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也是这一年,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成立后,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延安方面也派出了一批干部,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宋裕和,就是那段时期由延安派到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之一。那么,宋裕和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宋裕和出生于190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革命的浪潮席卷到宋裕和的家乡,此后宋裕和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与追求。1927年5月,宋裕和加入了我党。
宋裕和入党的这一年,大革命运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断迫害进步人士,宋裕和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持地下斗争,并带领一部分农民活跃在湘、粤、赣交界一带,以游击战的方式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
1928年年初,宋裕和被国民党部队包围,他虽然历经艰险突出重围,但却与组织失去联系。此后宋裕和穿过重重封锁,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壮大。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宋裕和又随军下山,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反“围剿”,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
1935年秋天,宋裕和到达陕北,担任了军委二局副局长,1936年,宋裕和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理论与军事斗争经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加强新四军的建设,宋裕和奉命南下,进入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处长等职务,是新四军的高级干部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皖南事变发生之前,新四军分批提前转移了一部分非战斗人员,这其中就包括宋裕和。1940年12月26日,宋裕和率领后勤系统的人员以及军法处执法连的人员组成了先遣队,向苏北方面转移。途中,他们还成功转移了一部分设备、医疗器材以及药品,为重建新四军军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也因为提前转移,宋裕和避开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宋裕和也参与了新四军的重建,并在新四军重建后担任了第一任供给部部长(此时军需处已经撤销)。那段时期,宋裕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竭力保障了新四军的后勤供给,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宋裕和继续留在华东一带,担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员、华东财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后勤与财务方面的工作,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宋裕和担任了食品工业部副部长(主持工作)、总后勤部副部长以及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务,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宋裕和也受到冲击,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
虽然身处逆境,但宋裕和意志坚定,一身正气,勇敢地与造反派作斗争,始终保持着一个老革命家的铮铮铁骨。1969年,宋裕和被疏散到江西抚州,1970年,宋裕和在抚州因病去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