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犹记吉林老八景

昕瞳看历史 2023-03-23 19:02:16

一城一邑之胜境,经文人墨客萃宏取精,铸炼为“八景”“十景”,又以诗诵之以文润之,以显扬一城一邑的自然历史之芳华独秀,是画龙点睛之举,又是将一团锦绣罗列画屏的快意盛事。诸如“燕京八景”“西湖十景”一类,尽已脍炙人口,闻名天下。

吉林城山明水秀,江作太极,山呈四象,尽领一方形胜;更兼历史悠久,人文气象蓊蔚如霞,历来歌咏之诗赞美之文屡见册籍,至民国年间,又有文士孙介眉先生慷慨赋“吉林新八景”之诗,益使江城山水文华烂漫。一个时代的城市芳华,都因之投影诗中,绵绵相续,传于异地遐方……

孙介眉先生在“吉林新八景”诗前特意注明:“闻有旧景诗,惜不获见。癸酉(1933)寒假之余,就当地新陈名迹,撰称新景八处,并赘诗以说明之。”每一首诗前,亦略作小注。

其一:澄阁藏碑

壬戌(1922)岁,李静山创澄江阁于许山(北山)之阳,藏铁梅庵尚书万寿宫碑迹,镶于东璧。洵雅人雅事,拟此为八景之首。

澄江杰阁许山阳,水望松花水转肠。

最喜雅人多雅事,铁公碑迹壁东镶。

此“澄阁藏碑”景观,说来却有一段掌故。澄江阁在北山关帝庙内,为楼上楼下各三楹的二层砖筑楼阁,由当年吉林建筑界魁首李静山督建。楼阁高踞山巅,视野开阔,远望大江南来,澄静如练;一城人家,万山烟树,尽在眼底。南朝谢朓有诗“澄江静如练”,一重高阁即取此意名之。澄江阁建成不久,吉林乡贤宋小濂为之撰联:“南临大麓境无穷,万叠烟云供几席。”

山下临江门外,曾有万寿宫,创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是为地方守土大吏率属遥拜皇帝龙牌之所在。万寿宫中有碑记,碑文乃铁保所撰并书丹。铁保姓栋鄂氏,自号梅庵道人;父祖三代尽为武官,皆战功赫赫。铁保却“优于文学,词翰并美”,是一满族才子,二十岁即中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两江总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浙江巡抚、礼部尚书。其为政与词翰皆有美誉,乾隆曾奖谕 “有大臣之风”,辑成《熙朝雅颂集》,收入清朝开国以来二百年间八旗诗作一百三十余卷。嘉庆十八年(1813),京师有林清之变,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铁保素来 “慷慨论事”,这时“极言内监通贼有据,因穷治逆党,内监多衔恨,遍腾谤言……” 铁保遂因事贬谪吉林。

铁保撰《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文曰:“万寿宫者,地方大吏拜牌之所也。具制宫中设万寿龙牌一,每逢万寿(皇帝)圣节及元旦、冬至、夏至令节,守土大 吏率所属文武官于丹墀左右,行九叩头礼,所以联上下之情,展瞻依之义,典至 重也。”铁保乃著名书家,碑文记史纪事,碑铭自属至宝。壬戌(1922)之岁,李 静山创修澄江阁,特出奇想,将已湮没荒草丛中的“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镶嵌 于澄江阁厚重的砖墙内。阁为一景,碑亦为一景,碑镶高阁,而成一大风景。时人皆称誉此举。

之后,时光流转,岁月沧桑。曾几次有人起盗取之心,奈何碑铭深嵌墙中,遂得安然无恙。十年内乱中碑铭虽遭涂抹油漆,但毕竟得以完好保留。

“水望松花”,是自然大美;“雅人雅事”,乃一段历史的涵泳,二者连璧,诚是一幅堪可吟咏的美景。

其二:斗宫吊柱

北岭玄天斗姥宫,匠心妙结运神工。

架空吊柱无梁础,不割年年雨雨风。

旧时,吉林城北的玄天岭玄帝观乃闻名东北的道教丛林;其中斗母宫的“斗宫吊柱”是中国古代建筑罕有的一大奇观,诚为吉林一大奇景。孙介眉先生于诗前特别注明:“玄天岭斗姥宫特缺一梁,吊柱不倾。虽为力学作用,足证旧艺构造之妙。”

玄天岭玄帝观斗母宫中的斗宫吊柱,亦称“悬梁吊柱”

20世纪50年代之前,吉林有两大道教寺观:玄帝观和蟠桃宫,都在岭间桃林掩映之中。此“斗宫吊柱”,民间则俗说“悬梁吊柱”,宫内一根大梁,只有一端搭于山墙,另一端却空空高悬;又有一柱,彩绘云海之上的南天门及上界诸仙,柱上接于殿梁,下端亦空空高悬,吊离地面。柱与地面空间,置有神龛,供奉土地神像,日日香火不断。梁而高悬,是为“悬梁”;柱竟空吊,是为“吊柱”,匠心神工,见之者无不称奇,叹为世间奇观,令人惊异是否别有神力。道教中,“悬”即“玄”“吊”即“空”,其中隐喻的“玄而又玄”“空空即道”的道家妙理,可能就隐寓其中吧……耆老记忆,每年真武庙会时候,道士们都会施医舍药;那里也有许多高人,轻功武术功夫不凡,飞檐走壁不是瞎话……

孙介眉曾作“碧云宫记事”,叙写蟠桃宫中的碧云宫之胜:其地“北枕山坡,坡多矬松,随风作涛。西接望云山,横亘玄天岭。岭巅有砖制坎宫卦图,并炮台废址,尽入眼帘”。“绿杨荫里,花开满径,殿阁魏巍。”花径过处,香气袭人,蜂蝶惊飞。诚是“一幅天然画图”。这样的景色,非只是碧云宫独有,玄帝观与它同享:同在玄天岭中,同在桃林掩映里。因为“斗宫吊柱”奇观,玄帝观的名气比之蟠桃宫更为响亮,游者也更众。

可惜的是,今天,此景已不复存在。十年内乱中玄帝观被毁。

其三:大东龙潭

龙潭山,向为吉林之名山,将其列为吉林八景之一,诚得其实。诗前,孙介眉简洁注释:“城之江左龙潭山,有乾隆所书殿额‘福佑大东’,光绪所书牌坊‘挹娄泽洽’。”

苔藓斑斑幽境通,绿荫茂密蔽穹空,

挹娄泽洽龙潭雨,福额御书佑大东。

大东龙潭景观,从前潭水丰沛,树影倒映潭中

龙潭山高耸城东松花江畔。山中有潭,俗称龙潭;潭中有大锁链,俗传乃锁龙之具。山间又有神树,是高宗乾隆所封。诗人沈兆禔曾赋诗歌咏:“干直枝齐九丈高,诏封神木主恩叨。春秋日共龙潭祭,岁旱都能作雨膏。”诗后在附注中又说:山之“北有龙潭,周五十余步,水色深碧,雨不溢,旱不减。周围山高林密,遮幕水面,望之寂然。以绳系石投之,数十丈未得其底……又东南林内,有桦木一株,高九丈余,围二尺,上下标直,枝叶剪齐。乾隆十九年(1754)高宗东巡封为神树,春秋二仲月与龙潭同日祭之。凡大吏祈雨晴,皆在是”。

《吉林乡土志》记述:“据传,潭上所布浮萍,遇祭斯开,祭罢,依然封闭。”魏声龢之《吉林旧闻录》又记载:“数年前(清末),其老树(神树)忽萎,有小树旁生,初亦欣欣向荣,今改民国,典已废,其小树亦萎,奇哉!”民间旧传里又说,每有求雨祈请,总是立见灵应,求雨得雨,求晴得晴。乾隆东巡,特为龙凤寺御书殿额 “福佑大东”,乃是福佑黎民,福佑江山,福佑发祥之地的吉祥祝愿。光绪年间,应吉林将军长顺之请,德宗光绪又为之御书牌坊“挹娄泽洽”,亦是祈愿祖恩绵绵,江山永固之意。

今日的龙潭依然潭水清澈,只是景观名字已改为“龙潭印月”

“雨余山欲滴,万木气氤氲。胜代留恩泽,游人拓见闻……”龙潭、神树,乾隆、光绪二帝御赐匾额,则愈益使得龙潭山气象丰沛,别有天姿。这一“大东龙潭”之景,可称壮哉!

其四:小白鹿苑

佳木葱茏灵秀钟,白山望祭帝清封。

坡东辟有鹿儿苑,云壑春深正养茸。

吉林城西的小白山,山形敦敦如虎,与龙潭山隔松花江遥遥相对,形成“左青龙”“右白虎”互望之势。雍正十一年(1733),谕批在此兴建望祭殿后,这里就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望祭长白山大典的隆礼之处。山巅的望祭殿有正殿五楹、祭器楼二楹,牌楼两座。山间有用作牲礼的鹿苑。

乾隆有诗 ,专以叙写长白山作为大清发祥祖脉神山的缘起:“天造皇清,发祥大东。山曰长白,江曰混同。峻极襟带,福萃灵钟。山顶有潭,闼门名扬。三天女者,降而浴躬,神鹊含果,吞以娠中。锡之姓名,母遂灵空。有取水人,见讶异澂。交手舁归,推为主国。三姓定乱,鄂多城崇,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元鸟商室,帝武周家。圣必有启,异揆同风。”最初,吉林将军常德奏请在小白山兴建望祭殿,一定也是多方踏勘,反复甄选,才择定这一佳山吉地。

此山也确称奇异:山不险而峻,不高而秀。端端正正,无妖冶之气;团团如盖,呈祥瑞之姿。北与东均有山拱卫。山巅平坦,仿佛天地预设的殿址平台。登上山巅远眺,松花江天河一线,隐隐如白练横悬,苍山莽莽,脉脉相连。而天河之源,正在长白神山之巅。望之在眼,置之在心,祝之以诚,山灵亦必会感知。铃兰花花色紫蓝,叶可燃香。清廷将铃兰作为兆示吉祥的“国花”。小白山即是铃兰满山,花光照眼,香风习习。在山间,不时可闻鹿鸣呦呦。据《永吉县志》记载,鹿苑中,每年的存养都在几十头。但孙介眉先生为之赋诗时,鹿已经不多了。作者因此在诗前注文:“小白山,清望祭之所,佳木青葱,苑中尚有鹿十余匹。”

与“大东龙潭”相对,“小白鹿苑”自然亦成一道风景。望祭殿毁于1967年10 月。现在,这道风景也就成为历史记忆。

其五:夜桥毂声

黑漫长堤村树遮,参差灯火路弯斜。

轨桥推毂声遥至,知是吉敦夜到车。

这是一座铁路桥,桥在东团山下,俗称龙潭山铁桥,“夜桥毂声”即源于此桥

“夜桥毂声”之景,是谓东团山处松花江上,有吉(林)敦(化)铁路跨江大桥通过,每当夜静之时,万籁无声,天地沉寂,火车驶过,轮毂碾过钢轨,韵律铿锵,节奏鲜明,远远听来颇觉悦耳。作者因之于诗前注写:“横江铁桥为吉敦路要险。每值夜车到时,响振林谷,斯亦一胜。”今天,则恐怕难成风景了。想来应是当时看着火车新奇,听着轮毂之声也觉新鲜悦耳吧。

其六:晓城江气

画料诗材觅几回,郭门东处小东莱。

晓来江气连城白,泊岸从船露半桅。

这一幅风景可称吉林之绝美画图。夏秋时节,东莱门(临江的小东门)外,雾霭弥漫,连城皆白。城缥缈,树缥缈,人亦缥缈;泊于岸边的船只也都隐隐显露半桅,叫人疑似来到天上宫阙。孙介眉先生因此赞叹,这一幅美景,唐人的诗句“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那青”,正“可为此地写真”。

今天,孙介眉先生称赏的这一美景依然是吉林变幻常新的美画图。虽然背景已变,不见了船桅,却因两岸松花江一带长堤的建设,使自然的布景更加宏阔,有楼台亭榭,有临江栈道,旧稿翻作了新画图,愈加多彩多姿……

其七:雀峰插云

雀峰高跨众山巅,腰插云间首及天。

借作农樵晴雨计,雨前先见雾绵绵。

在此景诗语之前,孙介眉先生亦注文说明:“雀峰矗江南,视群山青蔚接天,俗称朱雀砬子。山半多云,预卜晴雨。”“雀峰”“朱雀砬子”即为吉林城南的朱雀山,是吉林城四神山之一。朱雀山耸峙江干,山势凌云,作凌空翔舞之态。山间奇峰、美石、古木、瑶草……罗列如同仙境;更有神猪巨石,重逾千吨,耳目口鼻,以至身姿,无不一一毕肖,又有十数小猪,紧随其后,忙忙作爬山之状,可称是世界奇观。每当山巅云雾缠绕,便是雨脚要来之预报。樵夫农人常是遥看山巅有无云雾来作阴晴预告,皆极是准确。一山之雄秀,一山之神奇,遂成一大胜景,歌咏之诗不绝……

其八:猴石返照

怪石巉如猿狖居,游踪到此便停车。

荆崖烟锁山光紫,返照渺明映落墟。

猴石山巅有“猴石”,山在去往乌拉古镇古驿路(今吉林市龙潭区大屯乡)的松花江边。山下曾有清代“威勇侯”额勒登保的墓园,与之毗连的长蛇山有原始人遗址,断层中的西团山文化斑斑可见。远望猴石山,辄见一山如龙,凌空飞至江干。一峰高举,常隐云中。山巅有大小二石,像极了猿猴。看那老猴,翘首西望,好似要摘星揽月,又仿佛欢喜无限在迎取九天仙桃;小猴则急切切跳脚欲接。当初,吉林将军衙门就是取其风水所涵“辈辈封侯”之意,选此做了额勒登保的墓园。

耆老旧传,从前时光,远眺那石猴,真真可称形神毕肖,许多路人蓦然见了,就以为是两只猴子蹦跳山岩。至为神奇的是猴双目两只黑眼瞳烁烁有神,仿佛在望远,又似乎在不经意地看着你。原来,那是两片历经天劫地磨的黑曜石,不知怎地,端端正正,嵌在那里,鬼使神差做了老猴的眼目,日影下,瞳孔里隐隐然蔼蔼有光。人皆称其“神目”。

“猴石”一向被视为吉林的一大自然景观。最为令人流连的是,每当夕阳返照之际,寥廓江天里,石猴竟烁烁有光;霞彩明灭,映带山岚水色,仿若海市蜃楼……孙介眉先生因之注文记述:“江北有峰屹立,怪石高耸,距如沐猴。当夕阳西下,山烟沙水,返照艳明。”

孙介眉赋写“吉林新八景”诗,并为每一景观命名,应该是经过了认真萃取的。

他在诗前着意注明:“闻有旧景诗,惜不获见。癸酉(1933)寒假之余,就当地新陈名迹,撰称新景八处,并赘诗以说明之。”这表明,在他赋写“吉林新八景”诗之前,曾有“旧(八)景诗”,当然也有“旧(八)景”,遗憾的是“惜不获见”,于是在反复斟酌之后,遴选了“吉林新八景”,并一一为之赋诗并命名。

这当然缘于对吉林乡邦文化的深切热爱。今天,吟咏这些书写于20世纪30 年代的“吉林新八景”诗,仍然备觉亲切。

搜讨遗老口传,查找地方旧籍,可知在孙介眉赋写“吉林新八景”诗之前,吉林确有“老八景”(旧八景)。因为众口纷传,自然也其说不一。如其中一个版本的“老八景”分别是:

大江弯弓。是说松花江浩荡南来,在温德河口地方忽地转折向东,于东团山前又曲折北流,遂于吉林城前作一弓背形状。这也就是俗说的太极之象。此景观至今被人称之不绝,是神功造化的天地妙手所成。

德碑夕照。玄天岭上,曾有吉林商民为将军德英镌刻的功德碑,《东北名胜古迹逸闻》记载,“每至斜阳返照,碑碣光芒夺目,令人不解其意……”于是得称吉林一处景观。

药庙晚钟。北山古刹众多,有关帝庙、药王庙……民俗文化学者傅宝仁先生考证,此“药庙晚钟”却有张冠李戴之嫌,因为药王庙并无钟鼓楼,山中有此二楼的是关帝庙和玉皇阁。这样,“药庙晚钟”就是个误会了……

龙潭印月。龙潭山中龙潭,潭水悠悠,旱而不涸,涝而不盈,自成一处风景。每至月盈之时,空山鸟寂,月影印于潭心,望之令人有天人之思……

团山双峙。吉林城外,东有东团山,西有西团山,两山皆团团 ,峙立东西,堪称一处风景。

此外,又有“白山鹿囿”“玄观吊柱”“猴石凌云”景观,与孙介眉先生之“小白鹿苑”“斗宫吊柱”“猴石返照”相同,因此不作赘述。

另一版本的吉林八景则分别是:

松江渔火。旧时的松花江中,是鳞族的乐园,渔夫操舟弄网,每一次下江皆有收获。最是夜静时分,渔船静泊江心,点点渔火,在星光下明灭闪烁,别是一番风景。

桃园晓日。玄天岭与望云山间,有十里之广。每当仲春时节,桃花盛放,花香袭人,花海如云,姹紫嫣红一片,宛若天外飘落的霞锦,此处因此也被称之桃园山。最美的是拂晓时分,映带着东方的红霞,山间云岚缥缈,霭气氤氲,托举得一片花海犹如天上仙境,自然也是游览胜地。游走花海之间,花光顾盼,人影流连,两相依依,饶是江山信美。

北山双塔。吉林北山古迹甚多,玉皇阁北,有开山和尚宽真塔墓。草树清幽,唯闻梵钟暮鼓;塔影庄严,暗送岁月流年。徘徊其间,不免生禅心寂想,是一处别样的景观。

坎卦孤悬。玄天岭顶,有坎卦图石,因避火而设。吉林多发火灾,遂有此举。大石图画坎卦图形,兀立山巅,亦可称一道风景。

灵岩晚钟。吉林城西郊,有灵岩寺,每当夕阳西下时分,一片寂然里,梵钟悠远,令人起邈远幽思……

天坛孤松。城市东莱门外,曾有天坛,又有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天坛边,一株孤松,枝干遒劲,苍苍如龙,自成风景。

它如“龙潭胜迹”“鹿苑遗踪”,则与“大东龙潭”“白山鹿囿”颇近。

不同版本的吉林八景,显示了吉林的自然风物与历史人文之美,也展现了吉林之美的斑斓多彩,何可以“八景”来囊括?孙介眉先生在赋写“吉林新八景”诗前,这些吉林人所称的“旧八景”已存在多长时间,今天已无确考。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曾流传众口,并且名播四方。从孙介眉先生的诗前小序“闻有旧景诗” 之语也可知,这些旧八景,都曾有人为之赋诗,但在孙介眉写“吉林新八景”诗的 1933年,竟然“惜不获见”。今日所见的一些地方史料,也都未见记载。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旧八景诗”失传了?这些“旧八景诗”又是谁人赋写?是因赋诗者文名不彰,还是诗语不佳,才致其不传?这也是吉林文史研究中一个小小的谜题吧。

这些“旧八景”,在孙介眉赋写“吉林新八景”诗的时候,有一些其实已经消失了,如,“天坛孤松”,清亡后,天坛即已颓圮;“德碑夕照”,那时已经残毁……正是在此背景下,孙介眉先生重新甄选八景,为之命名,并为之赋诗,这份文化情怀,萦系其中,并在时光里不断涌动,值得长久记忆。

今天,孙介眉先生苦心遴选的“吉林新八景”,如“斗宫吊柱”“小白鹿苑”“猴石返照”,也已在时代的变易中消失。但在其诗作里,却留下了那个时代的风华影像;他入录于《长白丛书》的《桃花流水捕鱼人诗文》集,则使他的名字进入了吉林的文化库藏。

在吉林民国以来的文坛上,孙介眉的人生经历颇富传奇。他名毓椿,号先野。“先野”之号,竟有一段故事:“清末民初,读幸德秋水(日本)《广长舌》、谭嗣同之《仁学》,慨世界之前进,伤故国之落后,自愧此身乃先进时代之野人,并借《论语》之辞,抒孤愤之志,自谓先进野人,名之于所抚古琴以自惕。此后即因以为号,简称先野。”

孙介眉幼时,家境清寒,十六岁时即迫于衣食而辍学下乡,学徒于闵家屯一处小店;稍长又辗转至阿什河汇泉号,为之执掌文书。当时,汇泉号中有老客常驻上海,兼营古今图书,有幸遂得从学。光绪末年,双亲弃养,两姐亦相继离世,几年间频遭变故,生计日艰,于是弃商归里,转以卖字糊口。那时,正值吉林女子师范学堂初创,即于文案处任录事。后得校长王少石激赏,得展才华,任为学校事务主任。20世纪30年代,为吉林省立女中教务主任。还曾与韩予衡创建吉林女工厂,为女子教育工作凡30年。

孙介眉一生,才华横溢,于诗文、绘画、古文字,以至民间工艺美术等皆精。在汇泉号时曾制转灯,“机轮巧施,人物出入,呼应顾盼,肢体皆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研究文字之学,“据《说文》以正字,辨俗语以救失”。为吉林《民报》作漫画,又好古器,精鉴别。1956年病逝于长春,年七十三岁。

现在,从其遗留的《桃花流水捕鱼人诗文》集里,仍可窥见他的人生风貌。民国七年(1918)夏,女子师范附小去小白山旅游,“闪闪校旗通市过,和腔高唱旅行歌”,不意过温德河时,因为板桥窄小,又忽来大风,竟有十几个同学跌入水中。“风紧身摇跌落水,淋漓遍体透春纱”。孙介眉跳入河中,“手援水中人三四”。之前的宣统三年(1911),吉林大雨,松花江水暴涨,眼见田庐被淹,孙介眉不由怒而骂雨娘子,《桃花流水捕鱼人诗文》集里,有一首《骂雨》诗,叙写了当时的情景:“淫雨霏霏,江水泛阔,延漫田禾。民食堪忧,不禁骂雨娘子大施泼醋淫威。(友人)王子璞山嘲我一诗。诗曰:自古唯一先生你,忧心闷闷怒天雨。情不自禁破口骂,雨不知时复何喜。”

此一种情怀,今人如何说得?

孙介眉的长子孙晓野继承父学,亦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儒者。在中国文坛上,其引领帮助作家梅娘的故事,已是现代文学史的又一佳话。梅娘本名孙嘉瑞。其父孙志远在外经商时,与一女子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孩,即是嘉瑞。嘉瑞童年时回到家中,母亲竟被正室夫人驱逐。嘉瑞怀念母亲,以后即取笔名“梅娘”(谐音 “没娘”)。1930 年春,十四岁的梅娘入吉林省立女中初中读书。入学时以一篇《话振兴女权之好处》展露文学才华和争取女性解放的精神。以后又插班进入吉林省立女子师范高中部,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文学领路人——语文教师孙晓野。他给了梅娘很多帮助,将梅娘平时的作文整理成册,取名《小姐集》,交由益智书店出版,使梅娘成功步入文坛。

父子二人,情怀何其相似!

而今,吉林已又有了新的八景,孙介眉先生的“吉林新八景”似乎已经老了,但是他在诗中留下吉林一个时代的风景画图,已存入城市的文化档案,并不会老去。他热爱乡邦的一捧情怀,也会在时光里绵绵生长……

0 阅读:173
评论列表
  • 2023-04-06 10:18

    啥景都没有用了,人都快跑没了,

  • 2023-03-26 22:11

    小白山己无任何景观,江湾最美,朱雀山,北山,玄天岭尚需完善,特别是北山,吉林第一人文名山,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