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后凯瑟琳系列(4)——站在王权之巅

楚风说国际 2024-10-18 08:51:06

黑太后凯瑟琳系列(4)——站在王权之巅

-----------------------------------------

PART04:站在王权之巅

按照惯例,摄政者通常是王后、太后或亲王,吉斯兄弟只是新王后的舅舅,外戚身份天然不具备摄政的合法性。亨利二世去世不久,吉斯兄弟以小国王已成年为由,要求太后交出摄政权,凯瑟琳在一片慌乱中,错过了掌握权力的最佳时机。

亨利二世往上几代都没有兄弟,追溯到祖宗八代,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波旁家族。波旁亲王安托万是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的丈夫,而胡安娜三世又是老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外甥女,夫妻俩都有王室血统。

安托万远在纳瓦拉,直到闻知亨利死讯才赶往宫廷,而这时候他发现,法国的一切都在吉斯家族掌控之下。安托万联合弟弟孔代想推翻吉斯家族,失败后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没有容身之所的安托万,只好借由护送长公主前往西班牙出嫁,逃离了法国宫廷。

随着安托万夺权失败,一场乾坤大挪移的政变,不动声色地结束了。自此,吉斯兄弟通过外甥女玛丽,成为法国的无冕之王,一手遮天、权倾朝野。

(波旁亲王安托万)

凯瑟琳平静地看着太阳起起落落,感受着无声的刀光剑影,好像一切与她无关。所有人都认为,凯瑟琳的表现和当王后时期没什么不同,她还是那样柔弱和沉默,直到一年后……

1560年12月,继位才一年的小国王弗朗索瓦病逝了,他和王后玛丽还没来得及生孩子。八卦野史说擅长用毒的凯瑟琳嫉恨儿媳玛丽,所以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说法太不靠谱,哪有因为讨厌儿媳故意杀死儿子的道理。实际上小弗朗索瓦身体一直很孱弱,还有传闻说他性无能,所以结婚两年的玛丽一直没怀上孩子。结合玛丽后来的经历,大致可以判断小丈夫体格不好外加经验不足。

接下来凯瑟琳的次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九世。丈夫去世,玛丽又没生下一儿半女,上有太后下有小叔,她这个王嫂地位太尴尬了。以前非常温和的婆婆突然变脸,对她冷眼相待,法国宫廷再也容不下她了。

1561年,在各种压力下,苏格兰女王玛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和英格兰表姑伊丽莎白一世斗智斗勇的故事。后来她被表姑逮住并囚禁了十八年,最终血溅断头台。

(苏格兰女王玛丽)

吉斯兄弟没料到,刚刚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撤走凳子,被迫下线了。

新国王查理九世年仅十岁,凯瑟琳顺理成章地继续当摄政太后。由于长期被丈夫冷落,凯瑟琳一心扑在儿子身上,潜意识想把儿子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小弗朗索瓦娶了老婆忘了娘,啥都听老婆玛丽的,凯瑟琳很不满意。小查理年幼,自然啥都听老娘的,凯瑟琳总算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吉斯家族也失去干政的理由,再也没法瞎BiBi了。

查理九世执政十四年,基本是个傀儡,母亲凯瑟琳垂帘听政,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她决定。也就是在这段执政期,凯瑟琳落下了“黑太后”的骂名。

(查理九世)

长期以来,法国人都信奉天主教。后来,隔壁邻居英格兰轰轰烈烈搞新教改革,一些法国人受到影响,也成了新教徒,称为“胡格诺派”。

亨利二世在位的时候,胡格诺派还没形成气候,跟天主教不是一个量级。到了他儿子小弗朗索瓦手里,法国的胡格诺派规模迅速扩大,渐渐跟传统的天主教徒产生了矛盾。

作为天主教的铁杆粉丝,手握重权的吉斯兄弟,开始残酷迫害新教徒。这激起了胡格诺派的极大愤怒,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两个教派的矛盾形同水火、一触即发。

凯瑟琳本身是天主教徒,她不喜欢新教。为了不扩大两派的矛盾,也为了不增加吉斯兄弟的势力,她务实地采取了模糊策略:温和谴责吉斯兄弟的迫害,但是对新教徒不提供任何支持。

胡格诺派找到波旁亲王安托万,他和弟弟孔代本来就认同新教,又非常讨厌吉斯兄弟,就成了胡格诺派的避风港和领导人。他们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跟吉斯兄弟干上了。

(第一代孔代亲王)

吉斯兄弟也不是吃素的,早就严阵以待,把胡格诺派打得落花流水,审时度势的凯瑟琳悄悄站队吉斯兄弟。当灰头土脸的孔代跑到法国宫廷找王太后,立马就被关进了监狱,在吉斯兄弟的压力下,孔代以侵犯王权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眼看孔代小命不保,波旁家族的势力即将被一网打尽,天无绝人之路,关键时刻,重病缠身的法王小弗朗索瓦救了他一命。

这个16岁的小屁孩看着就活不了几天了,他去世后轮到十岁的弟弟小查理继位。按照惯例,安托万有资格和凯瑟琳争夺摄政权。

吸取了上次被夺权的教训,痛定思痛的凯瑟琳下定决心,用释放孔代为条件,与安托万签订秘密协议,换取对方放弃小查理的摄政权。至此,凯瑟琳从太后变身为政治家,站在了王权的巅峰。

凯瑟琳在写给远嫁西班牙的女儿的信中说道:“我的主要目的是凡事尊重上帝和维护我的威权,而不是为了我自己,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这个王国,和你所有兄弟的利益。”

(凯瑟琳)

大权在握的凯瑟琳渐渐发现,管理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比她想象中复杂得多。天主教和胡格诺派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她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法管控两派的分歧。

因为矛盾太深,她牵头组建的棕教调解委员会,在未经她允许的情况下,自行解散了。法国的形势就像一个架在大火上燃烧的高压锅,随时都会爆炸。

1562年3月,吉斯公爵在瓦西一个谷仓里袭击了信奉胡格诺派的群众,造成七十多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事后,他被巴黎的天主教徒奉为英雄喝彩,却点燃了新教徒的复仇火焰。

两派打得天昏地暗,安托万亲王被一把火绳钩枪射死。三个月后,复仇者用同样的火绳钩枪,射死了吉斯公爵,两派大佬双双吃席。这次大屠杀,引发了法国长达三十年的棕教战争。

两个重量级政敌互相残杀,双双暴毙,凯瑟琳很高兴,她对威尼斯大使说:“如果吉斯先生更早去世的话,那么和平会更快实现。”

老大嘎了,基层组织还在,胡格诺派很快推出了新的领导人,这位新大佬是安托万的妻子、法国王室的表亲、新教铁杆粉丝、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

(胡安娜三世)

纳瓦拉夹在法国、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之间,凶悍的天主教双王穷追猛打,吃掉了半个纳瓦拉。罗马教皇连屁都不放一个,此后,胡安娜三世对天主教不再感冒。

安托万去世后,妻子胡安娜三世联合小叔子孔代建立了新教大本营。她掌握着胡格诺派的财政、军务和情报工作,利用外交手段与外国新教势力结盟,大力支持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棕教改革。

胡安娜三世出色的才华和高超的政治手腕,远远胜过丈夫安托万亲王,她成了胡格诺派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在她的领导下,法国胡格诺派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开始与天主教分庭抗礼。

虽然从心底里讨厌新教,但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凯瑟琳主动向胡格诺派伸出了橄榄枝。她提拔了胡格诺派高层科利尼将军,又提出把自己的女儿玛格丽特,嫁给胡安娜三世的儿子、纳瓦拉的亨利。

(纳瓦拉的亨利)

1572年,应王太后凯瑟琳的邀请,胡安娜三世来到巴黎商讨联姻事宜,两位敌对的女政治家,第一次坐到了谈判桌上。由于分歧太大,婚姻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两个女人经常闹得不欢而散。

最不愉快的时候,她们拍桌子怒目而视、破口大骂。胡安娜三世骂凯瑟琳是“毒蛇、冷血、吃小孩的女人”,凯瑟琳反击说她才是“世界上最无耻的女人”。

经过多轮协商,婚事总算定了下来。在准备婚礼时,胡安娜三世突然生病了,病情迅速恶化,短短几天就去世了。怒不可遏的胡格诺派怀疑凯瑟琳下毒谋害了她,刚刚定下的婚事面临毁约的风险。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胡安娜三世是中毒而亡,在凯瑟琳的坚持与和平的许诺下,玛格丽特与亨利的婚礼,定于1572年8月18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未来的新郎亨利和新娘玛格丽特,同为十九岁。

(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是亨利二世和凯瑟琳最小的女儿,小名玛戈,就是荧幕上赫赫有名的玛戈王后,父亲去世时她只有六岁。作为王室公主,政治联姻是无法逃避的义务,从幼年起,玛格丽特就被母亲凯瑟琳到处拉郎配。

1570年,17岁的玛格丽特坠入爱河,她的恋人不是别人,正是被火绳钩枪射死的老吉斯公爵的儿子、新吉斯公爵亨利。吉斯家族是法国王室的大仇人,这段见不得光的爱情,注定得不到祝福。

玛格丽特的秘密恋情曝光后,凯瑟琳勃然大怒,好不容易削弱了吉斯家族的势力,怎么可能再给他家一个驸马之位呢?她把女儿从床上揪起来暴打一顿,撕开了她的睡衣,还拽下了她的一把头发。

在王太后的命令下,吉斯家族的亨利另娶他人为妻,彻底断了双方的念想,玛格丽特被迫同意嫁给纳瓦拉的亨利。

(吉斯家族的亨利)

1572年8月18日,玛格丽特和纳瓦拉亨利的婚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规模空前宏大、阵容空前豪华,胡格诺派的高层悉数到场。凯瑟琳太后笑意盈盈,整个巴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谁也预料不到,在这场盛大婚礼的背后,可怕的杀机正在巴黎城中酝酿,几天之后,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将在这个浪漫之都上演。而这场阴谋的幕后黑手,正是法国王太后凯瑟琳。

未完待续-----------------------

0 阅读:7

楚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