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家将的故事中,金沙滩一役可以说是损失最惨重的,也是杨家将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此役中,杨家将中除了老令公杨业外,还有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光战死,并且有四郎杨延辉被辽军俘虏、五郎杨延德逃亡五台山,仅有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幸存。但不久之后杨延嗣便在找潘仁美讨救兵时被射杀,使得杨家七子仅剩杨延昭一人。这个桥段是杨家将故事中最惨烈的篇章,也成为了杨家将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金沙滩的故事是从杨家将掩护宋太宗赵光义参加双龙会开始的,然而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却没有原形。
按照杨家将小说的设计,金沙滩的双龙会是宋太宗赵光义和辽国天庆王之间的会面,是一场辽国安排的鸿门宴。杨家将侦查得知这个消息后,安排了长得与赵光义相似的大郎杨延平冒充赵光义参与。可惜这个李代桃僵的把戏被辽国方面看穿了,于是引发了杨家将和辽国军队的冲突。杨延平当场射死辽国天庆王,但也死于辽军的围攻之中。杨家将在保护赵光义突围的过程中,死伤惨重,最后连老令公杨业也撞李陵碑而死,留下了千古的遗憾。杨家将小说的读者和评书迷们对这段故事非常熟悉,也是茶余饭后常见的话题。
然而在实际上的历史上,宋朝和辽国既没有什么双龙会,也没有金沙滩之役。小说中杨家将面临的金沙滩战役,其实是以历史上宋辽高梁河之战和陈家谷之战为原形改编而来的。在故事的最后杨业撞死李陵碑,杨延昭突围的情节,就是从宋军陈家谷战败而改编的。从历史文献来看,杨家将并没有参加高梁河战役,所以保护宋太宗赵光义突围的并不是杨家将中任何一人,更没有杨家将当了赵光义的替死鬼。而宋太宗赵光义发动的雍熙北伐中,杨业率军在陈家谷断后,掩护宋军撤退,最终兵败被俘绝食而死的故事,才是金沙滩战役的原形。
从历史上来印证杨家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可以找到某些故事原型的。在保护宋太宗赵光义突围的情节中,历史上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是北宋初年的名将高琼,而杨家将并没有参加这场战役。这件事发生在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攻打幽州的战争之中,当时正是宋军最为鼎盛的时刻,刚刚灭掉了北汉,招降了杨家将等北汉的边境将门世家,所以赵光义显得不可一世,战争中处于轻敌冒进的状态。他不顾军队将领的普遍反对,坚持从太原出兵攻打幽州,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对中原王朝完整统一大业。
战争的初期宋军发展的非常顺利,一路上势如破竹,辽军在燕云十六州的官员纷纷投降,使得宋军顺利推进到了幽州城下。抵达幽州后,宋军驻扎在城南的宝光寺,赵光义亲自组织对幽州辽军的围攻战。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激烈,宋军占尽优势,辽军只能在守将韩德让、耶律学古的率领下,依靠幽州城墙固守待援。面对战争不利的形势,辽景宗耶律贤派出南府宰相耶律沙和名将耶律休哥统率五院军的精锐,南下救援幽州。同时驻扎在幽州周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不断率军骚扰宋军,以协助策应幽州的防御作战。
耶律沙和耶律休哥的大军抵达幽州附近后,在高梁河与宋军相遇,发生了扭转宋朝国运的高梁河之战。此战中,耶律休哥抓住了宋军多日围城作战,人困马乏疲惫至极的时机,从侧翼向宋军发动攻击,以解除幽州之围。耶律休哥采取和钳形攻势的战术,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骑兵分别在左右翼同时发动进攻,迫使宋军不得不撤出围困幽州的军队,回援赵光义指挥的中军。因为幽州之围被解,驻守幽州的辽军得以出城作战,所以幽州守将耶律学古出兵配合包围宋军,于是宋局陷入了三面作战的困境,战争形势被彻底逆转。
在混战之中,宋太宗赵光义大腿中箭,被迫在侍卫的帮助下驾驶驴车往南逃跑。他一口气从幽州跑到了定州才停下,创造了皇帝战场大逃亡的奇迹,被后世的网友们称之为“高梁河车神”。由于赵光义临阵脱逃,使得宋军瞬间崩溃,辽军也就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胜。宋军的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等大量物资被缴获,上万士兵死于辽军之手,就连赵光义随身携带的嫔妃宫女都落入了辽军手中。从史书记载来看,在赵光义突围南逃的过程中,替代赵光义在御营吸引辽军注意的是御龙直指挥使高琼。
当时战场情况非常混乱,高琼稳定了御营的局势,吸引了辽军的注意,还完成了为赵光义断后的任务。因此这次战败回到东京汴梁城后,大多数将领不但没有功劳,还被贬官处罚,只有高琼被升为天武军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高琼在高梁河之战中掩护宋太宗赵光义撤退突围的故事,成为高琼一身的骄傲,也使得他后来平步青云,一直作到了禁军第一人,同时统领禁军三大衙门的高位。从杨家将的小说中金沙滩双龙会一段故事的对比,显然是以高琼掩护赵光义突围的故事为原形改编的,只是把高琼改成了杨延平和杨延定而已。
从历史上的杨家将来看,他们是没有机会参与这场战争的。实际上杨业被宋太宗赵光义重用,也是从这场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战争之前,宋朝刚刚打了灭北汉的战争,此战之中杨业作为北汉重要将领,站在宋朝的对立面。在北汉皇帝刘继元出城投降的情况下,杨业依然坚持作战,可见他当时对宋朝并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后来是刘继元出面说和,杨业才指挥部下向宋军缴械投降。为了安抚杨业,宋太宗赵光义允许杨业恢复旧姓,并赐官为左领军卫大将。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各没有兵权的光杆司令。
站在赵光义的角度考虑,这种安排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杨业是北汉降将,而且是反宋情绪比较重的人之一,刚刚投降也没几天,以赵光义多疑的性格,不太可能完全信任他。站在这个角度看,杨家将故事中的安排是非常天真的,赵光义因为杨业的名声就答应让杨延平当替身,显然是非常荒唐的操作,这也说明了杨家将故事的编撰者在政治认知度上近似于空白。因此在高梁河之战期间,杨业与起家族并没有指挥作战的可能,顶多就是赵光义的随行人员而已。此时手中没有一个兵的杨业,想要救赵光义也是没有可能的。
但是杨业这场战争失败的受益人,也成为杨家将重新崛起的开始。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在战争中的出逃,引发了宋军混乱,甚至有人怀疑赵光义死于乱军之中。所以军队撤退到涿州后,以石守信为首军方主要将领提出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之子武功郡王赵德昭的谋划。虽然后来因赵光义的回归,没有发生改换皇帝的事情,但也让赵光义非常不满。于是在回到东京汴梁城后,赵德昭被迫自尽,石守信等宋朝大将先后被贬,抗辽一线的宋军进行了大换血。就是在这次大换血中,杨业被任命为郑州防御使、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于是杨业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代州前线,这次是代表宋朝执掌军队,成为抵抗契丹辽人入侵的先锋部队,直到在雍熙北伐的陈家谷断后中战败被俘,然后绝食自尽而死。从杨家将的真实历史看,杨业的儿子中,只有在陈家谷中牺牲的二郎杨延玉和成功突围的大郎杨延昭是参军的,其他儿子都没有参军的历史。其中杨延玉就是杨家将故事中杨延定的原形,也是在雍熙北伐中牺牲的唯一一个杨家将的第二代。而杨延玉的弟弟们,从史书记载来看,他们大多是作供奉官或者是殿直,这说明他们当时可能并没有成年。
按照宋朝的制度,朝廷对文武官员的家属还是比较优待的,其中赐官和萌荫就是常见的套路。而供奉官和殿直向来是将门世家子弟踏入仕途的第一道门槛,然后才会逐渐被提拔任命到各个岗位。杨延玉的弟弟们止步于第一关,说明他们本就没有在军队中做官的想法,这也是于杨家将故事中的设置所不一致的。由此可见在杨家将金沙滩战役的故事中,虽然吸收了历史上高梁河之战和陈家谷之战的部分元素,但是并没有遵照原来的史实,而是进行了较大幅度改编。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杨家将的忠勇,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杨家将的功绩。
在明清时代驱除鞑虏的民间意识强烈的舆论背景下,这样的故事更加吸引人,也称为了杨家将故事的最大卖点。在清朝初年的评书市场中,有“金呼家,银杨家”之说,便是因为这些故事在民间百姓中引起的反响所决定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被民间百姓当成了明朝抗清的故事来看,所以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追捧。而故事中的杨家将已经不只是杨业及其子女的那些家族事宜,而是代表了整个古代社会反对外族入侵的意愿。因此杨家将的故事也不只是杨家的故事,而是集合了几乎所有的抵抗外侮的故事的大荟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