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攀升至6.5%,外贸总额逆势增长3.8%,中小微企业贡献超半数经济活力。这个中亚内陆国不断推进结构性改革,在开放中重塑经济格局。
量质齐升 结构优化
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实现“速度与质量”双突破,三大核心成果彰显转型成效。
一是总量跃升,韧性凸显。GDP总量达1454万亿苏姆(约1150亿美元),增速创近5年新高,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实际增长4.4%。工业总产值增长6.8%,制造业占比超85%,本土化计划带动出口11.4亿美元,冶金、纺织、食品三大领域贡献率达62%。外贸总额逆势增至660亿美元,果蔬出口飙升31.2%,化工品出口增长29.1%,贸易逆差收窄13%。
二是结构优化,多元共进。服务业占比提升至47.4%,信息通信、旅游业成为新增长极,大幅解锁数字经济潜力。中小微企业数量达35.8万家,贡献54.3%的GDP、84%的零售额,塔什干市每千人企业密度达27.5家,创业活力领跑中亚。区域均衡发展提速,塔什干市经济增长10.4%,纳沃伊州依托矿业实现7.7%增速,苏尔汉河州农业产值占比近40%,形成“多极支撑”格局。
三是民生改善,收入提升。居民总收入增长18.5%,扣除通胀后实际增长8.1%,塔什干市人均收入达6060万苏姆(约4793美元)。个体经营收入占比超35%,在吉扎克州、布哈拉州,小微企业成增收“主力军”。转移支付占比26%,海外汇款回流增长12%,社会补贴覆盖率增加,贫困人口比例从17%下降至11%。
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
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乌兹别克斯坦持续8年的改革深耕。从税制优化到能源转型,从国企破冰到区域联动,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正在重塑经济肌理。
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乌兹别克斯坦税制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增值税率从20%降至12%,7000余种原材料免征关税,企业综合成本下降15%。绿色转型抢占先机,4年内签约35个可再生能源项目,总装机18.6吉瓦,获取沙特阿拉伯可再生能源领域巨头ACWA Power公司投资131亿美元建设9.6吉瓦风光项目,清洁能源占比升至18%。国企改革破冰前行,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商业银行抵押银行(IPOTEKA BANK)完成私有化,国有银行资产占比降至68%以下,计划2025年前后将75%国企推向市场。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并进。乌兹别克斯坦强化本土化战略,生产110.2万亿苏姆本土化产品,汽车制造吸引比亚迪、起亚设厂,IT园区出口额达3.44亿美元,高科技产品占比提升至12%。储备人力资本,“百万程序员”计划吸引超50万人参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女性参与率提升至37%,高等教育入学率增至28%。革新农业技术,滴灌技术推广2000公顷,棉花市场化改革释放产能,果蔬出口额突破15亿美元。
投资引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自2017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从各方面吸引了1880亿美元投资。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吸引外资超360亿美元,累计规模达87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能源、基建领域占比超70%。投资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0%以上,560个大中型项目投入使用,总价值达70万亿苏姆,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及扩大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丝路共建 成果丰硕
改革与开放的“双轮”不仅驱动内生增长,更撬动国际合作机遇。2024年,中乌务实合作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三大领域成果彰显命运共同体深度,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合作树标杆。中国能建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1吉瓦光伏项目首期400兆瓦并网,年发电24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项目属地化采购率65%,创造1600个岗位,强化了中乌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成为绿色丝路合作的典范。金风科技乌兹别克斯坦扎拉夫尚风电项目正式运行,装机容量521.7兆瓦,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投产风电项目,可以满足50万户乌兹别克斯坦家庭的电力需求,每年将减少1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农业合作破困局。新疆天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广高效节水系统,试点区用水效率提升40%,小麦单产增长25%,并培养千名技术骨干。针对乌兹别克斯坦咸海流域土壤盐碱化问题,中方团队研发多级沉沙装置和灌溉系统优化方案,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盐尘暴危害。
基建合作促联通。2024年6月,中吉乌铁路协议落地,12月27日,中吉乌铁路开工仪式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举行。该铁路建成后预计年货运量达1500万吨,缩短运输时间7天,将显著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物流枢纽地位,促进出口多元化。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中吉乌铁路以最短的路线连接中亚与中国,完全符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有助于团结沿线国家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乌方愿充分利用其现有的一切技术和人才资源,积极参与铁路各个阶段的建设。2024年2月,泰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锡尔河大型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开工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国与中亚货物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分析人士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2024年经济答卷,展现了后发经济体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突围的典型路径。其经验表明,开放合作与内生改革双向发力,是新兴市场抵御全球波动、培育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近日,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在政府经济会议上指出,2025年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吸引投资总额达430亿美元,将推动实施300多个重大项目,推出662种可与进口产品竞争的新产品,使年出口额翻一番至450亿美元。按时启动投资项目、扩大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务、拓宽出口市场是下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工作重心。从戈壁滩上的光伏矩阵,到横贯中亚的钢铁驼队,乌兹别克斯坦将继续以改革之笔,书写双重内陆国的“出海”新篇。 (经济日报驻塔什干记者 赖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