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言美国领土扩张,揭秘西方扩张3种模式,哪种模式更好?

十三妖 2025-01-21 15:48:26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同时将扩张美国领土,要把美国国旗插上新的地平线。

很多网友看过后惊呼,美国一旦领土扩张成功, 将会更加强大,世界霸主的地位更加无法撼动,让美国再次伟大似乎将成为现实。

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土的扩张并没有那么简单,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所谓领土扩张,西方社会探索出三种方式,如果包括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方式的话,则是4种模式,偏偏美国选择了最原始的方式,逆国际潮流而行,想要成功很难,即使成功了,一口吃成大胖子,如何消化也是一个大难题。

那么,历史上西方社会如何扩张领土的呢?对如今的世界格局来说有何借鉴意义?

特朗普俄国与美国:本土扩张

首先是本土扩张,这是一个国家最简单也是最原始,领土扩张方式,新扩张区域与本土相连,来自本土的经济文化可以很轻易的渗透到新扩张区域,政治上管理成本低,军事上便于镇压可能出现的叛乱。

俄国和美国在历史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这种方式,实现了从建国时期的微薄领土到如今庞大领土面积的转变,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俄国是铁蹄之下用军事手段征服的广袤版图,美国则是买卖与巧取豪夺并用的领土积累,可谓是各有千秋。

俄国的扩张史,犹如一部充满血腥与征服的史诗。一切始于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这个偏居东欧一隅的弹丸之地,怀揣着对土地无尽的渴望,踏上了扩张之路。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俄国军队如潮水般涌向周边地区。在16世纪,伊凡四世率领大军,三次远征喀山汗国,尽管前两次铩羽而归,终于在1552年,伊凡四世亲率15万大军和150门火炮,一举攻克喀山,将其纳入俄国版图。随后,阿斯特拉罕汗国也未能抵挡俄国的铁骑,在1556年被兼并。俄国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到伏尔加河中下游和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到了近代,俄国的扩张野心愈发膨胀,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一过程中,无数民族被征服,不同的文化被强行融合,俄国以铁与血铸就了自己的广袤版图,所以网络上有人将俄国称之为战斗民族。

俄国的扩张历史,源于其对土地的渴望,对不冻港出海口的追求。蒙古帝国的西征打通了整个欧亚大陆,打落了多少正在崛起的国家,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蒙古部落一盘散沙,正好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在几代大帝的努力下,抓住时代的机缘,一举成为当今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让欧洲恐惧,美国忌惮的国家。

与俄国的武力扩张不同,美国的领土扩张之路充满了巧合与算计。美国独立之初,仅仅只有十三州之地,1803年恰逢法国深陷欧洲战争的泥潭,急需资金支持战争,美国则看准时机,仅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从密西西比河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脉,面积多达21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当时美国国土面积的一倍。

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佛罗里达,1845年,美国通过策动德克萨斯独立,并随后将其并入美国,实现了领土的又一次扩张。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爆发战争,这场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告终,墨西哥被迫割让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等州在内的大片土地,使美国的领土延伸到了太平洋沿岸。1867年,美国又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这片被当时许多人认为是 “冰天雪地的荒地” 的土地,后来却被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美国的一块宝地。

美国通过购买、策动独立、战争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领土的快速扩张。这种扩张方式,虽然不像俄国那样直接诉诸武力,但同样充满了权谋与算计,为美国日后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英法:海外殖民

俄国周边有着大片无主之地,或者统治薄弱地区,美国周边大片殖民地,天然存在领土并入本土的可能,英国和法国周边都是传统欧洲强国,已经形成民族国家,国家意识强烈,难以直接并入本土,英法两国选择了另一种扩张方式,那就是海外殖民。

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称霸全球的强大海军,英国法国开启了一场疯狂的全球殖民之旅,迅速将老牌殖民者西班牙和葡萄牙赶下霸主王座。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从亚洲的印度,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再到北美的加拿大,以及非洲的大片土地,都飘扬着英国的米字旗,成为 “日不落帝国”。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这个披着贸易公司外衣的殖民机构,逐渐成为英国统治印度的 “代言人”。东印度公司通过武力征服、政治操纵和经济掠夺等手段,一步步将印度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他们在印度疯狂掠夺资源,将印度的棉花、茶叶、香料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同时,英国还在印度倾销大量的工业制成品,摧毁了印度本土的手工业,使印度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法国在北美、非洲、亚洲等地建立了众多殖民地,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在北美,法国曾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包括今天的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中西部的大片地区。然而,在与英国的殖民竞争中,法国逐渐处于劣势。1756年开始的七年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将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遭受重创。

然而在非洲,法国的殖民统治却是成绩斐然,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等殖民地,涵盖了今天的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乍得等多个国家。法国在这些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大力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试图将非洲人 “法国化”,时至今日,法国在非洲仍旧保持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亚洲,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法国都有过殖民统治的历史。

美国:经济殖民

当美国打通北美大陆东西两端之后,本土扩张便遇到了阻力,难以继续。美国便试图学习英法,走海外殖民扩张的路线,结果在菲律宾这里弄的灰头土脸,意外的是在拉美却收获另一种模式的成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大获全胜,从西班牙手中接过了菲律宾的 “统治权”,本以为这是一场 “甜蜜的收获”,却没想到踏入了一个 “荆棘丛”,最终弄的遍体鳞伤。美国刚一占领菲律宾,就遭到了菲律宾人民的强烈反抗,一场激烈的菲美战争就此爆发,美国对菲律宾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数十万菲律宾百姓丧生。

同时为了维持在菲律宾的统治,美国不得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去巩固在当地的统治,修建基础设施、组建政府机构、派遣军队驻扎等,但是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美国从菲律宾获得的经济收益远远无法弥补其投入的成本,账单一看,亏到姥姥家去了,美国很早就想甩开菲律宾这个包袱,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哈尔霍斯切割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结果菲律宾不同意,这下美国坐蜡了,到了1946年,美国安排下,菲律宾独立了。

就在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陷入困境时,美国的联合果品公司在南美洲却 “混得风生水起”。1899年成立的联合果品公司,堪称经济掠夺的 “高手”。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国,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香蕉生长。于是联合果品公司这些地方大肆收购土地,用于香蕉种植。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从当地农民手中低价收购了大量土地,建立起了庞大的香蕉种植园,与此同时联合果品公司还大力投资修建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

联合果品公司通过控制这些基础设施,牢牢掌握了中美洲的香蕉出口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在获得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干涉着中美洲国家的内政,扶植符合其利益的政府上台。1954年,美国为了维护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策划了危地马拉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本斯,建立了亲美军事独裁政权。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地区扶持自己的代理人,让这些国家的政治沦为其经济利益的 “傀儡”。

相比较直接的海外殖民,联合果品公司这套经济掠夺方式,更加隐蔽,成本投入更低,收益回报同样巨大,通过扶植代理人,充当影子政府,既转移了当地百姓的直接矛盾,又能合法地掠夺当地资源,简直一举数得,精于算计的美国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好处,也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好。

于是,二战之后,美国显示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又是美元与石油绑定,大力发行美债,其本质都是进行经济掠夺,不见血的刀光剑影,无形中夺走多少财富!

美国从殖民地掠夺转向经济殖民,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殖民统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2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各国人民对殖民统治的反抗日益激烈,继续维持大规模的殖民地变得愈发困难。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不断高涨,民众对海外战争的伤亡和巨额开支感到不满,这也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审视其殖民政策。

经济因素也是促使美国转变的重要原因。通过经济殖民,美国可以在不承担过多政治和军事负担的情况下,获取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联合果品公司在南美洲的成功,让美国看到了经济殖民的巨大潜力。相比于直接的殖民地统治,经济殖民能够更加灵活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终章

俄国的本土扩张,迅速为其带来了丰富的土地、矿产等资源,使得俄国在短时间内国力大增。通过武力征服,俄国能够直接控制大片领土,将当地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若是主体民族人数足够多,文化足够同化力,这种征服经历时间的磨合,新征服的土地将会融入本土,被整合成为真正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这种好处无疑是巨大的。相反地,若是主体民族衰落,不能很好的处理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也会同时削弱本土的内部稳定性,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甚至引发本土大动荡。

英法等西方列强的海外殖民,通过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可以快速积累原始资本,用于发展本土,相应地对殖民地的压榨过狠,则会引起殖民地的反抗,加大支出,最终导致殖民地与本土的离心离德,最终独立。若是殖民地迟迟不能产出,则又会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总之前期投入不小,后期风险不小。

美国的经济殖民则在短期内巧妙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长期来看,经济殖民虽然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和大规模的民族反抗,但却加剧了被殖民国家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矛盾。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过度依赖单一的经济作物出口,经济结构单一,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大家一起陷入比烂的时代。

回顾历史上这些形形色色的扩张方式,我们不难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手段,扩张都难以逃脱 “双刃剑” 的宿命。在短期内,扩张或许能为国家带来资源、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扩张,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时的优势。但从长远来看,扩张带来的阵痛无不是需要超强的政治智慧解决,需要民族文化的不同交融同化,更需要时间的磨合。

总之,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至于如今的美国想要扩张,能否成功,且诸君与我拭目以待吧。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