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位皇贵妃,三位包衣出身,与乾隆合葬,另两位是民间汉女!

寻墨阁吖 2025-02-20 16:40:07

乾隆朝是整个大清皇贵妃数量最多的,哪怕是乾隆的皇祖康熙一生65位妃嫔,也只有三位皇贵妃,而且这三位皇贵妃还都不是康熙亲封的,敬敏皇贵妃是雍正追封,也是唯一一位与康熙合葬帝陵的皇贵妃;惇怡皇贵妃与悫惠皇贵妃是乾隆尊封,并且乾隆还为两位祖母修建了大清规格最高的妃园园寝。

而乾隆的皇考雍正便更逊色,只有两位皇贵妃:

一位是雍正亲封的敦肃皇贵妃年氏

另一位则是乾隆尊封的纯懿皇贵妃耿氏

至于乾隆自己,不仅为皇祖、皇考尊封皇贵妃,自己的妃嫔中皇贵妃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有五位之多,她们分别是: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纯惠皇贵妃苏氏

庆恭皇贵妃陆氏

这五位皇贵妃是清宫剧的主角,若是乾隆年间的宫斗剧,这几位必定会出现。比如《延禧攻略》与《如懿传》,这五位皇贵妃全都出现了。

这五位皇贵妃除了庆恭皇贵妃与慧贤皇贵妃外,另外三位都为乾隆生下皇子公主,是实实在在的母凭子贵;再加上乾隆的宠爱在,能最终被封为皇贵妃也是理所应当。

慧贤皇贵妃虽没有为乾隆生儿育女,但是其父亲高斌是朝廷重臣,而自己又得乾隆盛宠,能被封为皇贵妃倒也是情理之中;更何况慧贤皇贵妃在乾隆刚登基时便是贵妃。

而庆恭皇贵妃当真没有生育一儿半女,父亲并不在朝为官,乾隆虽宠她但算不得盛宠,毕竟庆恭皇贵妃活着的时候乾隆身边的宠妃不断,最得宠的便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另外还有容妃、颖妃等人,庆恭皇贵妃能同这些人分得一些恩宠确实很不容易。

但即便是如此,庆恭皇贵妃在活着的时候还是被封为庆贵妃。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乾隆朝五位皇贵妃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淑嘉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世家,她的父亲是内务府武备院卿金三保,乾隆十六年淑嘉皇贵妃的娘家被拨出包衣,抬入满洲正黄旗。不过金佳氏这一姓氏,是从嘉庆朝开始用的。能够由此殊荣抬旗入满洲上三旗,可见乾隆是宠爱金佳氏的。

雍正五年,金佳氏被选为弘历身边的侍妾格格。

出身包衣每年都要参加内务府举行的选秀,选中的秀女需要入宫做宫女,而金佳氏能成为弘历身边的侍妾,而非宫女(雍正元年,弘历已经被秘定为皇储),可见雍正还是看重金氏一族的。而雍正之所以会对金氏一族看重,跟金佳氏的一位族叔有关系。

金佳氏的这位族叔叫常明,任内务府大臣,这倒也什么稀奇的,毕竟是出身内务府世家。不过常明还有一个身份: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常明便有机会经常入宫跟康熙一起嬉戏游玩,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魏东亭的历史原型便是康熙乳母孙氏的儿子曹寅,曹寅陪伴康熙一起读书,二人之前的感情非常好。

而常明虽然没有陪伴康熙身侧,但在幼年时一起游玩的感情在,常明的地位便不容忽视。

而且常明跟还是皇子的雍正的关系也很不错,雍正偏爱常明。不仅如此,常明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和硕怡亲王之子弘晓做侧妃,可见常明与康熙、雍正、胤祥的关系匪浅。

如此一来,雍正登基后自然会高看常明的金氏一族。

不过金佳氏从雍正五年到雍正十三年八年的时间一无所出,可见弘历一开始并不喜欢她。毕竟此时弘历的心思要么在嫡福晋沙济富察氏的身上,就在初恋噶哈里富察氏(后来的哲悯皇贵妃)身上,要么就是雍正十一年被超拔为侧福晋的高佳氏(后来的慧贤皇贵妃)身上,金佳氏想要得宠还是很困难的。

也正因为不得宠,所以乾隆登基后,只是将其封为贵人。

要知道同样是潜邸出来的老人,高佳氏册封高贵妃,那拉氏被封为娴妃,苏氏册封纯嫔,金佳氏只是被封为一个小小的贵人,确实有些寒酸。

不过在夫君登基称帝后,金佳氏的好日子也来了:

乾隆二年,金佳氏晋封嘉嫔

乾隆四年,金佳氏生乾隆登基后的第一位皇子皇四子永城

乾隆六年,金佳氏子凭母贵,晋封嘉妃

乾隆七年,金佳氏的族叔常明病重,乾隆特地让大阿哥永璜前去看望,并且为其加太子太保衔;常明病逝后,金佳氏的弟弟金鼎被提拔为三等侍卫。

乾隆八年,金佳氏的父亲三保病重,乾隆派太医前去医治,并且让高贵妃的父亲高斌前去看望。可见,金佳氏与高贵妃的私交还是比较好的。

乾隆十一年,时隔七年后金佳氏再生皇子——皇八子永璇

乾隆十三年,金佳氏晋封嘉贵妃;同年金佳氏生皇九子,只可惜皇九子夭折。

乾隆十七年,已经40岁的金佳氏生下最后一位皇子——皇十一子永瑆

同年十月,乾隆带着继后那拉氏、金佳氏先后两次进入帝陵地宫巡视,此时的乾隆是打算让继后那拉氏与金佳氏跟自己一起合葬帝陵的。

三年后,年仅43岁的金佳氏病逝。

金佳氏病逝后,乾隆将其追封为淑嘉皇贵妃。不仅如此乾隆还特地为其丧仪增加了18件仪仗,其母族也得到了乾隆的照拂。

乾隆二十二年,金佳氏的棺椁被正式安葬裕陵地宫,位居慧贤皇贵妃的西侧。

慧贤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出身包衣世家,乾隆登基后不仅将其直接册封为高贵妃,而且还将其母族拨出包衣,入满洲镶黄旗。高佳氏之所以能得此殊荣,不仅仅是因为得宠,还因为自己有一位在前朝得力的父亲高斌。

其实高佳氏的一生跟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一生是很像的,唯一不像的地方就是年氏为雍正生下四个孩子(全部夭折),而高佳氏一无所出,但即便是高佳氏一无所出照样得乾隆的盛宠。高佳氏在雍正五年通过内务府选秀到弘历的身边做使女(不是侍妾),乾隆十二年由使女直接册封为侧福晋,明眼人都知道雍正最中意的皇位继承人就是弘历,高佳氏直接册封为侧福晋,等弘历登基后,最起码也要封妃。

高佳氏的父亲高斌便向雍正帝上奏折,感恩戴德。

当然这里边也有高斌的功劳,此时的高斌已经是封疆大吏,治水有功。

乾隆登基后,高佳氏便直接册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沙济富察氏。不仅如此,乾隆还准许高佳氏的娘家人入宫看望高佳氏,并且让高佳氏的母亲陪自己一起看戏。

乾隆十年,高佳氏病重,乾隆为了冲喜将高佳氏直接册封为皇贵妃,这是乾隆朝第一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病逝后,乾隆多次请喇嘛与和尚念经为高佳氏超度。

可见乾隆对高佳氏的感情不同于其他的皇贵妃,最起码是有夫妻之间那样的感情在的,并非只是对待宠妃那样。高佳氏病逝这年,乾隆或许是出于对高佳氏的缅怀,先后五次下旨加恩高斌。乾隆十二年,高斌已经“入阁拜相”。

但是自此以后高斌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多次犯错,而被乾隆革职在工地效力,最终也死在了工地上。但乾隆看在高佳氏的面子上,以内大臣的规格下葬高斌。

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也是富察氏,不过哲悯皇贵妃是噶哈里富察氏,而乾隆的发妻孝贤皇后是沙济富察氏,虽然都是富察氏但是天差地别。沙济富察氏是整个富察氏族中发展最好的一支,属于满勋贵族。但是噶哈里富察氏便不同了,不过是富察氏族中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分支。

哲悯皇贵妃出身于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父亲是佐领翁果图。

哲悯皇贵妃是最早一个来到弘历身边伺候的,雍正三年便作为侍妾格格的身份伺候在皇子弘历身边,算是弘历的初恋,也是弘历初经房事的老师。

雍正六年哲悯皇贵妃生下弘历的第一个儿子永璜,三年后生下皇二女。

哲悯皇贵妃虽然是弘历身边最有资历的侍妾,但是她并不恃宠生娇,反而是贤淑谨慎,处处守着规矩、恪守本分,在宫里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若是哲悯皇贵妃能活到弘历继位的话,怎么着都能被封妃,毕竟不仅有资历,还可以母凭子贵。但哲悯皇贵妃很可惜,仅仅比公公雍正早去世一个多月的时间,并没有亲眼看到夫君登基的样子。

乾隆登基后,将哲悯皇贵妃追封为哲妃。其实在乾隆登基之前,已经有多位侍妾格格病逝,但乾隆只追封了哲悯皇贵妃为哲妃,其他的一概不予追封,可见哲悯皇贵妃在乾隆心目当中的地位很高。

乾隆十年,永璜也已经17岁,乾隆将其生母连升两级,直接追封为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夫君登基,但可以永远地陪伴夫君身侧了:乾隆十七年,哲悯皇贵妃与孝贤皇后的棺椁一起安葬在裕陵地宫。

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苏氏出身于民间,对于苏氏父亲的介绍只有一个名字苏召南,再无其他。不过虽然苏氏并非出身满洲勋贵家族,但最起码也是大家闺女出身,而且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到了皇贵妃的位置上,确实很不容易。

不仅如此,乾隆还将苏氏由民籍抬入满洲正白旗包衣,为此苏氏便改成为苏佳氏。

很多人都将纯惠皇贵妃当成是夏雨荷的历史原型,就因为纯惠皇贵妃生了和硕和嘉公主(紫薇的历史原型),和嘉公主指婚给了傅恒的儿子福隆安(福尔康的历史原型)。

苏佳氏跟金佳氏一样,都是在雍正五年被雍正安排到弘历身边,作为侍妾格格伺候弘历。

弘历所有的侍妾格格中,在弘历登基前只有哲悯皇贵妃与苏佳氏生儿育女,哲悯皇贵妃生下一儿一女在弘历登基前病逝;而苏佳氏要幸运许多,在弘历登基下生下皇三子永璋,恰好母凭子贵被封为苏嫔。比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幸运的多,没有从贵人一步一步往上熬。

乾隆二年,金佳氏被封为嘉嫔时,苏佳氏被封为纯妃。

乾隆八年,苏佳氏生皇六子永瑢;

乾隆十年,苏佳氏再次母凭子贵被封为纯贵妃,跟苏佳氏一同晋封贵妃的还有乌拉那拉氏娴贵妃,也就是后来的继后那拉氏。

在晋封纯贵妃后不久,苏佳氏生下和硕和嘉公主。

虽然苏佳氏与乌拉那拉氏同为贵妃,还先后生下两子一女,在孝贤皇后去世后,皇太后还是坚持让乌拉那拉氏为继后,不为别的,就为乌拉那拉氏是满人,哪怕此时的苏佳氏再尊贵也是汉女出身,皇太后不可能让一汉女成为继后。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时,苏佳氏陪伴左右。

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苏佳氏便卧病在床,患有肺结核,而且苏佳氏还将自己的病传给了自己的儿永瑢与永璋与女儿和嘉公主,和嘉公主病逝前跟生母苏佳氏的症状一模一样。

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将病重的苏佳氏封为皇贵妃,只可惜苏佳氏在皇贵妃的位置上还不到一个月便去世了,终年48岁。乾隆二十七年,苏佳氏被安葬在裕陵妃园寝中,并没有与乾隆合葬帝陵

庆恭皇贵妃

庆恭皇贵妃是唯一一位在乾隆死后追封为皇贵妃的,而且她之所以能被追封皇贵妃,纯属是因为养子的缘故。庆恭皇贵妃陆氏跟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的出身差不多,都是民间汉女出身,苏佳氏被抬入满洲正白旗包衣,而陆氏则是被抬入满洲镶黄旗包衣。

如此一来,陆氏便被改称为陆佳氏。

而且陆佳氏的父亲跟苏佳氏一样,只有一个名字:陆士隆。

陆佳氏是五位皇贵妃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比乾隆小13岁。至于陆佳氏何时入宫不是很确定,陆佳氏在史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乾隆十三年,此时陆佳氏已经是陆常在,同年晋封陆贵人。

其实在此之前陆佳氏位份低一方面是因为出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舒嫔(纳兰永寿之女)等人得宠,想要跟这些人分一些皇上的宠爱对陆佳氏来说有些难。可以说,在此之前,陆佳氏就是一个小透明般的存在。

乾隆十六年,陆佳氏晋封为庆嫔。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随驾的妃嫔的中便有陆佳氏

这年十月,乾隆为陆佳氏的娘家抬旗,陆氏一族正式成为旗人。

乾隆二十四年,陆佳氏晋封为庆妃。

能够一无所出晋封为妃,还有抬旗的殊荣,可见乾隆对陆佳氏最起码是宠爱的。而且从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是继后那拉氏一步一步失宠的时候,也恰好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得盛宠的时候,乾隆对继后越来越冷淡,对魏佳氏越来越宠爱,魏佳氏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生下六个子女。

也正因为接连生下皇子宫女,魏佳氏无无暇顾及,所以乾隆便让一无所出的陆佳氏抚养魏佳氏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从这一层面上看,魏佳氏与陆佳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如此才放心自己的儿子交给陆佳氏。陆佳氏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便将所有的母爱都给了永琰。陆佳氏也因此,得到了魏佳氏与乾隆的尊重。

乾隆三十年乾隆再次南巡,这次南巡发生了一件大事:继后那拉氏断发,乾隆虽没有正式下旨废后,但是将那拉氏所有的册宝全部收回,相当于不承认那拉氏自始至终的存在,连乾隆的普通妃嫔都不是。

继后那拉氏倒台后,魏佳氏被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

作为魏佳氏儿子永琰的养母,魏佳氏自然不会亏待她,乾隆三十三年,陆佳氏晋封庆贵妃;三年后陪伴乾隆东巡泰山。

乾隆三十九年,陆佳氏病逝。

其实从乾隆三十六年开始,陆佳氏便开始卧病在床,乾隆为爱妃遍寻名医,才勉强支持到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年,陆佳氏安葬在裕陵妃园园寝。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病逝,嘉庆帝正式开始亲政,嘉庆感念养母陆佳氏的养育之恩,特地将其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结语

乾隆五位皇贵妃三位是包衣出身,两位是民间汉女,通过抬旗的方式给与五位爱妃殊荣:包衣出身的三位皇贵妃皆拨出包衣,而民间汉女出身的则抬旗到满洲上三旗包衣。

乾隆朝时期的宠妃还是比较多的,这五位出身一般还能从其中脱颖而出确实不简单,毕竟还有很多妃嫔出身比这五位皇贵妃的出身高贵的多,但最终也没能追封为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与淑嘉皇贵妃都先后几次生育皇子公主,母凭子贵,而慧贤皇贵妃纯粹靠的是乾隆的恩宠,她一生无所出,而且也没有抚养其他的皇子。

而庆恭皇贵妃照样也是一无所出,乾隆给了她贵妃的位份;因为曾抚养皇十五子永琰,永琰感念养母恩德,将其追封为皇贵妃。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