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五常国家如何庆贺,其政府首脑何时开始庆贺春节?

十三妖 2025-01-29 07:36:58

春节,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的节日,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情感与记忆。它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是辞旧迎新的希望象征,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每到春节,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人身边,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共同憧憬新的一年。

如今的春节,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本土,它正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庆祝春节,就连各国领导人也纷纷加入到这一喜庆的行列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拜年。这一现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节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世界各国领导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庆祝中国春节的呢?他们的庆祝方式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英国:唐宁街的中国红

“当当当……” 大本钟的钟声在伦敦的上空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与沧桑。而在不远处的唐宁街十号,英国首相府正被一片喜庆的 “中国红” 所笼罩。这里,正在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庆祝活动。

2013年2月15日,英国首次在唐宁街10号也就是首相府邸举行春节活动庆贺中国春节。充满喜庆气氛的春联罕见地贴在唐宁街十号门前,首相府内的走廊两侧、挂着历届英国首相画像的楼梯上,也都贴上了春联和新春灯笼 。在无数政要到访过的首相府会客厅里,壁炉上挂着中国结,中国生肖剪纸摆在英式台灯的旁边。

2019年,英国首相官邸的门口首次贴出了一副春联: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唐宁街10号门口还摆出挂了小红灯笼的红梅树,与春联一起烘托出过年气氛。这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首相官邸贴春联。

其实,英国对春节的庆祝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就有中国商人、水手等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他们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习俗,春节也随之在英国的华人社区中悄然兴起。但那时,春节的影响力还主要局限在华人圈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春节的庆祝活动也逐渐走出华人社区,走进英国主流社会。

到了20世纪80年代,春节在英国的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1980年,伦敦华埠商会首次举办了中国新年庆祝活动,虽然规模较小,但却开启了英国大规模庆祝春节的先河。此后,每年春节期间,伦敦唐人街都会张灯结彩,举办舞龙舞狮、文艺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英国民众前来观赏。这些活动不仅让英国人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氛围,也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而英国领导人开始公开庆贺春节,大约是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英国政府意识到春节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开始积极参与到春节的庆祝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拜年。

除了唐宁街十号的春节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英国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是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每年都有数十万游客涌入伦敦西区,围观热闹的游行、观看舞台表演以及品尝传统中国美食,并像中国人一样互道 “新年快乐” 和 “恭喜发财”。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也会举行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让英国民众在本土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

英国国内庞大的华人社区是英国领导人重视春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目前在英国生活的华人超过70万,他们在英国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英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华人社区已经成为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领导人通过庆贺春节,表达对华人社区的尊重和关爱,有助于增强华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国:浪漫之都的春节回响

当埃菲尔铁塔在夜幕中闪耀,塞纳河波光粼粼,巴黎这座浪漫之都沉浸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而每年春节期间,这里又会增添一抹别样的喜庆色彩,中国春节的元素与法国的浪漫风情相互交融,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2010年2月16日,对于法国的华人华侨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于总统府爱丽舍宫召开招待会,向广大旅法华人华侨致以节日祝福。这可是法国总统首次在春节期间于总统府面向华人华侨举行招待会,意义非凡。爱丽舍宫内,灯火辉煌,宾客们欢声笑语,萨科齐与来宾们亲切握手,现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这次招待会的举办,标志着法国官方对中国春节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之前,虽然法国的华人社区也会庆祝春节,但大多是自发组织的活动,法国政府的参与度并不高。而萨科齐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中法关系的一次积极推动,也让在法华人感受到了来自法国政府的尊重和关爱。

此后,法国总统府每年都会举行春节招待会,邀请各界人士共庆春节。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将对春节的庆祝推向了新的高潮。他不仅多次出席春节招待会,还在社交媒体上用法语、中文等多种语言向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拜年。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马克龙在发推文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祝愿同胞和世界各地庆祝农历新年的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有成 !他还提到,龙年象征着创意、创新和创造,正如法国准备的精彩活动一样。

马克龙在对待春节的态度上,可谓是诚意满满。他在爱丽舍宫举行的春节招待会上,不仅特意用中文念出 “春节”,称之为中国的传统佳节,还提到了百年前的一战华工和早年参加勤工俭学来到法国的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他的这些举动,让人们看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进一步拉近了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在法国社会方面,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了法国民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每年春节期间,巴黎的唐人街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舞狮、文艺表演、传统美食等吸引了众多法国民众前来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让法国民众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法国领导人对春节态度的转变,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从历史上看,中法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就有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介绍到法国,引发了法国社会对中国的浓厚兴趣。18世纪的法国,“中国热” 盛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成为法国贵族阶层的时尚追求,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也对法国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历史文化的渊源,为春节在法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到了现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法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成为法国在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也逐渐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法国领导人通过庆祝春节,表达对中法友好关系的重视,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美国:白宫里的东方祝福

“嘿,伙计们!新年快乐!” 当这句熟悉的美式问候,用中文的语调说出时,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吗?而这,就发生在美国领导人庆贺中国春节的场景中。

美国,这个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国家,华人的身影遍布各个角落。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掀起了一股淘金热,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百姓生活困苦。为了寻求生计,许多华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他们参与到美国的铁路建设、矿业开发等行业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美国的发展贡献着力量。随着华人数量的逐渐增加,春节这个承载着华人文化和情感的节日,也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最初,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集中在华人社区。每逢春节,唐人街便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仿佛让人置身于国内的某个热闹集市。孩子们穿着新衣,拿着红包,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分享着家乡的美食,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这些庆祝活动,不仅是华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他们在异国他乡相互慰藉、凝聚力量的方式。

然而,春节真正走进美国主流社会的视野,并得到美国领导人的公开庆贺,却是在21世纪。2003年2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沃克・布什发表了农历新年贺词,这是美国总统首次发表春节贺词 。布什在贺词中称赞华裔美国人为美国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向所有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标志着春节在美国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体现了美国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此后,几乎每一位美国总统都会在春节期间向美国民众和全球华人致以新春祝福。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他在 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发表农历新年贺词,向美国和世界各地庆祝农历新年的人们送上祝福。特朗普在贺词中,不仅表达了对亚裔美国人的赞赏,还提及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烟花、美食和与亲人团聚等,展现了他对春节文化的一定了解。

2021年,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同样十分重视春节。他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春节祝福,用温暖的话语向全球华人拜年。2024年2月10日,拜登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表农历新年祝福,称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家庭都会为庆祝农历新年正月而齐聚一堂。这是万象更新、反躬自省的时候,是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时候,也是善良战胜邪恶的时候。拜登携家人祝你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他的这些祝福,不仅体现了对春节文化的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除了发表贺词,美国领导人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参与春节庆祝活动。2023年,拜登在白宫南草坪举办了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邀请了众多华裔代表和各界人士参加。活动现场,舞龙舞狮表演精彩纷呈,传统的中国美食香气四溢,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拜登与大家亲切交流,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举动拉近了他与华人社区的距离,也让更多的美国人感受到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美国领导人庆贺春节,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因素。从文化角度来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华人作为美国庞大的移民群体之一,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已经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作为华人最重要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庭团聚、尊老爱幼、感恩祈福等,这些价值观与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一些理念相契合,容易引起美国人的共鸣。通过庆贺春节,美国领导人可以表达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支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和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与中国在经济、贸易、外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美国领导人庆贺春节,也是一种外交姿态,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为两国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此外,美国国内的华人社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选票和支持对于美国领导人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庆贺春节,美国领导人可以争取华人社区的支持和认同,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俄罗斯:传统与友谊的新春祝福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派遣使团访问中国,开启了两国官方交往的历史。此后,随着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开始学习中文,两国文化交流也逐渐深入。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传入俄罗斯。在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如俄罗斯远东地区,春节的影响尤为明显。这里的许多城市都有华人聚居,他们将春节的习俗带到了当地,与俄罗斯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每年春节期间,这些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舞龙舞狮、放鞭炮、吃饺子等传统习俗,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熟悉的节日景象。 除了华人聚居区,春节在俄罗斯其他地区也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对春节产生兴趣,他们通过参加春节庆祝活动、学习中国文化等方式,深入了解春节的内涵和意义。

俄罗斯领导人对中国春节也十分重视,他们多次通过视频、贺信等方式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5年春节前夕,通过视频向中国人民送上了新春祝福,祝愿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国泰民安。

俄罗斯官方对中国春节的重视和祝福,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认可,更是对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生动诠释。

终章

从时间上来看,五常大国领导人开始公开庆贺中国新年集中在21世纪之后,这其中或许有21世纪之前媒体不够发达,讯息传播速度不快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带来的,这段时间是中国综合国力飙升的时期,以前的中国始终保持着韬光养晦的策略,然而到了21世纪之后,中国的体量实在难以掩饰,不得不说,老大对于老二的关注度总是敏感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首脑就开始公开祝福中国新年,而英法则要晚上一些时间,这种敏感度也只有始终提防老二的美国才会有吧。

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样成就了文化海外传播的成就斐然,甚至这些五常国家为了本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也不得不通过如此方式表达双方的友谊。英语,一个不断引入外来词语的新兴语言,为何能成为全球语音?不外乎是大英帝国时期那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领先的经济实力,英美两代霸主引领三次工业革命,主导全球两三百年的经济走势。没有一个强大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支撑,哪有全球性的文化盛事?

人们常说,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她将重回属于她的王座。这句话不假,五常国家是个风向标,如果五常国家同时干一件事,说明这件事在地球上大概率出现,五常国家中另外四常,需要主动也好,或者被动也罢,去向另外一个国家表达善意表达友谊,这说明这个国家一定在崛起!

1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