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脸皮真厚,明明自己在东南亚一败涂地,却两次腆着脸找中国来救场。
1942年,新加坡失守,东南亚被日本横扫,英国的“皇冠明珠”英属印度岌岌可危。
此时的丘吉尔一边对中国人冷嘲热讽,一边不得不拨通蒋介石的电话,求中国派远征军入缅甸救火。
更讽刺的是,拥有三亿多人口的英属印度,竟然没能提供足够的兵力防守,反而需要中国军队来拼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英属印度是“摇钱树”,不是“兵工厂”
表面上看,英属印度人口占大英帝国的70%,但问题是,这三亿人对英国来说是财源,而不是军事资源。
英国人的算盘很精印度是用来榨取财富的,而不是用来培养一支能威胁他们统治的军队。
打仗?那是宗主国的责任。
历史上,英国对印度的军事管理极为谨慎,招募兵力时数量有限,指挥权牢牢掌握在英国人手中,生怕印度兵哪天掉转枪口造反。
别忘了,1857年印度士兵发起过大规模的民族起义,差点让英国人滚出南亚。
丘吉尔当然记得这事,所以宁可让中国远征军去死,也不敢让印度兵多拿武器。
2. 丘吉尔的自大和对中国的轻视
丘吉尔一直是个极度傲慢的人物,骨子里瞧不起中国。
要知道,早在1940年,他为了讨好日本,居然封锁了滇缅公路,断了中国的抗战物资供应。
这次日本打到他家门口了,他才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嘴硬习惯改不了。
即便到了1942年,中国远征军已经在缅甸拼死作战,英军一败再败,他都不愿意正面承认中国的贡献,还在宣传上抹黑中国军队。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救了7000英军,英国却宣传是自己突围成功。
这样的嘴脸,让蒋介石气得牙痒痒。
3. 英军的溃败速度超乎想象
英国人显然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在东南亚展开闪电战,几个月内攻占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
一向以“强大帝国”自居的英国,在东南亚的三十万联军几乎是一触即溃。
尤其是新加坡战役,英军8万人投降,直接让丘吉尔感叹“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
这场灾难让印度门户洞开,而英印军队的表现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日军攻势,英印军军简直就是“纸糊的老虎”,一战即溃。
英国人这才慌了神,不得不向中国求援。
英国人在东南亚的失败,既有高估自己的傲慢,也有低估对手的愚蠢,更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防范心理作祟。
他们一边对中国摆臭脸,一边却不得不靠中国远征军保住印度。
历史总是讽刺的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最终却靠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军队,用鲜血换回了英属印度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