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众号发表了题为《自证加旁证并举,明清黄花梨老家具不难判定》的文章,今天以一张断代到明末时期的黄花梨圈椅来举例说明。
椅长58.4宽45.5高100.8厘米,表面黄里透红,皮壳光鲜亮丽,估价8至12万英镑,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虽不确信圈椅的年代一定到明末,但不怀疑它是一件明清老家具。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抛开家具本身的状况不谈,具有公信力的来源佐证了这一点。
藏品上拍于某国际知名拍卖公司,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委托方于1998年6月22日购自香港嘉木堂,行号有口皆碑,值得信任。
我们知道,黄花梨家具收藏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尔后开始被陆陆续续运往海外,解放前夕随外国人撤离出现了一波小高潮。
七十年代后期,中断已久的老家具输出逐渐恢复,八十年代加速进行,九十年代西方市场达到顶峰,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专场拍卖一次就超过一百件。
短短二十年间,数以千计的明清黄花梨家具被卖到海外。它们都经过精挑细选,总体水平不低,这把圈椅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外国藏家的习惯,老家具买回来用于摆设和欣赏,所以会把外表收拾干净,有的还抛光并经常保养,久而久之皮壳愈发红亮,形成一种较为统一的色泽。
两千年前后,黄花梨收藏市场重心开始从国外向内地转移,之前流出的家具被大量买回。人们注意到它们光亮红润的特点,给这种外表取了个通俗的名字,叫回流皮壳。
从那以后,回流皮壳自成一类,成为黄花梨家具收藏中的精品。