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设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经济日报 2025-02-20 06:52:46

资本市场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效提振了海内外市场信心,初步建立起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是中央银行在拓展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功能方面的有益探索。

提升市场流动性

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中,首次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股票、股票ETF、债券等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票等高流动性资产用于抵押融资,打通了央行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渠道。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银行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发放相关贷款,再贷款“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目前,两项工具取得初步成效。《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时,两项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托底效果,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股市表现较为低迷,尤其是第三季度出现连续下跌,两项工具创设并发布后,A股市场迅速上涨,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平滑顺周期波动

《报告》认为,两项工具均内嵌逆周期调节属性,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估时,行业机构和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买入意愿较强,两项工具使用量会比较大;而到股价上涨、流动性恢复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回购增持的成本增加,行业机构换券融资的必要性也下降,工具使用量会自然减小。由此建立的内在稳定机制,有利于发挥校正资本市场超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支持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从政策设计和执行上看,人民银行创设的两项支持工具遵循了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是否使用、使用多少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意愿。

具体来看,其中“互换便利”采用费率招标,参与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自愿投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通过优惠利率的方式提供激励,银行自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坚持风险自担。

2024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可向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贷款,专项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海外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也较为常见。《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9年,美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金额不断攀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债务融资获取大量增量资金。我国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央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支持工具有助于加快市场培育、满足上市公司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央行是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台实施了两项工具。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角度入手,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关注整体和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因素,着力平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

资本市场是信心风向标,也是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与预期稳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温彬认为,两项工具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市场低迷期,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行业机构回购和增持股票,助力稳定股价,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这与宏观审慎管理目标是一致的。

继续优化相关政策

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繁荣,需要投资和融资功能协调发展。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投资者更多依赖于二级市场资本利得获取收益,容易助长市场大幅波动。业内人士认为,两项工具可以对资本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持和托底作用,但长期来看,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重点还在于发挥好市场自身力量,健全制度建设,平衡好投资和融资双重功能。

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能够向市场传递坚定看好公司和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号。2024年11月15日,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要发挥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和证券基金公司稳定市场重要作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作为股价平稳上涨的直接受益者,上市公司和证券基金公司等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专业能力,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向市场传递坚定看好公司和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号,维护股价稳定,推动股票市场平稳运行。

庞溟认为,市值管理的核心是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不仅有助于公司自身发展,也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和提升股价,推动市场从短期投机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证券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具有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能够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管理来分散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收益,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合理配置,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和波动性,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报告》提出,两项工具取得初步成效,下阶段将不断完善工具设计,更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经济稳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民银行创设资本市场支持工具,正是基于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引导市场资金合理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