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6岁担任吉林省委书记,71岁官至副国级,曾创下四项全国第一

悟空谈历史 2024-06-15 07:55:21

1955年,我军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这次授予的军衔也被称为“55式军衔”。“55式军衔”一共存在了十年时间,于1965年6月1日正式取消。在这之后,我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军衔,直到1988年才再次授予军衔。

1988年授衔时,我军一共诞生了十七位上将,在这十七位上将之中,有一人名叫赵南起,他曾担任吉林省委书记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官至副国级。那么,赵南起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赵南起出生于1927年,朝鲜族,吉林永吉人,出生于朝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赵南起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他来到吉林永吉,在永吉读了两年书之后,赵南起开始帮助家里做农活,不久后又到了镇上的商业联社,成为一名伙计。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之后,赵南起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参加了当地的革命组织,主要负责交通联络。那段时期,赵南起活跃在永吉一带,除了交通与联络之外,还做了很多支援前线的工作,比如积极发动群众捐献粮食,动员有志青年参军参战等,为解放东北地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进而支援了全国的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赵南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因为熟悉朝鲜语,他还担任了彭老总的朝鲜语翻译。1952年5月,赵南起又被调到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开始从事后勤工作,也是这段时期的工作经历,为他以后从事后勤工作,并走上重要岗位奠定了基础。

赵南起可以说经历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他不仅首批入朝参战,而且《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赵南起继续留在朝鲜,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1958年才返回国内。回国后,赵南起主要在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从事政治工作,担任了延边军分区政委等职务。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之后,赵南起也受到了冲击,但他一身正气,意志坚定,不仅坚决拒绝造反派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实之词,而且还力所能及地保护其他干部,使得很多干部免受迫害。

粉碎“四人帮”之后,赵南起迅速受到重用,担任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任职期间,赵南起努力消除“四人帮”的影响,积极为过去受迫害的干部恢复名誉,并帮助他们恢复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的干部,赵南起坚持“一碗水端平”,深受当地干部爱戴。

1983年,56岁的赵南起担任了吉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赵南起重视农村改革,支持“包产到户”,重视科技创新,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重奖,每人的奖励额度甚至达到一万元。

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也正是在赵南起的带领下,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很快:1983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较1982年增长了42%,创下粮食产量、商品粮供应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农业投入产出比增幅四项全国第一,堪称奇迹。

1985年,赵南起被调到总后工作,担任了总后副部长、部长等职务,继续为我军后勤工作的现代化与正规化而殚精竭虑的奉献,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8年,71岁的赵南起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他也继续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的专题调研和对策性研究上,并积极献言献策,做力所能及地工作。晚年的赵南起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18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

1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