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喜欢金庸先生武侠作品的人,对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将金庸先生的作品完美概括了起来。
很多人看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觉得很古意,很过瘾,但其中的来历、典故,其实了解不多。最近有幸看了学者、媒体人严晓星所著《金庸识小录》《金庸年谱简编》,深感对金庸先生及其作品了解有限,仅仅还浮于表面。
很多人看金庸作品,首先会被它蕴含的历史文化吸引,遣词造句都有古意,但实际上,金庸先生在写作过程中,确实也参考了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
比如,《书剑恩仇录》中,武当派大侠“绵里针”陆菲青眼中的回疆奇女子“翠羽黄衫”霍青桐是这样的“那女郎……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两颊融融,霞映澄塘,双目晶晶,月射寒江。”
而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又是这样的:“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可以明显看出金庸先生在创作上对《红楼梦》的借鉴,属于金庸先生自己口中“抄得不好”的例子。
再如,《天龙八部》中,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的世子段誉曾当面夸赞阿碧和阿朱:“我只觉老天爷的本事,当真令人大为钦佩。他既挖空心思,造了阿碧姊姊这样一位美人儿出来,江南的灵秀之气,该当一下子使得干干净净了。哪知又能另造一位阿朱姊姊。两个儿的相貌全然不同,却各有各的好看,叫我想赞美几句,却偏偏一句也说不出口。”
而这也可以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贾宝玉在怡红院向袭人,麝月,晴雯等人说的话看出影子:“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
金庸先生曾说,《书剑恩仇录》的写作是学的《水浒传》,不仅红花会群雄可以看出梁山好汉的影子,细节处也有参考,比如:
“霍青桐见众人杀敌甚多,但不论冲向何处,敌兵必定跟着围上,抬头西望,果见鼓楼屋顶上站着十多人,内中四人手提红灯分站西方,群雄杀奔西方,西方那人高举红灯,杀奔东方,东方便有红灯举起。霍青桐对陈家洛道:‘打灭那几盏红灯便好办了!’赵半山听了,从地下捡起一张弓,拾了几枝箭,弓弦响处,四灯熄灭。
群雄喝一声彩。清兵不见了灯号,登时乱将起来。”
这段情节可以在《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找到渊源:
“宋江去约走过五六里路,只见前面人马越添得多了。宋江疑忌,便唤石秀问道:‘兄弟,怎么前面贼兵众广?’石秀道:‘他有烛灯为号,且寻烛灯便走。’花荣在马上看见,把手指与宋江道:‘哥哥,你看见那树影里这碗烛灯么?只看我等投东,他便把那烛灯望东扯;若是我们投西,他便把那烛灯望西扯。只那些儿想来便是号令。’宋江道:‘怎地奈何的他那碗灯?’花荣道:‘有何难哉!’便拈弓搭箭,纵马向前,望着影中只一箭,不端不正,恰好把那碗红灯射将下来。四下里埋伏军兵,不见了那碗红灯,便都自乱撺起来。”
这里的模仿就太过明显,以致忘却使用江湖人士的神功绝技。
不过,如果查看年谱,我们就会发现,金庸先生七岁入学,就特别爱看书,尤其是课外书,而《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和当时流传的各种武侠小说、外国小说等,都是他汲取养分的所在,这也是我们看金庸作品感觉非常驳杂的原因。
《金庸识小录》写金庸,小处着手,循旧有体例,就金庸著作进行解读,数百至千余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说中种种人物的原型、情节的蓝本及典故出处。《金庸年谱简编》则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的成长轨迹,与作品对照,令人受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