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片面追求工农业高产值为主要特征的群众性运动,这场运动就是造成深远影响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各地的国民经济也都受到了影响,经济比例失衡。
青海省地处西北,本身底子就薄,经过“大跃进”之后,青海的国民经济受到的影响更大。为了解决青海省的问题,1961年春天,中央把一个名叫王昭的干部调到青海,让他主持青海省的日常工作。那么,王昭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王昭出生于1917年,河北平山县天井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时期,王昭主要在家乡一带读书,读书期间,他就开始追求真理,参加了各种爱国运动,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32年,王昭加入了我党,此后他在家乡秘密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昭担任了平山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他广泛宣传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从事根据地的建设,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扩大与发展了冀晋解放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昭继续留在晋察冀根据地,参与了解放华北地区的战斗,并在华北解放后支援了西北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王昭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马不停蹄地战斗,并为保家卫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3年,王昭被调到公安部,担任了公安部副部长,期间他还兼任了公安学院院长,为我国的公安战线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1961年,44岁的王昭临危受命,被调到青海省,担任了青海省委书记(第二书记)、青海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青海省委书记)等职务。
当时担任青海省委第一书记的杨植霖主要在西北局工作,所以青海的日常工作都由王昭主持。1962年,45岁的王昭还担任了青海省省长。那段时期,王昭积极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帮助过去很多受到冲击的干部恢复名誉,并帮助他们重新工作,深得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爱戴。
同时,王昭也一心想改变当地经济落后的局面,他多次深入农村,吃住都与农民在一起,亲自了解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为青海农村与牧区的建设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青海省国民经济的恢复。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之后,王昭也受到了冲击,并被造反派关押起来,随时准备接受批斗。被关押期间,王昭摔伤了胳膊,他的警卫员冒险砸开了房门,偷偷把王昭带了出来,开着吉普车把王昭带到甘肃张掖,又从张掖乘坐火车来到洛阳,王昭也化名住进了洛阳骨科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除了警卫员,没人知道王昭在哪里,哪怕王昭的家人都不知道。不过,1967年2月23日之后,王昭再次受到诬陷,他气愤不过,要出院与造反派理论。出院后,王昭返回北京的家中,不久后就被控制,并被交到青海的造反派手中。
在这之后,王昭被带回青海接受批斗,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不久后,50岁的王昭被关押到青海省公安厅的看守所,并持续受到审查。王昭本来就有多种疾病,又得不到及时治疗,1970年,被关押的王昭因病去世,年仅53岁。
王昭是个一心为民的干部,在青海期间,他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赖和拥戴,被赞为“人民的好省长”。在他去世后九年,也就是1979年,中央为他恢复了一切名誉,这位革命的功臣,也受到了应有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