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情绪的产生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学业负担的加重、课堂教学内容的难以理解,以及与教师之间关系的不和谐等。
一旦学生陷入了厌学的情绪,其学业成绩和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暂时性的疲倦,声称自己厌学,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厌学。
如何准确地辨别孩子是否真的厌学呢?通过以下这几点,我们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
孩子是否常常推卸责任?
这类孩子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往往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如教师授课不清晰、试卷印刷有问题、老师阅卷不公等。
他们无法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也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而是选择用这种方式来逃避责任。
精神胜利法?
厌学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常常选择逃避现实,试图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可能会沉迷于过去的成功回忆中,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掩盖自己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和思维活动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
合理化自己的失败?
当孩子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时,他们可能会否定或指责这个标准不合理,并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来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可以减少他们自我形象与受挫感的反差,避免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自我保护?
当学生在学习上受挫后,他们可能会举出许多同样受挫的伙伴,以表明自己并不孤单,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社会化比较方式,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卸责任,解脱自己的心理压力。
自我贬低?
一些厌学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遇到挫折后,可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极端自卑,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他们无法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认为自己的智力发育落后,不是学习的料。
他们认为自己的失败是注定的,无法通过努力来改变。
那么,出现厌学情绪,如何才能破解、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呢?
1.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认真地发现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有前途的和受尊重的,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能否彻底转变的关键。
家长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3.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孩子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孩子,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不能根治的,家长就必须尽早请专业的心理机构治疗厌学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