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的开工率分化非常严重,克而瑞数据显示,23个重点一二线城市,从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年成交的含宅地块开工率为46%,
按理说这个数据并不低,将近一半的开工率,也就是说从2023年以来的一年半时间内,23个重点一二城市房企所拿的住宅土地有将近一半都已经开工建设,说明在重点城市房企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但具体的分城市级别来看,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况了,在23个重点一二线城市中,一线城市的开工率达到84.6%,非常高的开工数据,
这就说明一线城市的住宅地块只要卖出,房企几乎都在紧锣密鼓的开发建设,
但二线城市的开工率只有36.9%,这就相当于卖出10宗地块,开发建设的不到四宗,和一线城市相比,差异化非常明显,
这就说明,目前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土地成交一年半以后的开工情况都是非常低迷的,
并且我们也要注意到,现在很多二线城市拿地的主力军可是地方国资平台,也就是所谓的城投公司,但现在的结果是大规模的地块没有开工,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城投公司拿地就是左手倒右手,这绝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言论,
并且根据克而瑞的另一份统计数据来看,2021到2023年,城投公司拿地项目开工率仅为25.23%,非常低的开工率,要知道在这个时间段,总体开工率可是达到49%,远超城投公司开工率,
所以把以上数据整体结合就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房企资金对于整体楼市的态度。房企的目光和资金全部聚焦在一线城市,只要拿地几乎都在积极开工,
而到二线城市就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开工率在急速下降,这就说明楼市分化严重,或者是开发商面对资金压力非常保守,一边是收缩规模,不愿意去拿地,另一边是只在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下手,
并且这还仅仅是一二线城市的数据,就存在如此大的分化,再想想库存量更高的广大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因此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就不用过多的揣测,就从城市数量而言,大部分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还是一个目标,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过程。
--贰--
咱们再聊聊取消公摊的问题,因为我看人民日报也下场了,表示: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就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购房"所见即所得",既尊重了知情权让市场更透明,还挤掉销售"水分”,
咱们先不说人民日报的点评问题,咱们先来看看整个事件,先是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发文,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然后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紧接步伐,
而今年更早的时候,肇庆市、合肥市、湘潭市等都提出逐步“取消公摊”,再包括广州、杭州、长沙和厦门等城市,现在虽然没有取消公摊,但是也已经发文在大力度提高得房率,得房率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20%,
很明显公摊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会按照套内计价,至于取消公摊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涨?其实并不会,购房成本不会增加,
并且现在取消公摊,按套内面积计价的城市很多都是三四线城市,本身库存量就很高,销售难度较大,不要说涨房价了,借取消公摊的名义降房价销售的可能性更大,
更重要的是取消公摊和房价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和人民日报所点评的一样,要让市场更透明,这才是取消公摊最大的意义,
公摊过去一直是一笔糊涂账,过去的房地产市场是卖方市场,你还能忽悠,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买方市场,时代变了,限购,限售,限价包括预售制度,现在不都在松绑或者取消吗?
公摊制度调整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有什么所谓的深谋远虑,单纯就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
并且我看今天郑州也在发文,要求中心城区新编住宅项目容积率不超2.5,将住宅层高下限升至3米,
这就是买方市场,必须要提高品质吸引购房者改善,但话又说回来,这种改善力越大,对于现在持有大量二手房的业主而言,压力也越大,因为按照这种趋势来看,不管是从得房率还是从容积率,包括品质,现在的二手房都不占优势,
现在二手房的优势在于价格低,避免了烂尾风险,因此楼市即使企稳,对于很多二手房而言恐怕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