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怎么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看勾践为人就知道了

艾薇沧桑史 2024-12-22 22:40:37

勾践是个心理变态?别说,还真有点道理。

大家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觉得他是个励志典范忍辱负重、终成大业。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位越国的君主,活着就是为了复仇,心里装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耻辱和仇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牺牲士兵、百姓、家人,甚至不惜用尽一切卑劣手段。

他的行为,让人不得不怀疑勾践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他不拿士兵当人,只当棋子。

先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攻打越国,勾践采用了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战术。

他派出了一队敢死队,命令他们冲进吴军阵地,当着敌人的面,整齐划一地自刎身亡。吴军被这场面搞懵了,越军趁机袭击,打了个漂亮的胜仗。

看似高明,但背后是几十条性命白白送掉。还有焚烧宫室试探民心那一出,硬生生逼死了三百多救火的百姓,勾践却大喜过望,觉得自己“得民心”了。

说白了,这人眼里根本没有士兵和百姓,只有他的江山。

2. 他对家人冷血无情,简直丧心病狂。

夫椒之战,勾践战败,被逼到绝路,他的个念头竟然是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顺便烧光家里的宝物,干脆来个同归于尽。后来为了活命,他换了个套路,直接把妻子和儿女送去吴王夫差那儿当奴仆,女儿扫地,儿子伺候嫔妃,妻子更惨,成了吴王的侍妾。

可以说,他的家人只是他政治交易的筹码。一个连亲人都不爱惜的人,指望他能对别人好吗?

3. 他对功臣的下场,早就写在脸上了。

灭吴成功后,勾践就把功臣文种赐死了,理由很简单功劳太大了,他看着不舒服。范蠡比文种聪明得多,早早就看透了勾践的为人。

他给文种写信,劝他离开,还用了句经典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猎物没了,猎人就会把猎狗杀了炖汤喝。勾践就是这样的人,你可以帮他打天下,但别指望他分天下给你。

范蠡这才全身而退,去当了商圣,文种却被逼自杀,成了勾践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勾践的故事,确实充满戏剧性。

他从一个亡国之君逆袭成了灭国霸主,靠的是无情的牺牲和极端的忍耐。但正因为他对士兵、百姓、家人、功臣都如此冷血,才让人明白范蠡为什么要说那句“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