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湖南湘江新区雨敞坪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沿着县道X080行驶,雨敞坪镇西湖村的田间地头,新修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修缮一新的沟渠宛如游龙伸向远方。这里,3500亩高标准农田已顺利完成建设,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今年开年,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流转3000亩高标准农田,计划在此打造3个千亩示范片,涵盖双季稻、一稻一油(油菜)、一稻一蔬(蔬菜)等3种高效种植模式。
过去,雨敞坪镇的农田存在田块小、落差大、水利水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大量土地闲置。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10月份起,雨敞坪镇正式启动包括西湖村、嵇家山村在内的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达5000余亩。
高标准农田的“高”,不仅体现在建设标准上,更体现在其带来的效益上。通过重修机耕道、小田并大田、平整土地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原本零散、荒芜的土地被改造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现代化良田。西湖村党支部书记刘桔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单季稻为例,亩产能从500公斤提升到650公斤,还能节约人工投入,亩均节本增效500多元。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西湖村“80后”种粮大户周建国表示,他计划将原本流转的300亩土地继续扩大。春节期间,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效益,纷纷向他咨询土地流转事宜,表达了回乡参与高效农业的意愿。
刘桔明介绍,目前育秧工厂正在进行选址、搭建,设施农用地备案登记同步进行,预估将为全村带来50个至80个用工需求。今年开年,龙头企业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更将通过打造千亩示范片,带领村民走更加高效、绿色的农业之路。
据统计,去年湘江新区初步建设了1.29万亩高标准农田。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刘国平介绍,今年,新区规划设计了1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批复后将启动建设。同时还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管护办法,确保建成后有人管、有人护,发挥长久效益,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经济日报记者 谢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