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东北部的苏丹,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国土面积达188.2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三大国,它拥有一条滋养了无数生命的母亲河——尼罗河,千百年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哺育了两岸的苏丹人民,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然而,尼罗河的恩赐远未被充分利用,苏丹人民的生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明明拥有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却常年遭受干旱和洪涝的双重威胁,在这里,北部地区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是一片广袤的沙漠,而南部地区虽然雨量充沛,但每到雨季就会遭遇洪水肆虐,摧毁无数家园,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让苏丹的农业发展非常困难。
更难的就是贫穷,因为穷,苏丹长期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在21世纪初期,全国仍然有60%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电力的黑暗中,即便是在首都喀土穆,也经常出现大规模停电,许多家庭和企业不得不依赖昂贵且污染严重的柴油发电机,来维持基本的用电需求,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工业发展发展缓慢,经济增长就更别提了,面对这样的困境,苏丹人民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大型水利工程,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奔流不息的尼罗河,如果能在这条大河上修建一座大坝,不仅可以控制洪水,还能提供灌溉用水和电力,这将是多么美好的愿景啊。
然而,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绝非易事,尼罗河水深不大且水流缓慢,要想形成足够大的水库,就必须建造一座超长的大坝,其次,当地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风化严重的岩石和松软的沙质地基,给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再加上苏丹炎热干燥的气候,常年高温在40℃以上,施工环境异常艰苦,几乎没有本地人愿意来这里工作,苏丹政府决心在尼罗河上游兴建麦洛维大坝,并向全世界发出招标,这个项目一出,立刻就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的公司参与竞标,但当他们看到苏丹开出的条件时,却纷纷望而却步。
一方面苏丹想要快速、保质保量的修好,一方面还拿不出充足的资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专家评估后表示,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完成,而且成本高昂,许多国家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在项目陷入僵局之际中国挺身而出,凭借修建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丰富经验,中国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组成联合体,承诺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被认为“不可能”的工程,麦洛维大坝工程正式开工,中国工程师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斩断”尼罗河。
为此,他们调集了数十辆大型自卸卡车,短短几分钟内就成功截断了这条世界第一长河的水流,这一壮举让前来观看的苏丹民众都看傻了,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在接下来的五年半时间里,3000多名中国工程师和当地工人日夜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面对的是40℃以上的高温、频繁的沙尘暴,以及复杂的地质条件,为了适应当地的极端气候,中国团队甚至开发了特殊的混凝土配方,在处理坝体裂缝方面,中国团队展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他们巧妙地结合了五种不同的坝型。
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粘土心墙堆石坝、混凝土重力坝、土坝和闸坝,有效提升了大坝的抗震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不过困难并不止这些,物流和资源方面的挑战同样巨大,苏丹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大量建设材料需要空运,这无疑增加了工程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团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建设成本,为了保护尼罗河独特的生态系统,中国团队在大坝设计中为鱼类预留了迁徙通道,并实施了生态补偿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经过5年半的艰苦奋斗,,麦洛维大坝10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创造了世界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这座大坝总长9.285公里,一举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大坝,它的建成不仅实现了苏丹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大坝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千瓦,相当于苏丹此前全国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它每年可以发电40亿千瓦时,为数百万苏丹家庭点亮了明亮的灯光,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当然,在大坝建好后,中国在国际水利工程领域的声誉大大提高,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大坝,麦洛维大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上赢得了更多机会。
不仅如此,这个项目还为中国积累了宝贵的海外工程经验,在极端气候和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功建设大坝,大大提高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技术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麦洛维大坝项目也深化了中国与苏丹的经贸关系,据商务部数据显示,项目完成后的5年内,中苏双边贸易额增长了约40%,中国企业在苏丹的投资也显著增加,涉及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通过帮助苏丹实现发展梦想,中国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感和信任,中国和苏丹之间的友谊也在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麦洛维大坝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实力,也为中国在非洲乃至全球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非常符合我国的“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