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底层宗室,究竟过的有多惨?

德叔谈史悠悠呀 2025-02-14 17:07:07

惨到这些人因为吃不饱饭的事,直接铤而走险,去刺杀藩王。

这件宗室谋害藩王的案子,发生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案件的主角是时任辽王朱恩。

辽王这个藩系,最早来自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个儿子辽王朱植。

辽藩,咱们听这个封号就知道,他肯定是在辽东那一带。

当年老朱给朱植选封地的时候,让他就藩的地方是辽东广宁,也就是今天的辽宁北镇。

但是明代的藩王在靖难之役期间,等于是被刮了一层皮。

朱植这个人,他很倒霉,首先他就藩的地方在北方,而且是在东北。

朱棣登基之后,是不可能允许北方还有能够统兵的藩王存在的。

再一个就是这个朱植,他压错了宝,靖难期间,他站队的时候昏了头,选择跟了朱允炆。

那太宗皇帝......啊不对,成祖皇帝,他那种开阔的心胸,肯定会好好疼爱自己的这个兄弟。

朱棣登记后,辽王的爵位依然在,没有被废除,可是待遇下降的却非常快。

朱棣不仅把十五弟的封地从东北改到了湖北,而且还削去了辽王的三个护卫——搬家裁员,这还没完。

按照朱元璋给子孙们写的行为指南《皇明祖训》当中明确规定,亲王爵位每年的禄米是一万石。

朱棣为了让弟弟好好感受自己的“友好”,就直接抹了一个零:“你不是喜欢跟朱允炆一块玩吗?剩下的九千石你去找他要去吧!”

就这样,曾经的辽王在紧巴巴的状态之下,艰难地度过了永乐朝,直到明仁宗继位之后,才给辽王把工资涨到了三千石。

我们经常批评明代的宗室,吃着朝廷的饭,还不给朝廷干活,觉得像养猪一样。

但问题是,这些“猪”里面吃饲料吃得最猛的,都是每个藩系当中的大宗,也就是亲王们;但是亲王之下的那些小宗,日子过得却是非常艰难。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这些宗室要感谢他们的老祖宗朱元璋。

按照朱元璋给子孙定下来的爵位制度,每个藩系的嫡长子继承宗室爵位,其他的儿子继承郡王,之后再一代一代往下降。

亲王爵位的获得者始终是大宗,朝廷给这个藩系的工资,主要也是被大宗给拿走了,而小宗们也只能吃大宗剩下的。

老朱规定,亲王郡王的禄米可以自己去收,你是从庄子里面自己种,还是从市场上去搞,无所谓;可是郡王以下的宗室们,他们的禄米就只能由官府统一发放。

二者的区别在哪呢?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王府他们自己去收,不仅可以保证收上来的这些米都是新鲜的粮食,而且不走官方的渠道,不用看那些朝廷官员的脸色;但是其他的那些宗室们,他们的禄米是从官府那里领来的,而领来之后的禄米,有很多都是压了好几年的陈米,不仅不新鲜,而且这些官员经常是拖着工资不给。

按理说小宗室们的工资应该也不算高,对付他们也不是什么难事,偏偏大明朝的王爷们实在太能生了,哪怕每个人就给那么一小袋的粮食,这么多的人加在一起,差不多也能把一个地区的官府压垮。

很快,明朝就已经陷入了小宗室们过不好,甚至官府也给他们发不起工资的地步。

到了明代中期,这些宗室成员的工资发放,就彻底成了明代的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各地官府也只能是想着办法,各种各样的给他们拖欠,反正你们要受的苦,你们的老祖宗也替你们受完了,现在你们的工资能找的话,就去找老祖宗要去吧!

朱元璋当年在制定这套规则的时候,并没有规定说宗室成员只能是干等着朝廷发粮,然后你们平时就啥都不能干。

老朱其实是允许后代参加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你们可以走正规的途径。

但是这个正规途径,被朱棣彻底堵死了。

他从藩王变成了皇帝之后,生怕有人走自己的老路,于是他就在父亲的基础之上,又给宗室们扣上一个紧箍咒:正规途径你们也别走了,当官是件苦差事,我替你们已经把苦都吃了一遍,以后你们就做一条躺平的死鱼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就封死了底层宗室找其他出路的盼头。

当时间来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这会的辽王府已经繁衍到了第四代人。

当时的辽王朱恩是辽靖王的嫡次子,他继承了亲王的爵位。

按照规定,作为藩系的大宗辽王,是可以直接管辖自己藩系当中的其他宗室。

这会辽藩当中,除了大宗辽王之外,还有几个郡王,分别是松滋王、长阳王还有远安王。

理论上来讲大家都是亲戚,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新接班的辽王他是一个小心眼,他以前和其他几家亲戚闹过矛盾,等自己继承了辽王的王位之后,就仗着自己大宗的身份经常欺负其他的亲戚。

这些亲戚平时也是能忍则忍,但是到了后来,明朝自己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官府发不起这些小宗室的工资,只能是能拖则拖。

哎,坏了,其他几家王府的宗室们一下子就断粮了,甚至连几个县主的婚礼都没有饭菜去招待人。

走投无路之下,就有几个头铁的宗室强闯荆州的官府,想要武力拿回工资。

那这件事情闹大了之后,作为大宗的辽王朱恩,他本身就和这些穷亲戚的关系不太好,如今他们落下了这么大的把柄,那肯定不能够轻易放过,他就把这个事情捅到了明孝宗那里。

孝宗皇帝一看,宗室竟然敢打劫官府,这能忍吗?必须出重拳!下令把这些参与闹事的宗室全部收拾了一顿。

这帮宗室本来是想领自己的那些工资,钱没有拿到也就算了,还被皇帝臭骂了一通。

那走投无路之下,三个郡王府的宗室们竟然就以王府的名义,公然在荆州城里面抢劫。

孝宗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更大了,下令辽王赶紧出手,收拾收拾你们家的那些个混账亲戚。

辽王接到命令之后,他不但把三个郡王府的宗室抓了起来,还下令把他们未来的工资全部都给取消了。

虽说这些宗室他们做的事情确实是很可恶,可是咱们也好好想一想,这些人他们不仅被拖欠了禄米,还惨遭囚禁,这等于说是在炸药桶上面又加了一个二踢脚。

皇帝天高路远的,没办法去找他算账,那这些实在没有活路的宗室,就只能够把自己的怒火喷向了辽王的头上。

既然你不让我们好过,那咱们都别过了,我干脆把你干掉就可以了,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些宗室也不知道是从哪儿窜出来的,一百多号人齐刷刷地杀向了辽王府。

辽王的护卫,在明代永乐年间就被永乐帝(太宗皇帝)裁撤了。

那会儿的王府里根本就没有多少保镖。

这些宗室要是真的杀进了辽王府,那辽王没准儿就真的要被做成大明朝的第二个被杀害的亲王了。

好在辽王提前得知了消息,又去明孝宗那里添油加醋地狠狠告了一状:“皇上啊,不得了了!宗室们都打到我王府门口了呀!他们这是在打我吗?这分明是想学着咱们的太宗皇帝朱棣,再次发动靖难!”

这下明孝宗彻底炸庙了。

按照《明孝宗实录》的记载,这三个郡王府当中,有好几个人直接被送到了朱家人的老家——凤阳府的高墙里禁闭;没送去的,干脆以后连俸禄都给停了;还有一些参与的人被下令打了八十大棍。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可能辽王觉得这次的处罚太轻了,在打棍子的过程中,他就暗中下令让行刑者往死里打。

结果一百多个人里面,有八十多人被当场打死。

这场发生在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刺杀辽王案,其实在本质上来看,它更像是一场朱家底层的宗室们在实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发起的一场绝望的反抗。

别看这些宗室平时在面对百姓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强势得很,但是在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势的郡王、亲王,哪怕是一些地方官的时候,他们连自己老祖宗朱元璋给他们定下来的俸禄都拿不着。

从朱棣靖难之役再到明英宗的夺门之变,由于朱家人实在是太能“整活”了,没事就搞个大新闻,导致他们在自己上位之后,就要对自己家的宗室们严防死守。

此后的大明朝宗室,就慢慢成了朝廷的吉祥物。

亲王郡王他们的日子还好过一点,可底层的宗室,甚至后来还有去当车夫的。对于他们来说,老祖宗的庇佑虽然是铁饭碗,但也是彻底把他们囚禁起来了。

等到后来大明朝真正灭亡的那一天,才算是让他们真正过上正常的日子了。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