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在特朗普实施“大面积扫射”的关税政策时,美国的传统盟友欧盟也离他而去,开始频繁与中国接触,试图和中国结盟一起反抗美国。

特朗普
4月9日,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还没第三次踏上访华专机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威胁就传遍全球:“靠近中国等于割喉自杀”。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特朗普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发出威胁呢?对于美国的威胁,西班牙又有什么反应呢?

美国和西班牙国旗
亲华西班牙被美财长威胁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场经济领域的“闪电战”,美国宣布对华加征125%关税,理由是“中国反制升级了局势”,但随后又因“70多个国家未采取报复”而暂缓部分措施,这是美国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重塑贸易规则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美国财长贝森特对西班牙的点名威胁“若与中国走近,如同自割咽喉”,他声称,中国是唯一对关税“强硬回应”的国家,并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合作”,这种论调背后,是美国对盟友离心倾向的焦虑。

美国财长贝森特
更讽刺的是,贝森特的威胁迅速遭到反噬,西班牙农业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直言:“我们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且希望扩大合作。”他批评美国“谈判方式缺乏尊重”,并强调西班牙将在欧盟框架内寻求平衡,同时深化与中国的经济纽带。

西班牙农业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
西班牙官员的回应绝非一时意气,2024年,中西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4.3%,中国在西班牙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达数十亿欧元,覆盖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数据背后,是西班牙将自身定位为“中欧桥梁”的战略考量,他们的首相桑切斯在访华前明确表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将推动欧洲寻找新伙伴。”他批评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举措,并称西班牙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桥梁
这种立场与波兰等国要求“防范中国商品冲击”的论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但是西班牙的经济表现给了他们这样说的底气,2024年GDP增长3.2%,远超欧元区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德里自治大学学者马里奥·埃斯特班指出,中国正将西班牙视为“欧盟稳定合作伙伴”,这种互惠关系让美国的威胁显得苍白无力。

马德里自治大学
而且,西班牙的转向并非孤例,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中欧近期加速了合作步伐,双方重启电动汽车价格谈判,探讨产业链投资,并计划建立贸易救济对话机制。

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超过60%的成员国认为“需调整对华策略以应对美国不确定性”。中欧合作的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份额在2024年增至47%,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增无减,德国汽车巨头40%的利润来自中国,法国奢侈品集团在华销售额占比超3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的警告印证了局势的严峻性:“欧洲盟友已开始绕过美国合作,‘美国优先’正演变为‘美国孤立’。”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反击更是直指问题核心:“美方用关税威胁全球,才是真正试图扼住各国喉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中国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若按“增加值贸易”计算,中美逆差将削减近半,所谓“顺差优势”实为全球化分工的自然结果。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自身的矛盾正在激化,贝森特一边威胁他国,一边因美股暴跌、物价飞涨而将责任甩锅给AI工具,副总统万斯用“乡巴佬”贬低中国,却遭美媒痛批“让美国人难堪”。

美国副总统万斯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更将经济比喻为“死毛毛虫”,辛辣讽刺特朗普“商业天才”人设的崩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单边霸权与多边主义的较量,中国通过RCEP、“一带一路”等机制深化区域合作,而美国却沉迷于“逆差优势论”的陈旧叙事。

RCEP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预言正在应验:“历史车轮会碾碎试图重塑旧秩序的努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西班牙的选择已昭示趋势,当美国挥舞大棒时,盟友正在用脚投票,桑切斯成为特朗普加税后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双方将在医药、农产品等领域签署新协议,这不仅是经济的自救,更是对全球化韧性的信任投票。

全球化
正如林剑所言:“中西合作始终为世界添助力”当“割喉”威胁遇上合作共赢的浪潮,谁在逆流而行,答案已不言自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光明网2025.04.11关于:“希望扩大中西贸易关系”,西班牙大臣反驳美财长
原文记载于环球时报2025.04.10关于:中欧合作为国际变局增加“压舱石”
原文记载于新浪财经2025.04.-11关于:美国对华关税升至125% 并对部分国家暂停90天加征关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