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二十世纪全世界最流行的图书,大概有不少人不会想到,竟然是来自中国的《毛主席语录》,也就是那个特殊年代人人争相传诵的“红宝书”。
据统计,《毛主席语录》被翻译成了5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公开发行,总发行量达到了惊人的50多亿册,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图书。
可是,让没有想到的是,1979年2月12日,中央宣传部却突然发出了《关于停止发行<毛主席语录>的通知》。自此之后,这本风靡全世界的图书,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以至于今天在文物市场上,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语录》,竟然能够卖出高出原价十倍、百倍的价钱。
那么,我国为什么会在1979年2月,做出了停止发行《毛主席语录》的决定呢?
这就要从《毛主席语录》的诞生到发展壮大,其后不久,迎来出版发行高潮,最后悄然落下帷幕的特殊时代背景说起。
1、《毛主席语录》的雏形早在1959年,一股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就在中国的大地上悄然兴起。
在当时,人们把毛主席的思想誉为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更是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口号。
尤其是在庐山会议之后,全军更是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当时的《解放军报》为了让战士们能在各个时期、各种情况下,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始在《解放军报》上经常刊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让战士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背诵,认真学习,并学以致用。
1961年初,有关方面还总结提炼出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即,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应、在“用”字上下功夫。
为了让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运用真正落到实处,自1961年5月份开始,《解放军报》开始在报眼的位置刊登毛主席语录,还要求语录内容要与当天报纸的版面内容相吻合,以便于全军官兵更好的活学活用,理论实践相结合。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解放军报》不得不每天抽调出专人,在毛主席的海量著作中查找与当天报纸内容相契合的毛主席语录。这项工作后来就落到了当时的军报编辑田晓光的头上。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伟大的任务,田晓光必须在每天下午的报社编前会议上了解第二天的报纸内容和宣传重点,然后,田晓光再通过翻阅查找毛泽东著作,从中找到当天报纸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
这耗费了田晓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一想到这是伟大神圣的工作,田晓光只觉得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内心更是无限欢喜。
一开始,田晓光做这项工作,还算顺利,可是,时间一长,田晓光就发现,有时候自己翻遍了《毛泽东选集》,也找不到一条当天的报纸所需要的毛主席语录,这让田晓光焦急不已,又无法可想。
后来,《解放军报》派人外出学习,终于在《天津日报》那里,学到了经验。
《天津日报》的做法是,将毛泽东著作中可以独立使用的文字,也就是人民群众口中的“毛主席语录”,制作成语录卡片,然后分门别类排列成专题目录,为编辑们查找、引用、校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了这样一个查找编辑的方法,后来,田晓光再去查找毛主席语录,就顺利多了。
此时的田晓光没有想到,他们选择并使用的这样一个方法,最后竟成了编辑出版《毛主席语录》最初的来源和样式。
2、《毛主席语录》诞生1963年12月的一天,田晓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唐平铸打来的。
唐平铸在电话里告诉她,总政领导要求他们编一本《毛主席语录》,在代表大会上,以会议文件的形式下发,以便征求各位代表对《毛主席语录》的意见。
挂掉电话之后,田晓光的心情是激动自豪的,同时,她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这项任务,时间要求紧迫,责任又无比重大。
为了尽快完成《毛主席语录》的编撰任务,田晓光索性直接搬到了报社,和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同志,夜以继日埋头苦干。
当时,田晓光的四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学校住校,自然不要她照顾,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幼儿园,田晓光不得不忍痛将孩子们托付给幼儿园帮忙照料,而后,全心全意投入到《毛主席语录》的编写工作中。
为了尽快付印,田晓光采用了编一个专题,发排一个专题,排一个专题,校对一个专题的办法,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往前推进,一边编,一边排,一边校,一边印。
这一年的除夕之夜,田晓光的孩子们,热切盼望着和很长时间没有见面的田晓光团聚,没有想到,除夕之夜,正好赶上《毛主席语录》进入总校和付印的最后时刻,田晓光不但没有享受到和孩子们团聚的幸福时刻,甚至连短暂休息都不能够,而是在印刷厂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轻轻落到田晓光疲惫的脸上的时候,双手捧着散发着浓郁油墨香味的《毛主席语录》,那一刻,田晓光身体上的疲惫一扫而光,脸上露出了欣慰又满足的笑容。
1964年1月5日,《毛主席语录》征求意见本出版了,选录语录200条,题名为《毛主席语录200条》。
与会代表们拿到了《毛主席语录200条》后,经过讨论,提出了增补的意见。
就这样,田晓光等人又花了五天的时间,对《毛主席语录200条》进行了增补,共设25个专题,收语录267条,将题名改为《毛主席语录》。
最终,历时不到一个月的《毛主席语录》终于问世。
3、《毛主席语录》停止发行1964年5月,总政领导决定将《毛主席语录》在部队内部发行,干部人手一本,战士每个班一本,其后不久,为了携带方便,原先16开本的《毛主席语录》被改为52开本,这是最早的小开本《毛主席语录》。
1965年8月,《毛主席语录》已经印刷至惊人的1213万册,为此,《解放军报》还专门成立了《毛主席语录》发行机构。
不过,直到此时,《毛主席语录》的出版发行,仍然只限于军队内部。
1966年8月,随着毛主席著作的大量出版,《毛主席语录》迎来了出版高峰,经有关部门批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动数百家印刷厂,夜以继日大量印制《毛主席语录》,近乎达到了全国人手一本的程度。
最初的《毛主席语录》是纸皮封面,为了经久耐用,后来又改为大红色塑料皮本,传遍全国的“红宝书”就此诞生。
此时,《毛主席语录》在全中国已然红极一时,让人意外的是,在国外,《毛主席语录》同样火得一塌糊涂。
原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世界左翼运动狂飙突进的年代,《毛主席语录》迅速在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流传开来。
《毛主席语录》在法国被再版四次,印数高达数百万册,英国最大的华人书店,就是靠售卖《毛主席语录》发家致富的,而南非、古巴等国领导人,更是对《毛主席语录》熟读成诵,甚至能说出个别语录出自毛选第几卷。
不过,随着《毛主席语录》被大量印制,一些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一是在《毛主席语录》刊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甚至把别人的话,也当成了毛主席语录给收了进来,有的还涉嫌泄露国家机密;二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把大字报、小报和传单里的内容编到了《毛主席语录》里,公然宣扬与党中央主张相悖的思想,以混淆视听,妄图以此颠覆人民政权;三是人们对《毛主席语录》的追捧,逐渐演变成对于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将毛主席的话语奉为金科玉律,将毛主席的思想进行神化,这种盲目的迷信,阻碍了人们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很显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正是因为这种种考虑,1979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才发出《关于停止发行<毛主席语录>的通知》。
此后不久,中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昔日红极一时,被奉为圭臬的《毛主席语录》,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毛主席语录》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以《毛主席语录》为代表的毛泽东思想,却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华大地上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