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庙号,说起这个庙号,不少人都认为“圣祖”这一称呼有些夸张了。
【01 康熙帝“圣祖”之号】
许多人觉得,“圣”这个字呢,也就那样了。要知道,在汉人王朝的说法里,除了三皇五帝、老子、孔子,没人能配得上用这个字。而在华夏历史上那些不是汉人当主导的王朝中,对这个字的使用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就像曾经萧太后的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就先这么用了,康熙在七百多年后又用这个字,起码也算是有个先例能照着来。
然而这个“祖”字着实不太恰当。在《孔子家语・庙制》中提到:“古时候,祖是指有功劳的人,而宗是指有德行的人”。后来到了封建王朝时期,大体上被理解为开创基业的人称作祖,守护基业的人称作宗。
在康熙之前,努尔哈赤的庙号是“清太祖”,这没啥争议,毕竟清朝是他创建的。康熙的父亲是“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是他率领军队进入山海关,统一了天下。虽说实际上这主要是皇叔摄政王多尔衮的功劳,不过名义上入关时年仅六岁的皇帝是福临,所以给他一个“祖”的庙号,也还算合理。
在不少人眼中,清朝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皇太极,他降服了蒙古诸部,引领后金从部落转型为王朝,还确定了“清”这一国号并登基称帝,可他却只是谦逊地给自己定了个“太宗”的名号。
那康熙帝,凭啥能担得起“圣祖”这称号呢?要说打下天下,那是他父辈的功劳。要是讲开拓疆土,历史上善战且能开拓疆土的人可不少,像汉世宗武帝刘彻、汉中宗宣帝刘询、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还有明成祖朱棣等等。这些人都只是用了“宗”字,为啥康熙帝就敢用“祖”字呢?
【02 雍正帝怎么定下康熙帝“圣祖”的庙号?】
原先我觉得这是康熙帝自己的事儿,可后来一琢磨,这事儿真不能怪康熙帝,得怪他的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帝。
谈到雍正帝,争议不断,厌恶他的人觉着他是个暴君,而欣赏他的人则觉得要是没有他极力扭转局面,大清在康熙之后或许就经济垮掉了。有意思的是,在赞赏雍正帝的人群里,有一些人其实对整个清朝并不喜欢。
不过呢,甭管是喜欢还是厌恶,没法否定的是,雍正帝和爱新觉罗家族的其他皇帝,乃至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帝王都不一样,他的行事风格是,要不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把自己之前最强的对手老八老九给解决掉,还给他们起了“阿其那”“塞思黑”这种挺有黑色幽默意味的名号;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跟文人集团完全闹掰,一点退路都不留;面对骂自己的曾静,不仅没杀,还较上劲地展开一场辩论,最后写出了《大义觉迷录》这本奇特的书;在奏折批复里写下“我就是这样的汉子,朕真不知怎么疼爱你”,把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称作“亲切宝贝”;给老十三胤祥从古至今都没有过的超高规格的臣子待遇。
这么来看,他在为父亲康熙帝定庙号的时候,行事高调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好像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那接下来咱们瞧瞧雍正帝究竟是如何行事的。
大臣们把给康熙帝拟定庙号的建议书呈上去供预览后,《清世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皇上拿着针,刺破手指使其出血,把奏书里的‘圣’‘祖’二字圈出来,恭敬地高高捧着,交给大学士等人带出去。”
雍正帝这位新登基的天子,用这种近乎自虐的办法来彰显对父亲的孝顺,从古至今大概也就他会这么干了。而且在此之前,雍正帝或许就料到了“圣祖”这两个字会在后世引发争议,于是他就像后来写《大义觉迷录》时那样“执拗”,写了一篇文章,让这个庙号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
前边那个“圣”字,雍正帝没咋多做解释,因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用过,这是有前例的。可说到这个“祖”字,他可就开始滔滔不绝了。
文章中讲:“我皇考大行皇帝继承皇位,按旧制本应称宗,然而经书中说:祖是有功之人,宗是有德之人。我皇考具有伟大的谋略和非凡的功绩,超越古今,开拓疆土,达到极致,并且六十多年来亲手缔造太平盛世,恩德广布,各国都来朝贡,论继承大统算是守成之君,论功勋业绩实则是开创之主。朕认为应当尊崇祖号,才符合其伟大功绩。”
通常来讲,康熙帝按理来说应该只称“宗”,可他功劳太大了,在位六十多年,在历史上是最长的。虽说从继位的顺序来看,他算是守成之主,但实际上却开创了一番新局面。雍正帝觉得只有用“祖”这个称号,才能配得上康熙帝的伟大功绩。
写到这儿,雍正帝可能觉着不太合适,就又加了一段。意思是:像定庙号这种重要的事,绝对不能只依着我一个人的看法来,应该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各位王公大臣,六品及以上的文官,四品及以上的武将,一定得仔细研究讨论,要公平地商量,千万不能只顺着我,必须得客观地处理这事。
要是在唐、宋、明那些朝代,大臣们也许真能站出来表示反对,说出不一样的看法。可这是清朝啊,先不说官吏里大半都是满族人,从法理上讲,他们都只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根本没资格反对。剩下的那些大臣呢,想想雍正那杀伐决断的性子,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人会去碰这个钉子呢?
咱瞧瞧奏书上大臣们的看法:“臣等私下觉得,唯有‘圣’字,能够称颂大行皇帝的崇高品德;唯有‘祖’号,能够突显大行皇帝的伟大功绩。恭敬地拟定敬上尊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为:圣祖。”
就这样,“圣祖”这个庙号就这么确定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提到“圣祖”这个庙号,表面上像是吹捧,实际上却用力过猛,甚至很阴险缺德,有人怀疑这是汉人官员趁着老外没文化弄出来的。
我可不赞成这个说法。其一,清廷入关后对皇子的教育那是相当严格,不存在皇子文化程度低的情况。其二,从展示的这些史料来看,在确定“圣祖”这俩字的过程中,群臣基本上没什么说话的份儿,主要都是雍正帝自己在主导。
再考虑到雍正帝那种要么不行动,一旦行动就力求完美的行事作风。您说康熙帝要是在地下知道了,对于自己这个四儿子的这番心思,究竟是会感到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
什么阿猫阿狗也配质疑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