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举措。当前科技金融落地情况如何?未来怎样更好地推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机构和业内人士。
资本市场助力“硬科技”
“2024年,中国证监会重点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表示。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机制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而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率。“因此,科技金融需建立一套适应高风险特性的投融资体系,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以分散和承担这些风险。构建科技金融的有效路径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发展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田利辉说。
随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力,一批处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先后登陆A股市场,其中一些在上市后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家数占比超过一半。
资本市场正逐步提升并购重组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并H”等标志性案例顺利落地。
周小舟表示,中国证监会逐步构建引导私募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市场生态。近年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在投项目超过10万个,在投本金超过4万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转常规并迈向高质量发展。科创债试点以来累计发行1.2万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审核注册、融资担保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
“未来需要健全差异化发展且各具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的渠道。同时,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田利辉说。
创新服务破解难题
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从实践来看,各类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评估难、风控难、处置难是困扰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主要难题。如何克服困难,在遵循商业规律、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是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课题。
在监管政策的指引下,各地金融机构纷纷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点问题,推进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在广西南宁,一些银行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缺少融资抵押物的痛点,与税务部门积极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为纳税信用良好的科创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广西深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蒙翠凤表示:“凭借良好的A级纳税信用,公司从桂林银行南宁隆安支行获得1000万元的贷款,稳定的资金为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提供了保障。”
在北京,北京农商银行明确提出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科技型企业生态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战略定位,分层制定了清晰的近中远期目标,围绕六大方面制定了70余类工作举措,为服务好首都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浙江,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新昌农商银行设立了专营科技支行,根据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推出产品研发贷、技术改造贷、订单融资贷、投贷联动业务等科技型企业专属“科技助力贷”系列产品。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长兴农商银行与当地科技局、大数据局共建科技型企业专属线上数驱信用贷款产品“科技指数贷”,信用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并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增加50%的保证额度。
金融业如何破解堵点、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专家认为,需要政府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为科技金融创新提供支撑。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是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引入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设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措施和担保体系。二是完善金融法律和监管制度。如合理确定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降低股权投资的资本占用;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支持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落实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呵护初创科技企业
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健康成长,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金融环境,给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2024年江苏金融监管局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聚焦科技金融短板弱项,从创新产品服务、强化政策协同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工作举措。截至2024年末,江苏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412亿元,全年新增578亿元,较年初增长20.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
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完善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先行先试,稳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科学应用评估规则和标准,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效率。
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内部评估试点,推进开展符合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贷款业务。南京银行推出知识产权在线价值评估模型并不断优化,实现实时、在线测算企业名下有效知识产权的评估价值,较传统外部评估方式流程更简化,操作更简便。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诸暨农商银行在73个网点设立知识产权质押代办专员,确保资料统一代收代送、质押登记专窗代办。
促进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需要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通过“投”“贷”结合,为科技型企业同时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项目。交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全力推进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亦庄国投设立的2只百亿元新质生产力发展平行基金成功发行。该行通过多级联动,助力交银资本在北京地区完成首单AIC股权投资项目。依托“交银创投贷”积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以“股、贷、债、租、托”一揽子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区内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大型银行通过内部投贷联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服务更多科技型企业,长期来看,将有效改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通过内部投贷联动,将更好地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和债权融资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董希淼说,“目前除了5家大型银行,绝大多数银行并未投资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下一步,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和支持经营管理规范、创新活力较强的股份制银行及其他中小银行设立投资子公司开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经济日报记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