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拱火式”道歉,律师认为可能再度引发侵权。
作者 | 孙晓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拥有500万粉丝的超级网红刘雯去年披露的关于某团上盒马代购“黑幕”的信息,经过打官司,被证明是不实信息,没想到事情不仅没有落下帷幕,反而卷土重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其实不复杂,安徽电视台《第一现场》的女主播再就业之后成了网红,从去年开始不断为商家、骑手发声,看上去是为弱势群体“请命”,但是事情后来渐渐变味。刘雯发布的某团和骑手信息越来越经不住核实,此后更是因为散布“不实信息”,被某团以侵害名誉权给告了,法院最终判其道歉5日、赔偿5万元。
赔款不多、道歉了事,怎么看都应该翻篇的一件事,却因为刘雯6次发布“阴阳”道歉信,以及一系列“拱火式”道歉视频和直播,自称“要道歉30天、赔偿50万”。又将赢了官司的某团反推至风口浪尖。巨大流量热度下,她本人不仅涨粉近百万,更是创下了“一个月直播带货500万暴涨近60倍”的纪录。
“法院判决赔偿金额5万,道歉时间5天,但刘雯在视频中说要道歉30天,被罚50万,与法院判决的内容不一致”,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古灯晖律师表示,言论误导公众并对法院造成影响的行为,可能涉及民事侵权、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具体责任的认定取决于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公众在发表言论时应谨慎,避免因不当言论而承担法律责任。
刘雯作为职业女主播,深谙传播之道。热衷于点评社会热点事件。内容横跨社会民生、消费、军事、全球经济大事,自媒体雪贝财经曾总结“但凡涉及到激烈冲突、价值观对立的社会民生热点事件,刘雯则激进地站在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猛烈的批评;但凡是地缘政治话题,她则认为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刘雯与某团的纠纷缘于她在2024年夏天的盒马代购事件。彼时,刘雯在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连续发布数条揭露平台上盒马代购以及平台盈利“黑幕”的视频,称某团在这其中“虚假加价”、“配送费两头收取”。
通过系列操作,刘雯的社交账号不仅成为网民发泄“对抗强权、资本”情绪的发泄口,更是成为“资本和司法暗箱操作”“卸载某团”等煽动性言论的集中地。
连接数百万骑手、商家的平台向来是争议焦点。盒马代购风波后,刘雯关注起了骑手权益保障等事件。在多个视频中,她指出某团抽成比例过高,以其晒出的一份54元的隆江猪脚饭为例,根据该图片,刘雯分析称商家最终仅得9.42元,由此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平台压榨商家。这些持续的不实宣传,为这场官司及后续的舆论争议埋下了伏笔。
汹涌的舆情中,某团的辟谣、澄清都无济于事。最终,某团以侵害名誉权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刘雯控诉“法院未进行开庭通知,自己被公告送达”,这其中,还夹杂着她对资本“使手段”删除视频的质疑。
“前新闻主播”、“法学硕士”、“公益大使”等刘雯通过置顶视频给自己贴上的标签,让她和某团的对抗,逐渐有了一种强者与弱者的比较,而非事实层面的甄别。巨大的情绪裹挟之下,流量与她的直播带货月流水也直线翻番,抖音等平台账号最近一个月就吸粉近百万。
“刘雯”账号橱窗显示,她出售的产品包括:护肝产品、软骨素、枸杞、羊奶粉、美容护肤、调味品、咀嚼片、婴幼儿奶粉、垃圾袋、酱油等,主要面向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通过出售她们所需的保健品和生活用品获得了庞大的销售额。
刘雯输了官司之后依然6次“拱火式”道歉引发的争议,也为其带来了泼天的流量。在直播中,刘雯上一秒强调自己“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道歉必须要道歉的好吗”,下一秒就称“马上就没库存了,还有50单就结束了”。
以1月24日晚上,刘雯在快手的直播带货为例,这场直播吸引了42万粉丝,观看人数是之前的50倍。谈到和某团的诉讼,她强调“我什么也没做,就什么都不能说了,到哪说理去。”
截至当日,她的快手账号总销量已高达3645.5万单。她直播带货的白酒类产品销售额高居前三。
不止在快手,新榜数据显示,“刘雯”在抖音平台1月的直播以及短视频带货销售额就在2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近60倍。
其账号信息显示,有超过47万名消费者通过“刘雯”这一抖音账号购买了过产品,销售产品的数量则超过58万件。
按照直播带货约20%的佣金粗略计算,仅刘雯和某团纠纷最盛的1月份,几个主要平台合计收入就超过百万。
刘雯越“受挫”,舆论越汹涌。但在这场被网友视为“鸡蛋碰石头”的抗争背后,刘雯的“正义斗士”形象也开始出现裂痕。
近日,盒马代购店的店主@盒mdg在微博发声,称“被抹黑、曝光后就受到了网暴,从去年夏天到现在生意一直受到影响,而刘雯一直在撒谎、带节奏,直播带货收割流量!”在其微博中,她详细列出了刘雯视频中提及的代购溢价、配送费等问题,事实并非如刘雯视频中所说。
此外,随着法院判决出炉,刘雯视频中出现的多个商家订单,真相也并非如她视频中所说。
此前,为刘雯带来泼天流量的多个事件已被辟谣或证实为不实信息;刘雯曾提到,“顾客支付43.1元配送费,骑手到手只有3块5块”,最终官方查证的结果是骑手收到的是38.6元;刘雯所称“商家后台数据”后被证实是消费者支付小票,其披露的“消费者实付23.5元,商家到手0.6元”也被核查为不实信息。
如果说以上错误是无心之失,那她为何会在视频中将判决结果中的“道歉5天、赔偿5万元”混淆成“道歉30天、赔偿50万”?并连续6次以“道歉”为由制作视频,以“为骑手请命”的人设来引发矛盾与对立?
自媒体雪贝财经曾撰文分析,刘雯发布的某团女骑手、商家争议等视频,操作手法似乎与此前评论民生、民粹等话题的方式如出一辙。不顾事实只讲情绪,激进地站在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进行猛烈的批评;收到对其不利的一审判决后,刘雯卖惨式接连发布对某团的道歉视频后,数以万计的关注者旋即涌入到相关司法机构的账号下质疑此案判决的公正性,并将此事阴谋论地暗示为政府司法机构与资本的勾连、司法机关沦为某团打手等,上万条网友评论一边倒地声援“刘雯”,甚至还煽动骑手罢送对抗平台、要去总部拉横幅等。
刘雯影响力大到甚至让知名企业家、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发布朋友圈声援,误将“刘雯”视为对抗互联网电商平台螳臂当车式的英雄人物。但刘雯却并非白璧无瑕。
早在2021年,刘雯就因为“兜售保健品加价、向老年人售卖理财课程”等行为被举报,在抖音发布的第二期“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告中,被永久封禁。但奇怪的是,此后刘雯账号又“复活”了,原因不详。
雪贝财经曾概括刘雯商业变现的模式:聚焦民粹与民生等热点与对立话题可以为“刘雯”快速打造起一部粉丝庞大的流量机器;而聚焦养生与科普则可为她聚集起一大批垂直而精准的潜在消费者,打通带货的流量变现渠道。
撇开刘雯“为骑手请命”这一人设不说,仅仅回到事件本身来看。刘雯发布的多个视频中提及的一系列与盒马代购店、某团外卖订单以及开庭情况,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搜集了目前的公开素材,就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扒。
问题一:平台上的盒马代购是否存在高溢价、虚假标价?
2024年8月,刘雯发布视频称,其在网上代购下单盒马商品时发现:“代购店商品溢价35%到50%不等” “据了解某团要抽每个商家每件产品至少30%左右的扣点”、“骗我五六十你才满意”、“多则将近100块钱”、运费18元……”。
安徽大皖新闻曾就此事进行报道,平台客服表示,将协调商家将上述五笔订单中全部按照标价多收取的部分,总计14.53元退还给消费者。这一金额的公布,明显与刘雯视频中提及的“骗我五六十你才满意”,“多则将近100块钱”等细节不符。
此外,刘雯在视频中提及支付了18元运费,但媒体援引商家说法,这是实际距离6公里左右的订单,经商家和平台补贴后,用户实际仅需要支付5-8元的运费。
按照该商家的解释,刘雯展示的是商品标价,而非扣除优惠、补贴运费之后的实付价格。但从商家视角看,扣除折扣以及给予的跑腿小哥的配送费,刘雯所下的五笔订单中,高于15%溢价的部分则只有14块多。
该报道还提及,代购店铺广泛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上,主要针对有付费或配送门槛的会员制商店,这些代购商家均会按照各自成本收取一定的“代购手续费”。据部分消费者所发布的代购记录显示,部分电商平台的代购“溢价”甚至超过了30%。
而该盒马代购店的商家也在微博“吐槽”称,赚的只是辛苦钱,14块五毛三早已退回,却还被刘雯持续曝光,遭到网暴,“从去年夏天到现在生意一直受到影响,而她一直在撒谎、带节奏,直播带货收割流量!”。
从刘雯视频呈现的内容来看,商家标价确实高于门店标价,这使得围观者产生误解,从而产生虚假加价以及平台两头收配送费的怀疑。但据了解,商家一定程度标高商品价格后再打折是惯用的营销手段,同时补贴消费者距离过远产生的跑腿等费用。视频中刘雯未展现实付价格,5笔订单仅有14块五毛三超出了平台规定的15%溢价。
问题二:外卖商家“问题”订单、“阴阳账单”疑云
“顾客实付23.5元商家只收到0.6元”、“顾客实际支付的是54块4,商家实收9块4毛2”。在刘雯发布的多个视频中,与外卖平台相关的问题订单,直指平台抽佣过高、压榨商家等问题。
刘雯在视频中贴出的外卖消费账单显示,一份“红烧肉菌子超值套餐”,原价36.9元,配送费0.6元、超值优惠券包22.9元,商家代金券优惠-36.9元,最后支付23.5元。博主贴出的另一张订单小票信息上,套餐消费合计36.9元,商家优惠36.3元,顾客实付0.6元。
野马财经和相关商家联系,前者表示“0.6元是因为顾客使用单独购买的套餐兑换券后下单所补差价,且视频中的外卖小票并非商家收入账单”。
据店主透露,这份“红烧肉菌子超值套餐”正常售价36.9元,顾客以22.9元的折扣价购买了套餐商品券,随后下单,商品券直接抵扣了商品套餐,但还有配送费0.6元,所以,顾客支付22.9元(商品券的金额)+0.6元(配送费)=23.5元,消费金额并无问题。
“外卖小票,一般会钉在外卖单子上送出去,但这种核销商品券的,相当于顾客已经提前支付过了,所以在小票上没有体现。”店主称:“小票不能代表门店收入,如果每单实收6毛钱,门店肯定不会做的。”
而另一份原价58元,实收价格9块4毛2的猪脚饭订单。商家则告诉野马财经:“这是配送距离达15公里的夜间极端订单,骑手配送费太高,且夜间商品折扣力度大,目前门店已调整配送距离。”
商家提到,消费者一般会就三公里内就近下单,这种属于少数极端订单。
综上可知,这一夜间极端订单商家收入不高,是因为商家对夜间顾客的活动补贴、以及长距离配送费高等原因导致的,和平台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问题三:法院是否在刘雯不知情情况下宣判?
“大家跨年狂欢之际,我收到了一份判决书”“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个案子就这么判了”。在刘雯1月5日发布的视频中,她诉说着自己跨年夜下自己败诉的凄惨状况。
她陆续发布的视频中还提到,“我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呢。12月30号,当时我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12368的短信,”刘雯视频中表示,才知道这个消息。
刘雯手机收到了判决信息,这意味着法院有能够联系到她的正确号码,按照司法流程,开庭前法院会给该手机发送开庭信息。
刘雯随后披露,她在收到法院信息后,当成了诈骗信息并未理会,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缺席审判。身为法学硕士的刘雯,居然会把开庭信息当成诈骗信息,有点匪夷所思。
根据刘雯公布的信息,2024年10月25日,法院在官网发布了对刘雯公告送达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这意味着,法院无法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找到刘雯或收到刘雯的回应,所以才采取了公告送达的方式。
而法院联系不上刘雯,也并非没有原因。2023年11月,刘雯曾经自曝已经装修了8套房子。明天晚上要睡哪套房子,恐怕今天都定不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刘雯虽然是知名人士,法官想找到她恐怕也确实有难度。
古灯晖律师表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北京互联网法院已经按规定进行了公告送达,开庭时间也已经在公告中明确。
在刘雯的六条“道歉”视频里,其声称在没收到传票的情况下被法院缺席审判,一审败诉,被判罚款50万、道歉30天。并用突出字幕进行了强调。不明真相的粉丝迅速涌入法院官方账号,发布了1万多条质疑评论。
但从法院的一审判决看,判决其赔偿经济损失是5万,刘雯所说的50万,是原告方的请求,但法院并未全部支持。
刘雯称,自己已经选择了上诉。目前,全部的事实尚未完全明了,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二审结果。
不过,就刘雯已经发布的6条道歉视频,大概率是通不过法官认可的,反而可能因为“阴阳”某团再度引发侵权官司。
古灯晖律师表示,如果言论误导公众,对他人或机构的名誉造成损害,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如果言论误导公众,扰乱公共秩序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如果言论误导公众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
古灯晖律师还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三百零七条则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由此看来,刘雯不按照法院要求执行道歉,可能还会涉嫌新的侵权行为,仍然存在法律风险。
刘雯和某团的官司及其引发的争议其实不止是一个超级网红和企业的纠纷,其引发的舆论风波有着多个维度的深层意味,令人警醒。
首先,短视频的严谨程度不如文字,但更容易激发大众的情绪,能瞬间让一个谣言广为人知。但造谣一张嘴,澄清跑断腿,对于这种流传甚广的谣言,企业的澄清往往苍白而无力。如果再遇到刘雯式的拱火式道歉,不仅不能平息舆论,反而持续成为热点。而类似的现象,可能会形成寒蝉效应,使得企业对于超级网红带来的视频谣言,是选择澄清和维权,还是默默承受都成为两难。而舆论影响力,有如第四种权利,是粉丝赋予他们喜爱的博主的,这恰恰对网红、博主、大V等意见领袖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和道德规范,需要慎重、谨慎的使用和尊重这种粉丝给予的权利,不可滥用,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对于刘雯的“道歉”和上诉,你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