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在红海频繁调动时,胡塞武装的无人机群已悄然完成第18次对艾森豪威尔号打击群的袭扰。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持续七个月后,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每拦截一枚价值2000美元的胡塞自制导弹,需耗费210万美元的标准-6防空导弹。
胡塞武装近期公开的作战视频显示,其装备的“圣城-3”巡航导弹与“瓦伊德”无人机形成立体打击体系。3月29日对美军驱逐舰的突袭中,该组织首次使用电磁干扰配合蜂群战术,迫使美军半小时内发射32枚拦截弹。
这种“低成本饱和攻击”迫使美海军将红海部署时长延长至284天,远超原计划的90天轮换周期。俄罗斯卫星社披露,胡塞控制的荷台达港近期出现中俄商船优先通行的特殊安排。
作为交换,该组织获得了新型反舰导弹技术支援与卫星侦察情报共享。这种地缘交易使得美军每次军事行动都如同在透明战场上作战,2023年11月以来,胡塞对美军舰的17次袭击中有14次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
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为应对胡塞威胁,美军已将全球43%的宙斯盾舰集中至中东,导致西太平洋方向出现十年来的最大战力真空。更严峻的是,F-35C舰载机中队因高强度执勤,机体寿命损耗速度超预期300%,维修经费缺口达27亿美元。
胡塞武装的战略价值在于其创造的“红海泥潭”效应,用每天47万美元的袭击成本,迫使美军每月消耗18亿美元维持防御。这种消耗战正在改变大国竞争格局:当美军忙于拦截无人机时,中国造船厂以每天1.5艘的速度下水面舰艇,055型驱逐舰第16号舰已于上月下水。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预言的“战略支点争夺”,正以出乎意料的方式上演。胡塞武装用沙漠游击战术,在红海撕开了现代战争史的新篇章,证明在人工智能与超音速导弹时代,非对称战争仍是撬动全球均势的有效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