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裕在世时,北魏皇帝拓跋嗣因畏惮刘裕的威望,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在得知刘裕去世的消息后,拓跋嗣迅速召集朝中大臣,共同商议出兵夺取位于黄河南岸的洛阳、虎牢关(位于今日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以及滑台(位于今日河南省滑县)这三个战略要地。
北魏大臣崔浩及早站了出来,高举反对牌,他说趁刘裕国丧期间打上门,不太合适。但是面对着强势的拓跋嗣,崔浩的建议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抑制不住的军心早已骚动,最终拓跋嗣还是嘲笑着表示,自己不过是学刘裕,像刘裕趁姚兴之死灭掉后秦一样,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起初,北魏并没有全面进攻的计划。崔浩认为,南人的固守之术天下闻名,如果直接攻打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斩获。不如四处掠夺,围点打援,逐渐蚕食敌军。崔浩的意见显然并没有得到最终的采纳,因为他不过是个汉人,在刚强的胡人面前显得无力,而拓跋嗣更愿意听从自己麾下代人的意见,对刘宋展开直接的猛烈攻击。
于是,他立即授司空奚斤以符节,晋升他为大将军,委以重任。奚斤带领一众精锐,展开了南征的首轮进攻。他们的目标是让刘宋知道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他们不仅仅是在进行宣战,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和反击。
然而,这次面对南方的刘宋,北魏的行动并没有如计划般顺利。奚斤的第一次进攻目标是滑台,在攻城的过程中感到极其棘手,不得不向拓跋嗣求助。拓跋嗣闻之大怒,亲自率领五万部队急速南下,此举使得奚斤倍感压力,尽全力攻打滑台二十余天,最终在重压下拿下此城。滑台之战最终给北魏带来了意外惊喜,并成为进攻的桥头堡。
有趣的是,北魏在称谓上效仿刘裕,未占其地,先封其官,授职“扬州刺史、广州刺史”等,这样的官职带着十足的侮辱意味,像是先在敌人的脸上贴上自己的标签,给予它们命名。
随即北魏军势头强盛不减,攻势不断向南推进,目标直指开封。似乎是被强大的敌人所震慑,陈留太守严棱选择了迅速投降。然而,这位原为刘裕北伐时起义的将领,深知刘裕对其并无情感,投降时,他显得更像是被解救而非战败。
接下来的北魏战役依然激烈而复杂。拓跋嗣不断增派兵力,亲自所属各部队协调,猛烈攻打滑台后继续指向虎牢。虽然虎牢关被严密守护,但魏军没有就此罢休,一方面与其对峙,一方面派兵绕道河阳试图攻打洛阳。尽管虎牢守将毛德祖多次奋勇抗敌,一次又一次击退魏军,拓跋嗣对此感到极为烦恼,但仍决心攻下虎牢。
南方的刘宋分别派守将抵抗,各部调整,但整体失去了区域协调和全局指挥,导致虎牢陷入长期被围困的境地。
此时,尽管刘宋内部指派将领前来救援,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彭城的檀道济受到命令,启动前线支援时,却迟迟未赶至。直到渡水与行军诸多不利,好像是有意推迟、等待都尽可能耗延的时间,勉强展开救援。
然而,北魏仍不断增兵,与四处作战的刘宋相比似乎更为有条不紊。但是滑台得而复失、许昌得而复失,冗长的战局再次延续,刘宋在处理这些南下势力时却显得一片混乱。他们长时间没有任何有效的反击,反而坐看北魏攻城。
正当战局胶着难以分出胜负时,拓跋嗣意外逝世。整个北魏朝野上下震动,但这也成为了司空奚斤及北魏众将的机会,在展开最后攻势前他们按兵不动等待最高指示。最终南北两方军力分别受损,但因拓跋嗣去世,北魏最终选择了撤军。
总结来看,北魏南征暴露了刘宋王朝诸多的内部问题与世俗政治。刘宋王朝诸多将领虽然有决心抵抗,但内耗不断,通过此次征战,北魏虽然失去了主帅,但同样也全面展现了出其军力强盛与策略,并深刻揭示了刘宋王朝在策略中的无情与冷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