到底有没有价值?很有啊,全网关注,经过一系列的预热,大家也知道了可能不便宜,但是应该要不了36万元。
小米把自己、把友商、把消费者,一次次拖入话题圈,这水平得服。
接着1月31日,又有消息称,小米汽车首款车SU7将于2月中下旬正式进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阶段,启动批量生产。据悉,SOP后首月,即3月产量计划在2000辆左右,并且有望在2024年中完成产能爬坡,7月产量可达万辆以上。
这消息一条接一条,价格先试试水,关注这么成功;产能爬坡的节奏也告诉了潜在用户,再收一波关注。
但是,杠杆游戏觉得不管预热多么成功,花二三十万元买一辆车,对于多数人不是一件小事,对小米的粉丝更不是容易的事。
2、定价如果太高,销量问题无法回避
我很理解,小米集团花了几年,投入那么大,第一款车如果定价太便宜,那真是回本遥遥无期。小米很清楚,价格太低,溢利空间太窄,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无法上量,只会亏更多。
同时,小米手机当年以性价比起家,这获得了很多粉丝、用户,同时也导致其品牌形象和价格、利润一直上不去。
小米系列产品,包括中高端化也走了这么些年了,小米的用户及他们的收入也成长、增长了,小米汽车希望一出生就高端一点,有一定基础、可能,这些都是可以认同的。
但是我和朋友,始终觉得定价问题会是小米汽车很头疼的问题。SU7是一款轿车,而且从外观设计、定位看,是偏时尚的,也就是非商务、非官方、非沉稳大气型。
我就不去一一拿数据来说,目前市场上超过20万元的电动轿车卖得怎样。但是我想大家都很明白,如果定价25万元以上,一个月要销售超1万辆,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比亚迪、蔚来、阿维塔、极狐、小鹏、红旗、宝马、奔驰、奥迪……除了比亚迪,有谁旗下单价超20万元的电动轿车单一车型,月销连续平均上万辆过?
过去难,不代表未来不可以。这个说法当然对的。但是上述公司都不是吃素的,都在争夺20-30万元这个轿车区间的市场。
可以这么说,上述公司巴不得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SU7单价25万元以上,甚至30万元都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的。
毕竟掏20万元左右、出头,和掏25万元以上,甚至30万元左右,这还是完全不同的量级;同时,能消费得起25万元-30万元左右电动轿车的人,且精准到非商务、非官方、非沉稳大气型的消费者,中国这个市场本身有多少?
我相信,靠长达数月的蓄客,加上小米产品这么多年培育的粉丝,小米在产能爬坡后,可以实现1、2个月的单月单车交付过万辆,但是可持续我觉得是个问题。
然后,有些人会说,小米可能先推出一个贵的,让市场开开眼,证明小米造车的水平,然后推出一个相对便宜的车型,吸引其主要人群。
这个思路我想也是对的,完全有可能。但是我要说,造车新势力中哪个公司的第一款车不是要发生一些波折,然后才能逐步上量,造车就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摸索过程。甚至有些事情对公司、品牌造成过不小的影响。
我们如何保证小米SU7这款车就很顺利生产、交付,消费者开起来也不出一些问题?如果搞砸了,再出相对便宜的车型,要扭转也不容易。
我说这么多,不是唱衰小米SU7这款车,恰恰是希望小米集团能慎重定价。不要因为惧怕单价不够高担心利润、市场竞争激烈,就试图回避最激烈的市场竞争,定一个更高的价格区间。
恰恰,勇敢去面对20万元左右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赢得尊重、赢得市场,恰恰证明小米汽车有实力、有能力、有空间。
或许定价25-30万元左右,小米SU7也能成功;也或许,小米汽车故意放这么多烟雾弹,最后来个定价18.99万元,高兴死粉丝。
不管怎么样,祝福小米汽车,希望SU7大卖。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说,“目标客户是时代精英 十年后也好看”——时代精英值多少钱,是个有趣的问题,如今好多时代精英都遇到了麻烦。
3、小米汽车的问题不仅仅是定价
上文写了价格定高了,不好整;当然,低了也不好整,且不现实。
什么样的价格才是最合适的呢?杠杆游戏觉得就是20万元左右,小米SU7这款车的起步价最好不要超过20万元。
我们应该看到小米集团、雷军及团队有很多优势。以前我写过:
第一个优势,雷军雷布斯的决心和创业经验。
雷军当时说,
“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
10多年前从0开始做智能手机,并成功了,足以说明雷军是靠谱的人。
同时,到了50来岁这个年龄,各种经验足够丰富,雷军亲自带队做汽车,这个决心和创业经验,真不容低估。我个人觉得,这比很多因素还要关键。
按照小米方面当时的说法,75天内,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
第二个优势,小米真的有钱、有资本,同时不乱花钱。汽车是大投资、高门槛、高技术行业,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
小米当时说自己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做汽车没上规模之前,必然巨亏,“公司亏得起”很重要。
小米账面上千亿元现金,比造车新势力财大气粗得多。造车新势力的钱终究还不是自己的,要接受投资人的对赌。
前几年,蔚来等差一点就要活不下去了,还不就是因为没钱,当时资本市场也不认可。
小米则是一家比较成熟、营收稳健的企业。所以小米说自己投,不要投资。硬气吧。
非常有意思,2023年8月末,小米的中期报告披露,其继续向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了14亿元。此前2022年及2023年1季度,其分别已经投入了31亿元、11亿元。
真是烧钱的游戏,但是我们发现和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比起来,小米汽车似乎又很节俭,造车这么烧钱,但小米如此节制,这就是一个成熟、优秀的企业。
第三个优势,小米确实有技术基础。从做系统优化开始,到造出手机,雷军证明过自己,如今,本就有上万名研发人员,打通IT和智能汽车,小米有这个可能。
小米既懂硬件,又懂互联网,“完全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不造车”——有人是这么认为的。
第四个优势,小米的生态和乐视的生态不同,小米和苹果一样,整个生态链有关的用户基础摆在这里,是真的建立起了客户基础和生态。
这为小米汽车赢得市场和用户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五个优势,小米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杠杆游戏不是小米用户,但很多朋友是。我完全知道很多朋友为什么喜欢小米,因为性价比真高,就像小米说的硬件利润不超过5%。
汽车是什么,对于多数人来说,不是奢侈品,而是普通的代步、出行工具。小米的性价比追求,恰恰是普通汽车该有的理念。当然,到底定价如何,是否是普通价格的汽车,我们拭目以待。
第六个优势,小米后发,这几年,其他公司走过的弯路、教训,也都是小米汽车的财富,小米汽车起步晚,有时候也是后发优势。
小米的劣势我就不多说,杠杆游戏这部分更想说的是,小米汽车定价问题之外,更要紧的问题是投融资、创业模式问题。
小米这次创业造车,没有搞外部融资。几年前小米开始筹备造车时,小米说自己有现金储备1000亿元人民币。
有钱,当然可以不外部融资。但不要忘记,小米集团这些年对股东的回报本身似乎不多。那么有钱应该怎么做?
我想首先应该回馈股东,同时也可以继续扩大投资,为股东赚钱更多回报。
而最终一定要以股价或者分红的方式,回报股东。如果两方面都有那就更好,这2点,过去一些年,实话实说小米集团做得不够好。
雷军作为小米集团较大的股东,和实际控制公司的人不用外部融资,全部用小米集团的资金投资,意思基本就是带着原有大小股东一起投资一个新项目、新公司。
注意,投资有风险,且这个投资金额、过程太吓人了,具体的数字和其他公司的情况杠杆游戏就不举例。
且自有资金不寻求外部融资造车这个过程,其他股东基本说了不算,这个决策是否足够尊重小股东,以及对小股东好呢?
不知道,或许好,带着大家一起发更多财;也或许有风险,毕竟以前的都还没怎么分享到红利。
我们看中外不少知名企业家、公司,包括汽车行业,大部分新创业都新融资了。
小米汽车是否应该和小米集团隔离风险?小米集团的其他大小股东,是否愿意和雷布斯一起分担小米汽车的风险?我想这本身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我看来,这比小米汽车的定价更加值得关注。
2023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的营收1977亿元左右,下滑了7.60%。
同期,归母净利润约127.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982.27%,因为2022年前三季度亏了6.77亿元。
我们看2022全年,小米集团的营收为2800亿元,2021年为3283亿元,同比下滑了14.70%。
同期,归母净利润24.74亿元,同比下滑了87.21%。
上述波动,我们可以发现,生意的起伏还是挺大的。
未来小米集团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到底是相互支持,还是偶尔会双杀、加大企业压力?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我是支持小米汽车、支持小米集团做大做强的。既然小米汽车的创业模式已经是这样了,希望大卖吧,这样才能对得起小米集团的股东。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财务图表,均源自小米集团有关公告,特此说明并致谢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