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获准建石家庄都市圈,这对石家庄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也是及时雨、顺帆风。都市圈被吐槽太小,但凡浓缩的皆为精华。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下看石家庄都市圈,补首都都市圈之不足、北接京津雄,南连邯郑洛,西通太行山麓,东融渤海湾区,当真是枢纽之地、咽喉之塞。做好做强,大棋局之棋眼也。
因此,我先后以两篇评论盛赞之,一曰《京津冀协调发展又增两重磅举措》(3月22日),一曰《我关于21世纪看京津冀的预言正加速实现》(3月31日)。其中的系列观点得到大多数网友支持。
不过,关注近来相关舆论,吐槽石家庄名字太土,建议改名字的舆论又开始发酵。建议石家庄改名字的论调出现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好几十年了。理由很简单,就是说一个“庄”怎么看、怎么想都没有办法和省会城市联系在一起。提出要改的名字也很多,有的说改石门市,有的说改太行山市,有的建议增加石家庄的历史底蕴改称真定市,有的建议赓续其红色基因改西柏坡市,总之就是不要再叫石家庄市。
但是,最终都没有获得青睐。为什么呢?因为石家庄本身就自带光环,“解放石家庄”就是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就有着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被确定为河北省会之后,石家庄也曾经有过辉煌的经济成就,包括纺织、医药、家电、汽车等都曾经名噪一时。至今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依然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品牌。像我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早年提起石家庄,内心的敬仰和希望也是难以言表的。石家庄是大城市,早已深埋于我的心田。可以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石家庄代表“洋”,而不是“土”。
后来见过了更多的大城市,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除了感觉石家庄略显落后外,也没觉得石家庄这个名字有多土。尤其是生活在北京之后,看看北京的城区、街道名字,更感觉名字土不土其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底蕴有多厚。比如,中关村,比石家庄洋到哪里去了,一个庄、一个村,彼此彼此嘛!但是,似乎没有任何人说中关村这个名字土,而是感觉十分高大上。过去叫中国硅谷,现在叫“世界中关村”。还有亦庄,和石家庄一样都是庄,叫亦庄新城,同样也没有谁讲亦庄这个名字土。许多企业以在亦庄有块儿地、有座楼感到自豪,因为这里有小米、有奔驰,有北汽、有京东、京东方,还有空天城、火箭大街、自动驾驶示范区。所以,北京人不羞于做“中关村民”,也不羞于做“亦庄人”。如此再看石家庄,不也挺好吗?
现在,中央批准建石家庄都市圈,石家庄除了是河北省会外,又增加了一个新标牌,那就是“都市圈”之都。这比省会城市的光环又大了一圈。它不仅要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发挥“都”的作用,带动“圈内之市”邢台、衡水、辛集、定州及辐射之市,阳泉和昔阳县共同发展、协同进步。由此,中央对石家庄的扶持也必然持续增加,让石家庄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
相信,当石家庄的发展与“都市圈之都”充分匹配因此能够与京津雄并驾齐驱的时候,石家庄就与中关村、亦庄一样,本身就已经成为荣耀届时,所有改名字的舆论,也一定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