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说弟弟赵廷美是乳母陈国夫人所生,这件事是真是假?

惊心鸟 2025-02-17 01:46:12

从古至今的民间社会中,对皇家贵族中的事都是有着极高的关注度的。尤其是所谓的宫闱秘闻,更是成为老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甚至衍生出各种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本文要讲的事情便是宋朝最为著名的宫闱秘闻之一,而且是被记入正史的,当时在宋朝社会引发了很大的议论。这件事是从宋太宗赵光义口中穿出的,从史书上看是他亲口告知宰相李昉的,内容是关于他的弟弟赵廷美的身世。据说赵廷美不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所生,而是他们的父亲赵弘殷与乳母陈国夫人耿氏私通所生。

这种皇家的宫闱秘闻从作为皇帝的赵光义口中说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此时杜太后和赵匡胤已死,赵廷美也在发配到房州后去世,因此只剩下赵光义一个证人。以史学孤证不立的原则,这种一家之言的东西,按道理是不能够采纳进入正史的。但是在后世的《宋太宗实录》和《宋史》中都见到了这样的文字记载,似乎这件事就是真的。但也有很多历史学者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宋太宗赵光义在赵廷美去世后放出这个消息,是有特殊的政治目的的。他这么做是为了否定“金匮之盟”,剥夺赵廷美子嗣的皇家身份,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在“斧声烛影”的疑云中死亡,他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没能当皇帝,而弟弟赵光义则以因为“金匮之盟”的理由成为了宋朝皇位的继承人。按照杜太后定下的所谓“兄终弟及”的规矩,下一任皇帝应该是赵廷美。赵光义不愿意将皇位传给赵廷美,而是想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说赵廷美和宰相卢多逊勾结谋反,于是将赵廷美贬谪出了东京汴梁城,剥夺了赵廷美的子女作为皇家子嗣的身份。由于赵德昭和赵德芳莫名死亡,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剩下了赵光义的儿子们,这也达到了赵光义传承皇位的目的。

后来赵廷美在流放到房州后郁郁而亡,被追封为涪陵王后下葬,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中,关于赵廷美身世的说法是最为受人关注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涉及到赵氏皇族的宫闱秘闻,也因为关系到“金匮之盟”的约定是否继续。按照宋太宗赵光义的说法,赵廷美是他的父亲赵弘殷与乳母陈国夫人私通所生。后来陈国夫人被迫外嫁给了另外一个姓赵的,生下了赵廷美的弟弟赵廷俊。因为赵廷美和赵廷俊是同母异父,所以赵廷俊在宫内受到照顾,经常随侍在皇帝左右。据说赵廷美谋反案发生时,就是赵廷俊给他通风报信的。

因为消息来源于皇帝本人,所以朝廷的大臣也不敢不信,所以写入了史料之中。但是后世的历史学者对此却产生的争论,有的支持,也有的表示反对。支持者认为,赵光义作为皇帝,不可能拿父亲与人私通的事情开玩笑。他能够堂而皇之的告诉宰相李昉,说明应该是确有其事。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赵光义这么做的政治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废除“金匮之盟”的约定。因为赵廷美死后,赵光义为了显示大度赦免了其子女,这样就让“金匮之盟”有了继续的可能。但赵光义是不希望赵廷美的子女争夺皇位的,所以要想办法将其资格废掉。

将赵廷美的身世说成赵弘殷与陈国夫人私通所生,这就做实了赵廷美私生子的身份。按照古代的礼法制度,私生子是不能入宗谱的,也就没有家族继承权。按照这个逻辑,赵廷美从宗亲王爷成了外姓王爷,他的子女自然失去了皇族宗亲的资格,也就没有资格参与争夺皇位。从当时的利益链上来讲,赵光义的这种行为是说得通的。但他这么做就让父亲赵弘殷背上了与人私通的骂名,也让母亲杜太后陷入嫉妒的名声,对父母的身后名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真假,在后世的各种史料中都多有争论。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这件事是不是真实的呢?赵廷美到底是杜太后所生,还是陈国夫人耿氏所生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当时的史料出发进行分析。从史料上看,这种说法来自于《宋太宗实录》和《宋史》,而《宋史》的编撰主要就是参考宋朝各个皇帝执政期间的《实录》,所以两者来源本来就是是一样的,都是从赵光义口中穿出来的。按照孤证不立的原则,在没有其他旁证佐证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是难以被人承认的。尽管赵光义是皇帝,但他还改变不了历史,所以后世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

在同时期的其他史料中,《宋史·杜太后传》、王禹偁的《建隆遗事》、徐铉的《烬余录》,均明确记载廷美为杜太后所生,与《宋太宗实录》的记载是冲突的。尤其是《杜太后传》,这也是来自于宋朝的官方史料,所以其效力不亚于《宋太宗实录》。其中徐铉是和赵光义同时代的人,他是南唐宰相,后来在北宋也当过高官,所以他的记录很可能比宋朝官方更加的可信。也就是说从史料文本上看,赵廷美是杜太后之子的说法,比是陈国夫人耿氏之子的说法更多。后者流传更广,是因为《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影响力更大。

从当时的文献资料来看,赵光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说法都是前后不一的。比如他在《涪陵县公廷美追封涪陵王制》中说道,“涪陵县公廷美,朕之同气也……永惟骨肉之亲,绝而不殊”。可是等赵廷美下葬后,他又找来宰相说了这么一段话,这就显得非常刻意了。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他应该在赵廷美在世时就将其公开来,而当时陈国夫人耿氏也在世,三方对质就会有真相。真相大白后,赵廷美自然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他又何必以模棱两可的赵廷美和卢多逊的谋反案来对付自己的弟弟呢?

实际上在当时赵光义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等到赵廷美和陈国夫人都去世了,死无对证的时候才说出来,这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而且在另一个关键人物赵廷俊的身份认定上,史书也存在着重大的疏漏。赵光义说赵廷俊是赵廷美同母异父的弟弟,但是史书上对此人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显然宰相李昉是没有去核实过这个事情的,很可能是碍于赵光义的权势,不便于去查证。赵光义说赵廷俊给赵廷美通风报信,但在赵廷美和卢多逊的谋反案中,并没有看到处置赵廷俊的任何记录。如果他说的是实话,赵廷俊不可能不被处置。

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就连赵廷美派出负责与赵廷俊联系的赵怀禄,都被判了斩刑,名单中唯独缺了这么个关键人物,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赵光义对赵廷俊网开一面,那应该判个流放之类的处置办法,但是史书上也没有这么个记录。可以说从头到尾,这个赵廷俊就是神神秘秘的,除了知道他担任过军器库副使的职务外,不知道他的任何更多的信息。没有这个对方当事人的对质,就凭赵光义个人的一句话,怎么能认定赵廷美的身世是陈国夫人所生呢?所以从这些角度上看,赵廷美是陈国夫人所生的说法应该是赵光义杜撰出来的。

后世也有人为赵光义辩解,说赵廷美和赵廷俊都是廷,却忽略了赵廷美最早名字叫做赵匡美。赵廷美改过好几次名字,他在赵匡胤称帝是改名叫赵光美,赵光义登基后又改叫赵廷美。从这个姓名变迁来看,赵廷美显然不像是赵弘殷的私生子,更更像是杜太后所生的嫡子。因此有各方面的证据和理由认定,赵廷美应该是杜太后所生,并非陈国夫人耿氏所生。陈国夫人耿氏生赵廷美的说法是宋太宗赵光义杜撰出来的,目的是剥夺赵廷美的子女参与皇位竞争的资格,从实质上废除他为了继承皇位搞出来的“金匮之盟”的约定。

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很大的原因是在于他善于搞阴谋诡计,为了皇位不择手段。他为了切断赵廷美及其子孙与皇位的关系,搞出来的这则谣言,是典型的阴谋论手段的表现。这种采用造谣中伤的手段,剥夺了兄弟家族与皇族宗谱的联系,不但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让父母背上了骂名。

他这种急功近利,精致利己的做法,让皇位的传承脱离了道德的层面,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的呃漩涡中。站在国家的层面,他的行为也会形成上行下效的效应,为朝政党争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实际上后来的北宋多次陷入党争的漩涡,与他开的这个坏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