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广西剿匪不力,毛主席怒批张云逸后为何急调叶帅入桂?

花开半夏千古 2025-01-04 10:00:53

1949年11月,解放军四野、二野部队发起了广西战役。仅仅用时1个月多,广西全境解放。

而在随后剿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工作也提上日程。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开始广西的剿匪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彰。为此中央更是在1950年底和1951年初接连发出电报进行严厉批评。

1950年11月,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文致张云逸(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批评:广西是全国剿匪工作中成绩最差的一个省,领导方法上有严重的缺陷,要求广西相关领导加以检讨。

如此严厉的措辞,可见毛主席、中央对广西剿匪的不满之甚。

也是因剿匪不力,包括张云逸、李天佑、莫文骅等人尽管都做了自我批评、检讨,但之后的仕途也都受到了影响。1952年,张云逸因健康原因离开广西之后,未在担任重要职务。莫文骅则因此在大授衔中只获中将军衔,同样未再在中央重要机构担任要职——当然这也是后话。

而在毛主席亲自致电批评广西剿匪不力之外,12月份,毛主席又对广西剿匪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要求,同时在人事工作上也决定临阵换将——把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和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派到广西主持大局。可以看得出来中央(毛主席)的这些措施都是相当急切的。

广西剿匪为何不力?为何中央会在批评广西剿匪不力后如此重视以致于临阵换将派遣叶剑英等紧急入桂主持大局呢?

广西剿匪不力既有李、白、黄三人治桂策略导致的历史遗留原因,地理因素,同样也有张云逸、李天佑等人的过于柔和原因。

广西作为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人的苦心经营之地,三人治桂可谓是竭尽所能。

他们治下的广西推行先军政治,军事优先;同时军事上推行民团制度、三寓政策,这也让当时广西的男子普遍会使用枪械,同时加之多年的反动宣传,其战力可想而知。

为了应对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是有准备的,否则也不会让张云逸(海南人,但当时属于两广)、李天佑、莫文骅等人“桂人治桂”了。

而广西多山的地形(一如十万大山、六万大山等等)以及彪悍的民风也成为了剿匪的一大阻碍。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桂人治桂用得好,当然会事半功倍;可是用得不好,那就要事倍功半了。

由于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乡土情结太浓重,这就导致了在剿匪时这种情节会大于了纪律性、党性,表现出来的就是心慈手软,甚至可以说软弱可欺。

前期的剿匪中出现了每个县只诛杀一名土匪头子,其余教育后释放的情况;甚至于“四捉四放”、“八擒八纵”这种类似于诸葛亮擒孟获的故事都有。

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土匪们不以为意,更加嚣张;百姓们则畏于土匪只威,热情丧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桂系老将钟祖培,奉白崇禧之命在广西恭城发动暴乱,导致了164名军政人员牺牲。可是在擒获钟后,李天佑却仅仅是教育后让其做出承诺就放掉了,结果就是钟又继续聚众闹事,如此才判处死刑。

而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重视广西剿匪,调叶剑英、陶铸入桂,则就要考虑到当时的新中国大环境了。

彼时志愿军入朝作战,而美军则派遣了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中美实质上军事对立;蒋介石同时叫嚣“反攻大陆”(美国也支持),其中很大一部分广西土匪便是受到了蒋介石一方的支持。

于此同时,国内的湖南等地也在进行剿匪,兵力上虽不至捉襟见肘,但要有充足准备,以防止东南沿海战事再起。如是之下,广西的剿匪就必须从速从快,如此才能有兵力赢余调往广东等地。

在叶剑英调任广西后,并没有留在广西太久,毕竟广东也是前沿阵地。而陶铸作为四野老人,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则顺理成章的兼任了广西的省委代理书记,开始主持广西剿匪。

陶铸立刻就召开了干部会议,直接要求纠正镇压中的过宽倾向,借鉴他军区的剿匪经验。

另外,陈明仁部也被调往广西。很快凭借优势兵力、正确的剿匪方针,广西的剿匪进展神速,成果显著。经过1年7个月的剿匪,共歼各股匪42.9万人,至1952年末剿匪战争胜利结束。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