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 的比重,也就是城镇化率达到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67%在全球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相比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80%以上,还有13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奋发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也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标志性数据。
但是,不论从全球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这都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数据。
从中国自身看,67%与1949年,也就是共和国诞生之初的10.14%相比,提高了58.86个百分点。由一个以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城镇人口为主体、以强大的工业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大国。这是什么?名副其实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从全球看,第一,这是一个超大规模城镇人口。67%意味着,中国有94350亿人生产生活在城镇。94350亿人意味着什么?这相当于3个美国全国人口,也相当于美欧日韩澳新等人口总和。
第二,这是近代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新中国诞生以来,城镇人口剧增9亿人,其中,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不会少于6亿(扣除城市自然增长人口)。也就是说,新中国诞生以来,有相当于当下美国全国人口的2倍的人口从中国农村迁入城市。看,这是一个多么波澜壮阔的中国画面!中国人为了新生活,排除万难、自主迁徙、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了数以百计的现代城市,建造了无数高楼大厦、工厂车间、商场超市、公路公园,把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国家带入了21世纪。
纵观世界,似中国这般伟大的人口迁徙,前所未有。
这无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大事变!如果这也不值得骄傲,那么,放眼人类文明7000年、地球周遭8万里,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第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年约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农民,成为中国伟大变革的最强大推动力量。现在,身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城市常驻人口到2023年底依然有2.97亿人。他们是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却不能享有与户籍城镇人口相同的待遇,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特有现象,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奉献精神。
中国城镇化进程还会稳步推进。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伟大迁徙远没有结束。预计15年至20年内,中国还会有2亿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由农民转为市民。
期间,中国必须坚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实现非户籍常驻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同等待遇!
现在看,强迫农民工放弃农村户籍暨承包土地、自留地、宅基地等不现实。这对新进城的农民工及家庭来说,不仅是一份收入来源,更是安全保障。与一次性转让这些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相比,他们更愿意采取常年出租方式。进入城市的同时保持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共同意愿。
因此,赋予城市农民工及家庭与户籍人口的同等待遇要充分考虑这一国情。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一是尊重农民工自己的选择。把转为户籍人口与放弃土地使用权挂钩(宅基地除外),并将这部分土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容统筹。二是对于保持农村户籍的农民工及家庭,赋予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农民工统筹参与常驻城镇务工人员的养老、工伤、医疗、住房、住院等保险、基金。农民工子女享有常驻城市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三是,将农民工土地收益纳入其保险缴纳基数,统筹参与城镇保险,确保户籍非户籍待遇公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里,既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共同富裕、就地现代化;也包括大量农民转化为市民,加入城市化进程。在这一伟大进程中解决好农民工及家庭的公平待遇问题,事关重大、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