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今日说法》播出的由河北省沽源县法院审理的“离婚前的意外”节目,引发了社会关系,如:农村和城镇住宅是否适用同一规则继承;欲知其中缘由,还得从赫某龙在离婚前发生的意外说起。

今日法律重述:离婚前的意外
一、“离婚前的意外”概说2015年2月,经人介绍,赫某龙认识了在河北张家口某地做生意的刘某平:两人都是离异,各自带了一个男孩。也许是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赫某龙与刘某平很快就走到一块:两人领了结婚证,几乎耗尽所有积蓄买了一套房。
结婚两年后,赫某龙夫妇生育了一个男孩;养育三个孩子,让赫某龙夫妇很是吃力。在这期间,赫某龙做了一件让刘某平伤心的事情,将车辆登记在其徒弟名下;后来,刘某平通过诉讼把车子要了回来。
因为闹离婚,刘某平和贺某龙已经分居;刘某平居住在老家的县城里,而赫某龙住在养殖园区新建的一处房屋内。
2021年11月7日,这一天雪下得特别大。赫库夫妇挂念起在养殖场生病的儿子,于是就拨打了赫某龙的电话,然而始终无人接听;老两口给居住在县城的儿媳妇刘某平打电话,让她到养殖场去看看情况,刘某平却拒绝了。
赫库夫妇担心儿子会出事,无奈之下找到前儿媳李霞,让她设法与赫某龙联系。离婚后李霞虽然很少和赫家有来往,但因之前老两口对自己不错,她也不好驳老人的面子:
养殖场地处偏僻,距最近的村庄也得两公里,等李霞和几个朋友开着铲车到达养殖场已是傍晚时分;李霞推开门,赫某龙已没有生命体征,……
2021年12月22日,刘某平将赫库夫妇、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一起起诉至河北省张北县人民法院,提出自己和儿子要继承一半房屋,以及赫某龙的其他财产。经过法庭调解,当时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对于调解的结果,当时双方都比较认可。
几个月后,刘某平建立了新的家庭,但令人意外的是,刘某平很快又将赫库夫妇告上了法庭:
前一次起诉的时候,刘某平遗忘了农村的这套房产,基础原因:养殖园区内的院落由刘某平与死者生前共同建造。赫某龙在这处院子里去世之后,这里便一直由赫库夫妇居住,基础原因也为:建房时,刘某平不认可赫库夫妇在外打工的闺女出借的8万块钱。
在当年的庭审中,刘某平和前夫所生的孩子是否具有这套房子的继承权,成为法庭争议的一个焦点:
经过审理,法官们对死者赫某龙的遗产分割作出如下判定,规模占整体房屋的1/2分给刘某平;另外1/2的房屋由6个人进行分割。原告刘某平及两个孩子共享有房屋3/4的使用权;被告赫库夫妇和另一个孩子享有1/4使用权。
最终调解结果为,刘某平支付8万元后,赫库夫妇搬出农村的这套房。有人可能要问,刘某平与前夫所生的孩子是否具有这套房子的继承权?
二、抚养与继承应作实质判断法定继承一般基于身份而发生,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继子女是否可以继承不能一概而论,如:赫库夫妇认为刘某平与前夫所生的孩子不应享有继承权。
有人或许要问,赫库夫妇为何持有上述认识?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宅基地的取得也有身份关系,如: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离婚前的意外”中的院落面积200多平方米,与宅基地的申请可能存在实际联系。
因《民法典》宅基地有特别规定,如:根据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还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四款据此规定征地拆迁时,村民有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的选择权。“赫库”一户取得200平方米的宅基地的根据便是前述规定。
宅基地为特别物权之一,在民法理论上形成了不以“贡献”大小的家庭财产制度,即:凡是共同生活的近亲属或其他成员,无论其是否对家庭共有财产的形成作出过贡献,都应当视为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由于多数法官受判例法的影响,我国固有民间习惯已无法适用,如:赫某龙与刘某平农村与县城房屋适用相同的法定继承。

家庭财产制度
赫某龙与刘某平前夫所生的孩子形成了抚养关系,县城房产适用法定继承没有疑问;但法定继承农村房屋还需实质分析,不以贡献论,应当平分,如:重要分配宅基地建房时,家庭人口倘若不包括刘某平,或者前夫所生的孩子,孩子不应享有继承权。
有人可能要问,刘某平是否应当返还赫库闺女出借的8万块钱?此为证明标准的讨论话题,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还是充分确信。
三、借款和赠与的证明标准一般而言,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高度盖然性,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不同,如:《刑法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证明标准为“证据确实、充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民事诉讼要求很高的证明标准,多数民事权利难以得以维护和实现。
借款为普通的民事活动,借款的证明标准通常是高度盖然性,如: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具体落实到出借的8万块案,根据第九条第(二)项规定,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视为借款合同成立;赫库闺女用微信转给赫某龙8万,赫某龙收到该款后,借贷关系成立。
在诉讼过程中,赫某龙,或者刘某平也可以主张赠与,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对赠与的证明标准有特别规定,如:当事人对于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于口头遗嘱或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应“确信”该待证事实;多数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赠与的证明标准为充分确信地程度。

借款和赠与的证明标准
就“离婚前的意外”而言,《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既然规定了“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司法人员就不应将8万元债务作为另案处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虽然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但司法人员还需作实质判断,如:农村住宅与城镇住房不同。
主要参考法条
主要参考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