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也称“回纹”、“回环”,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文诗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特点是读起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自带一种由形式而自然生成的荡气回肠的美感。
回文诗的创作在晋代以后非常盛行,人们用这种创作手法进行造句、写诗、作词,很多诗人都创作过回文诗,苏轼尤其喜欢作回文诗!
苏轼的两首回文诗菩萨蛮·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闺房怨情的词作,整首词清新淡雅,生动活泼,味淡而情长。
菩萨蛮
【宋】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这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词作,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红梅,颇有意趣。
游戏?艺术?通过以上两首回文诗,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为了满足回文诗的形式要求,作者在文字运用上就必须用特定的字词,这样做无疑会导致更适合精准表达以及更能表达意境的词汇难以被使用。
以上的两首回文诗也未能逃出这个近乎必然的命运,虽然在形式上值得尝试,但在品质上却实在谈不上是什么好诗,读起来就并不流畅,表意上更是容易陷入重复或雷同,信息密度严重不足,至于好诗应有的意境那就更别想了,完全是一团糟。
那么,回文诗到底是游戏?还是艺术呢?
在我看来,游戏更注重规则,而艺术更注重表达。
回文诗之所以是回文诗,遵守规则是排在第一位的。为了创作出回文诗,用字用词的选择不在于是否有利于表达,而在于是否符合规则的需要。
主流的唐诗宋词中从来就没见过顶级的回文诗作品,为什么?回文诗基本上就不可能成为顶级的诗歌作品,它的形式就注定了不符合顶级诗歌的基本条件,表达不足,冗余太多。
所以,在我认为,回文诗终究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虽然很精巧,但却缺乏艺术的气息,偶尔为之尚可,若是沉迷其中,就容易陷入文字游戏的泥沼中,对真正的诗歌创作有弊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