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俄罗斯宣布严查中国汽车!

垂直夜航 2025-02-09 10:30:43

2月6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

甚至直接点名三个未具名的中国汽车品牌“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不允许上路”。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非常积极地渗透我们的市场,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份额。为了恢复平衡,工贸部正在逐步调整回收费。但这还不够。需要更严格的认证工作,尤其是在检查系列批次汽车的合规性方面,”阿利哈诺夫在俄罗斯联邦国务院工业方向的一次会议上说。

他说,该部已经对卡车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发现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这些汽车根本不允许上路。

“我们将对此类案件采取措施,直到吊销证书,并与总检察院合作。”他说。

俄罗斯工贸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

这一政策突变迅速引发行业震动,被普遍解读为俄罗斯对中国汽车市场份额急剧扩张的反制措施。

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集体撤离,中国汽车迅速填补空白。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已经突破80%。本土品牌如拉达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节节败退。

俄罗斯汽车工厂产量中,国防订单占比超过50%,但即便如此,俄车企仍然普遍面临亏损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此次在卡车领域率先发难。2024年,俄罗斯卡车销量下降了13%,而中国品牌在该领域的渗透率相对较低,约为20%。这一举措既能释放市场保护信号,又能避免与中国车企全面对立。

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短期内,将会面临:

成本增加:若认证流程延长2-3个月,单车成本将增加8-10%。

渠道重构:经销商需重新备货合规车型,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

品牌信任危机:俄媒对“违规车型”的集中报道可能引发消费者恐慌,损害品牌形象。

同时,中国车企还面临长期困境:

生产悖论:俄方要求外国车企的本土化率必须超过60%,但俄罗斯市场规模(年销150万辆)难以支撑独立供应链的建设。仅哈弗、奇瑞等头部品牌启动本土生产,多数车企依赖进口。

技术适配:需针对俄罗斯极寒气候、低质量燃油等特殊条件进行车型改进。

地缘风险:卢布汇率波动(2023年贬值25%)严重吞噬利润空间,增加经营风险。

俄罗斯试图通过政策工具夺回市场主导权,但现实困境重重,面临两难选择。

●产能黑洞:本土车企拉达技术迭代停滞,2024年工厂利用率不足40%,市场竞争力严重下滑。

●替代困局:印度塔塔、伊朗霍德罗等替代选项缺乏竞争力,难以填补市场空白。

●消费者倒逼:例如,在圣彼得堡,俄罗斯的领先品牌拉达排名第二,第一是哈弗,排名前五的玩家还有吉利、奇瑞、长安。圣彼得堡市民直言:“即便中国车涨价20%,仍比拉达性价比高。”消费者用脚投票,市场选择清晰可见。

2025年的关键变量有哪些?

☆利率政策:

若俄罗斯央行维持16%基准利率,车贷市场将再萎缩30%,进一步加剧市场困境。根据 VTB 的估计,2025年汽车贷款市场可能会跌破 2 万亿卢布,与去年相比至少下降了 20%。

☆技术代差:

中国车型年更新速度远超俄市场适应能力,导致认证摩擦不断。

☆消费低迷:

2022年以来,汽车价格失控,累计上涨46%。关键利率的提高,回收费的增加,尤其是价格的上涨和卢布汇率的不稳定,所有这些都导致新车购买力下降,导致二手车占比飙升至80%。

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ROAD)预测,2025年,俄罗斯新车市场可能会下降15%,至145万辆。更悲观的情景下,市场跌幅可能达到25%,至130万辆。

Autostat 机构的专家也分享了类似的评估。他们认为,2025年,新乘用车市场可能会下降高达20%。

☆库存积压:

经销商、分销商和供应商的大型汽车仓库里已经堆满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汽车。在圣彼得堡,积压了15000-20000辆中国汽车,全国经销商库存达4-6个月销量。

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2024年10月1日俄罗斯提高回收费(Recycling Fee)的法令生效,回收费在去年10月和今年1月连续上调,单次涨幅达15-20%。汽车经销商“抢出口”,从而导致汽车积压。

0 阅读:1

垂直夜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