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辽宁省工委撤出了沈阳,11月,辽宁省委分委员会在本溪成立,一个名叫白坚的干部担任了分委书记。1946年12月,辽宁省分委改为辽宁省委,白坚继续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他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投身东北根据地的建设当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白坚继续投身祖国的各项事业建设,并担任了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副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参与规划部署了西南地区机械工业的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白坚的儿子,他的名字叫白克明。与父亲一样,白克明长大后也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并担任了海南省委书记以及河北省委书记等职务。那么,白克明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白克明出生于1943年,陕西靖边人,新中国成立时,白克明刚好六岁,他也终于有了一个安定与和平的生活环境。早年时期,白克明主要以读书为主,他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属于班里的尖子生。
1962年,中学毕业后的白克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成为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1968年,白克明大学毕业,当时恰好是十年浩劫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白克明前往黑龙江省军区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劳动一段时间后,他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局科技处工作。
1970年,白克明被调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二系,成为一名教师。那段时期,白克明力所能及的稳定教学秩序,努力减小“四人帮”对教育战线的破坏。1973年,白克明被调回老家陕西,担任了陕西省国防工办科研部、二机局干部,投身家乡的建设。
1977年2月,白克明被借调到二机部工作,也因为表现优秀,一年后,白克明被留在北京,担任了教育部、国家教委办公厅副处长、处长等职务。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干部“四化”政策的推动下,年轻有为的白克明迅速受到重用,担任了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继续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1993年之后,白克明陆续担任了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继续投身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建设。同时,这段时期的工作经历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以后走上更重要的岗位奠定了基础。
2001年,58岁的白克明被调到海南省,担任了海南省委书记。2002年,白克明又被调到河北省,担任了河北省委书记。不管是在海南省还是在河北省,白克明都坚定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重视科技创新,不断为地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白克明也重视“两个文明”的建设,为地方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白克明非常关心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比如在河北省工作期间,他就致力于把河北省建设成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另外,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关系到民生方面的问题上,白克明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深受干部与群众爱戴。
2007年,白克明卸任河北省委书记,此后他又担任了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继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言献策,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