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出席晚宴逐一敬酒,突然一年轻人抱住主席大哭!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11-04 23:31:0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

1956年,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会后,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了招待政协委员的晚宴,毛主席亲临现场,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

期间,毛主席与众人相谈甚欢,并逐个敬酒,就在这时,一个身穿中山装,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主动站起来要求念诗助兴,可当他慷慨激昂念完诗后,却突然冲向毛主席。

他一把抱住了毛主席,并随之嚎啕大哭起来,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不过,毛主席却显得十分镇定,用手轻拍年轻人的后背,并轻声安慰他。

那么,这位年轻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突然扑到毛主席怀中痛哭流涕呢?

“蒙古族大文豪”纳·赛音朝克图

这位年轻人正是有着“蒙古族鲁迅”之称的,爱国诗人纳·赛音朝克图,他在蒙古诗歌界拥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他打开了蒙古族当代文学的大门。

1914年2月,纳·赛音朝克图出生在察哈尔正蓝旗第二苏木的一个牧民家庭,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好,父母靠着放牧和买卖牲畜来养活六个孩子。

纳·赛音朝克图从小就比较懂事,不仅帮助父母放牧,还主动照顾兄弟姐妹,扛起了这个家的一部分责任。

待到他大一些的时候,父母有意让他进入附近的寺庙当喇嘛,这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够有个不错营生,还能补贴家用,但是,纳·赛音朝克图此时心里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上学,他不愿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和尚,想要知识改变命运。

随后,他与父亲进行了多次商议,终于在15岁时,如愿进入正蓝旗小学接受启蒙教育,而纳·赛音朝克图十分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酷爱文学,还成为当地有名的小诗人。

小学毕业后,纳·赛音朝克图为了补贴家用以及获得再教育的机会,出任旗衙门秘书和旗办小学教师助理,由于熟悉蒙汉两语,并颇具文学天赋,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期间,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蒙古权贵及其封建官僚集团的腐败堕落,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36年,日本侵略者将矛头对准了蒙古,并将势力渗入到了察哈尔,甚至还扶植了亲日的伪政府“蒙古军政府”。

为了加强对蒙古文化控制,日本人指示伪政府成立蒙古学院,并设立察哈尔青年学校,还专门派日本人当教官,企图以日语为主的教育对蒙古青少年在思想上进行奴化,彻底控制察哈尔。

而作为当时颇有前途的青年才俊,纳·赛音朝克图也被正蓝旗选送到察哈尔青年学校学习,后来他解释道,他之所以选择进入学习,一因为是命令无法违抗,二是他自己确实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多学习一些东西。

在校期间,纳·赛音朝克图博览群书,抓住机会阅读到了《蒙古秘史》、《成吉思汗传》等蒙古历史文学名著,这让他民族意识得到了升华。

同年冬,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在“蒙古军政府”选拔留日学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前往日本留学的机会。

东渡日本

次年,纳·赛音朝克图坐船东渡日本,也从此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而当他到日本不久后,卢沟桥事件爆发,中日全面开战,而他家乡察哈尔也彻底落入日本人之手。

爱国情怀顿时让纳·赛音朝克图陷入两难之境,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做出了继续留在日本学习的决定,希望通过这次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储备,并开始文学创作,决心用文学作品唤起民族的觉醒。

1937年到1941年,四年间他先后在日本善邻高等商业学校和东京东洋大学专门部教育科学习,期间对民族的过去和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将之融入文学创作之中。

纳·赛音朝克图先是创作了第一篇作品《清真寺的生活》,紧接着写了《如此青年人》等诗文,后在1941年又出版了诗集《心侣集》和日记体散文集《沙原,我的故乡》。

他的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文坛震动,还因此在1939年6月,被吸纳为“蒙古大学学会”会员,参加了该学会学术部创办的《新蒙古》杂志的编辑工作。

成为民族诗人

1942年初,纳·赛音朝克图离开日本,返回阔别良久的家乡,此时早已物是人非,为了生计,他被迫答应担任伪政府德王的秘书,并进入苏尼特右旗家政实习女子学校担任教师,从事管理学校和蒙古语文、自然、卫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之余,他没有放弃笔杆子,先后出版了名言录《心之光》、《家政兴旺书》、《蒙古民族振兴之声》等文集,借此声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盘踞在察哈尔盟的日伪军也在苏联红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这让纳·赛音朝克图看到了家乡解放的希望,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组织迎接苏联红军的到来,并协助红军进行了大量接收工作,也因此被任命为察哈尔盟政府临时盟长。

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察哈尔盟逐渐恢复了生气,不久后,在苏联红军的安排下,纳·赛音朝克图前往蒙古国乌兰巴托苏赫巴托高级党校学习。

在党校学习期间,他充分经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思想进一步升华,同时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尤其是毛主席等我党领导人的事迹,顿时对毛主席和我党产生了向往之情。

1947年11月,纳·赛音朝克图从党校毕业返回祖国,随后在我党的安排下,进入内蒙古日报社工作,在此期间,他曾深入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走访,充分了解到了在我党领导下,草原人民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纳·赛音朝克图有感而发,写下了大量歌颂解放战争胜利及后方民主改革的作品,并出版了独幕话剧《不能让迷信困惑我们》,借此呼吁各界人民跟着党走,听党指挥,一起迎接新生活。

他还主动将《共产党宣言》翻译为蒙文版,并从汉文版翻译《纪念<共产党宣言>一百周年》一文作为附录出版,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这还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蒙文版本,具有重要意义。

偶像奔现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伟大领袖毛主席郑重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喜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景象,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而欢欣鼓舞,而亲身经历这一切的纳·赛音朝克图,也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激动,当即创作了诗歌《迎接国庆节的时候》,歌词热情洋溢,深情歌颂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天覆地的全新变化。

1951年,纳·赛音朝克图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那就是被调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并审定了《蒙古语修辞》等书。

自他进入党校学习以来,就对毛主席心向往之,这次对他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进一步了解毛主席的英明伟大,纳·赛音朝克图欣喜若狂,尽自己最大可能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也正是这次经历,毛主席成为纳·赛音朝克图的偶像,研读过主席的作品,让他对毛主席的人民情怀、诗人风采敬佩地五体投地,从此期盼着有一天可以见到了毛主席,能与其促膝长谈,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这一天终究来到了。

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纳·赛音朝克图作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有幸开赴北京参加会议。

他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一场载入史册的“偶像见面会”就此展开。

2月1日,毛主席邀请各位政协委员欢聚中南海怀仁堂宴会厅,纳·赛音朝克图一听毛主席晚上要来宴请他们,心情十分激动,当日下午便即兴赋诗一首《我握着毛主席的手》:

我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心中如同被太阳的光芒照亮。

这只手曾经鼓舞人民去斗争,它擦干了千万个受苦人的眼泪,把各族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引导人民走向光明幸福的路程。

毛主席的手指向社会主义,六亿人团结得像一个紧握的拳头,如同火花迸溅的钢铁的洪流,向着美好的生活汹涌前进。

当晚,宴会如期而至,毛主席与各个政协委员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当毛主席来到纳·赛音朝克图那一桌时,纳·赛音朝克图当即站了起来,要求为宴会颂诗一首,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下午做的诗,当面向毛主席诵读起来。

读到最后,情难自已,纳·赛音朝克图一头扎入毛主席怀中大哭起来,他的突然举动震惊了众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不过,很快众人回转过来,立马献出掌声来鼓励他。

毛主席也是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过去了,双臂抱着纳·赛音朝克图,并用手轻拍其的后背,来平复其激动的心情。

纳·赛音朝克图随后也感到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妥,连忙离开主席的怀抱,擦干眼泪并向主席道歉。

毛主席对此毫不介意,并说道:“希望你能把蒙古民族的文学发扬光大。”随之又对纳·赛音朝克图说:“当然,文字能陶冶情操,但同样也是一把利器,用好了是有大贡献的。”

纳·赛音朝克图听闻连连点头,此时他已经激动地无法言语了,而毛主席的这几句话也成为了他之后的行为准则。

他随后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建设和蒙古族人民生活的脍炙人口的作品,用行动践行着毛主席对自己“把蒙古民族文学发扬光大”的期望,并为蒙古文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当纳·赛音朝克图重病缠身接受治疗时,也不忘写下了:“人民/哺育我成长的母亲/我多么想/为您多做一些贡献/我多么想/为您多做一些诗篇/但愿/我这瘦弱的病体/早日恢复到原来那样康健。”,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渴望继续为人民大众服务。

1973年,纳·赛音朝克图因患胃癌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59岁,诗人已逝,诗则永存,他那向往未来的诗篇,使他在人民的心中永存。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0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